【大紀元2025年03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夏楚君澳洲悉尼編譯報導)由於私募信貸不良貸款增加且透明度低,澳洲最大的貸評級機構SQM Research發出警告,將私募信貸列入「觀察名單」。
私募信貸(亦稱非銀行貸款)由基金管理人募集資金,向企業及建築項目等多元借款人提供貸款。SQM Research表示,將加強對私募信貸市場的監管,並調整對基金的評級方式,以增加基金治理狀況的比重,並在基金首次申請評級時,加強盡職調查。
據澳洲金融評論網站報導,該機構董事總經理克里斯多福(Louis Christopher)表示:「我們採取這一預防措施,是基於該行業近期出現的問題,以及澳洲金融監管機構的最新聲明。」他提到,澳洲證券與投資委員會(ASIC)目前正在審查私募信貸市場的增長狀況。
SQM Research目前評級約70家私募信貸基金,這些私募基金管理總資產約330億澳元。
ASIC曾警告,未上市投資的規模幾乎增加了三倍,可能對普通投資者的財富構成風險。由於該領域的增長並沒有像公開市場一樣,要求清楚披露費用、績效和資產價值。ASIC已表示,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私募信貸投資出現問題,澳洲投資者可能遭受損失。
私募信貸規模激增 投資風險受關注
SQM的克里斯多福表示,針對批發基金投資人(Wholesale investor)的私募信貸基金數量「快速增長」,而這類基金無需遵守適用於零售基金投資人(Retail Investor)的相同披露與透明度要求。
他認為,增長的驅動力之一是符合「批發基金投資人」標準的澳洲人數量快速上升。目前,年收入擁有25萬澳元或250萬澳元淨資產的投資者,即可獲得「批發基金投資人」資格。
他強調,雖然目前尚無迫在眉睫的基金倒閉風險,且該行業有能力應對當前挑戰,但採取預防措施仍是必要之舉。
由前高等法院法官海恩( Kenneth Hayne)領導的銀行獨立調查委員會(Banking Royal Commission)成立後,私募信貸市場蓬勃發展。當時,銀行因監管強化而減少了向高風險領域及建築項目放貸,私募信貸機構則趁勢介入,提供高利率貸款,並為投資者帶來雙位數回報。
根據顧問公司Alvarez & Marsal於去年12月的估算,目前澳洲私募信貸市場規模已達2050億澳元,占企業貸款總額約14%。
然而,近期商業房地產供應過剩導致價值下滑,加上遠程辦公的興起進一步衝擊市場,使房地產行業借款人面臨更大壓力,這些困境也波及到私募信貸貸方的資金回籠。
責任編輯:宗敏青
了解更多澳洲即時要聞及生活資訊,請點擊 dajiyuan.com.au
(本文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