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醫道心傳】

中醫解析青光眼潛在病因 公開獨家治療手法

文/吳國斌(中醫師)、張曉慧

青光眼是一種影響視神經的眼疾,可能導致視力受損甚至失明。(Shine Nucha/Shutterstock)
人氣: 531
【字號】    
   標籤: tags: , , , ,

青光眼是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本篇文章中,我們探討中醫如何理解青光眼的病因,並分享中醫在治療青光眼方面的獨特方法,甚至是教科書上找不到的經驗與技巧!

青光眼是一種影響視神經的眼疾,主要由於眼內液體(房水)積聚,眼壓升高,從而損害視神經,最終可能導致視力受損甚至失明。

房水由睫狀體分泌,經過眼球的後房,流經瞳孔,到達前房,接著由前房隅角的小樑網排出,最後流入靜脈,回到血液循環。當房水無法順利排出時,眼壓上升,就可能引發青光眼。

青光眼按病因可以分為原發性及續發性青光眼,依照隅角開放程度的不同,又可以分為隅角開放型及隅角閉鎖型。(相關文章:Glaucoma: Symptoms, Causes, Treatments, and Natural Approaches

青光眼的四種類型

青光眼可根據病因與隅角狀態,分為以下四種:

1. 原發性隅角開放型

這類青光眼是最常見的類型,確切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遺傳、年齡、種族、心血管疾病、近視等因素有關。發病初期通常沒有症狀,需靠醫師用眼底鏡檢查視神經盤才能發現,若等到視力模糊或缺損時,病情通常已經相當嚴重。

2. 原發性隅角閉鎖型

由於隅角構造異常、隅角閉鎖,因而房水無法排出,眼壓突然飆高,造成急性青光眼發作,此時會出現眼睛腫痛、視力模糊、噁心、嘔吐等症狀,必須儘快就醫降低眼壓,否則可能會因為視神經受損而在短時間內失明。

3. 繼發性隅角開放型

此類青光眼的主要致病原因有兩種:長期使用眼用類固醇、前房出血。

4. 繼發性隅角閉鎖型

這類型的青光眼主要由發炎、白內障或其它眼球疾病導致隅角閉鎖,使房水排出困難,造成眼壓升高。

中醫看青光眼的原因

西醫對於原發性青光眼的確切成因仍不明確,但中醫從整體觀點來分析,認為青光眼有以下幾種主要病因:

1. 生氣和憂鬱

長期處於憂愁、憤怒的狀態,容易導致肝氣鬱結,意思是肝臟的能量(氣)鬱滯,進而引發全身的氣滯血瘀,影響眼部血液循環。研究發現,對於接受眼科觀察的青光眼高危人士來說,患有焦慮症意味著他們患上青光眼的可能性增加16%,而有焦慮症合併抑鬱症的患者患上青光眼的可能性增加27%。

2. 代謝功能不佳

腸胃虛弱、消化不良,伴有代謝廢物在體內淤積,引發慢性發炎,中醫稱為「痰鬱化火」(這裡的「痰」泛指代謝廢物,例如多餘的血糖、血脂等,並不只是喉嚨裡的痰)。現代研究也發現,代謝疾病與青光眼風險增加有關。一項納入16個國家近300萬人的綜合分析研究發現,糖尿病人罹患青光眼的相對風險比其他人高48%,而且在診斷出糖尿病後,患青光眼的風險逐年增加5%。

3. 過度用腦熬夜

第三個因素也是現代人最常見的影響視力的因素,即熬夜晚睡、用腦過度,導致「竭思勞神,真陰暗耗」。也就是說,人每天想太多事情,就會損傷腎臟的能量——特別是能夠滋潤身體的「腎陰」,視力就會隨之衰退。

以上三種因素都會導致身體能量與血液循環失調,讓眼部的房水或淚水淤滯,導致青光眼等眼部疾病。

此外,醫書也記載,平時容易頭痛的人,出現青光眼的機率更大。根據筆者的經驗,伴隨頭痛的青光眼很大部份是頸椎錯位所致。

青光眼的常規治療方法

原發性青光眼的治療目前仍以降低眼壓為主,主要的治療方法包括雷射治療、局部用藥和手術治療。

中醫治療青光眼

●眼壓升高

青光眼患者一般眼壓偏高,但有虛證、實證之別。中醫所指的虛證是說身體正氣虛弱,即維持健康的身體機能不足;而實證是人體感受外界的致病因素,或是體內病理產物蓄積到產生症狀。無論虛症或實症,共同的症狀是頭痛頭暈、眼珠脹痛、視物模糊。

(1)肝膽火熾證

【兼症】眼白泛紅,瞳孔混濁,眼珠變硬。全身可伴噁心欲吐,溲赤便結,脈弦數(脈搏的觸感像琴弦一樣,脈搏較快),舌紅苔黃。

【治法】清肝瀉火。

【方藥】龍膽瀉肝湯加減。

(2)陰虛風動證

【兼症】勞倦後加重,頭暈耳鳴,口燥咽乾,脈細數(脈搏幼細,頻率較快),舌絳少苔。

【治法】養血柔肝。

【方藥】阿膠雞子黃湯加減。

(3)水濕內停證

【兼症】胸悶噁心,胃口不好,脈滑(脈搏的跳動像珠子在指尖下滾過),舌質淡,邊有齒痕,苔白膩。

【治法】利水滲濕。

【方藥】五苓散加減。

●眼壓正常但視物模糊、視野縮窄

青光眼術後或眼壓控制後,部份患者視力仍然逐漸下降,視野縮窄,視物模楜,可根據不同情況辨證施治。

(1)風邪入絡證

【兼症】眼珠微脹微痛,伴有畏光流淚,目赤不舒,納穀不馨,脈浮(輕輕把手指放上手腕就可感覺到脈搏的跳動,但若用力來按著脈管,反而會感覺跳動減弱),舌淡苔薄白。

【治法】除風益損。

【方藥】除風益損湯加減。

(2)氣血兩虛證

【兼症】伴有面色萎黃,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動輒汗出,食少便溏,脈細,舌淡苔白。

【治法】益氣養血。

【方藥】八珍湯加減。

(3)腎精不足證

【兼症】伴有頭暈耳鳴,腰膝酸軟,口燥咽乾,脈細無力,舌暗苔少。

【治法】補腎益精。

【方藥】明目的黃丸加減。

原發性隅角開放型青光眼存在血液動力學障礙,中醫稱為「血淤水停」,即血液循環較慢,房水流出有阻礙。臨床上,可以採用活血利水的中藥,例如紅花、赤芍來活血化淤,茯苓、車前子來利水明目,益母草來活血利水。

要注意的是,服用中藥需要經過醫師診斷,請同中醫師諮詢具體治療方案。

潛在青光眼病因:頸椎錯位

筆者的臨床觀察也發現,青光眼患者大多數伴有頸椎僵硬或錯位。當頸椎錯位時,頭部及眼睛的血液循環及神經傳導出現障礙,因而容易產生頸椎僵硬酸痛、頭痛、頭暈、失眠、眼睛酸澀脹痛等症狀。長期眼睛的血液循環障礙、供血不足,以及神經傳導阻滯,就容易引起各類的眼睛疾病。

筆者所治療的多位青光眼患者,在常規的針刺、中藥治療下,輔助頸椎錯位整復,療效確實提高不少,攻克了一般常規治療青光眼的瓶頸!

筆者曾介紹過一套頸椎自我復健動作,對於有頸椎問題的青光眼患者來說,做這套動作對降低眼壓、改善視力也有幫助。參見以下文章:

【醫道心傳】頸椎自我復健操 九步放鬆歸位

【醫道心傳】頸椎自我復健操精華版 三個動作讓頸椎復位

針刺修復視神經萎縮

青光眼治療上最大的難題是視神經萎縮。實踐證明針灸治療對於改善視神經萎縮有一定療效。筆者針刺治療青光眼的思路是:

1. 首先要打開頸椎與頭部的通路,方法是頸部的推拿按摩及頸椎復位,以及針刺頸椎夾脊與天柱、風池、安眠、完骨等穴位。

針刺頸椎夾脊(醫道心傳提供)

 

針刺天柱、風池、安眠、完骨穴(醫道心傳提供)

2. 體針

頭部眼周:睛明、球后、攢竹、陽白、瞳子髎、承泣、四白。

針刺眼周穴位(醫道心傳提供)
手部:二間、三間、合谷、三叉一、後溪、養老、神門、鳳眼、明眼。
針刺手部穴位(醫道心傳提供)
腳部:太衝、太溪、復溜、光明、三陰交、足三里。
針刺腳部穴位(醫道心傳提供)
腰部:腎俞、肝俞。

腹部:中脘、下脘、氣海、關元。

針刺腰腹部穴位(醫道心傳提供)
3. 頭皮針

百會、上星往前髮際透刺(並排三針,間距一厘米)、視區(腦戶並排三~七針往強間透刺,間距一厘米)、頭臨泣、目窗、承光。

頭皮針穴位(醫道心傳提供)
4. 耳穴

目1、目2、眼點、視神經點。

耳針穴位(醫道心傳提供)

臨床實驗發現,每天按摩耳穴兩次,可以改善青光眼患者的眼壓和視力。

以上的穴位可以加減交替輪流使用,不要同一個穴位長期不更改地針刺,以免穴位疲勞、療效降低!


耳朵放血有良效

【穴位】耳尖、輪4

【操作】揉捏耳輪使充血。用酒精棉消毒。用23G的注射針頭,在耳尖及輪4各刺5個出血點,並在耳朵上搖、揉、推、拉、拽,使耳朵的經絡氣血暢通,增加出血量。擦拭出血時用濕的酒精棉花擦拭,待酒精棉花整個沾滿血後,再更換下一個酒精棉花,如此共三個。欲停止出血,用乾的棉花放上即可。

耳朵放血穴位(醫道心傳提供)

【注意事項】體虛、貧血之人,可少量放血,但必須隨時注意患者的身體狀況,避免暈針,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操作。

常做眼保健操降眼壓

在以上治療方法之外,青光眼患者平日也可以通過眼保健操自我保養,促進眼球的循環。

有人擔心眨眼動作加重眼部的壓力,以我的經驗來講是不會的。根據我的患者的反饋,持續做眼保健操後眼壓會下降。不過,對於急性的青光眼,眼睛非常脹痛的時候,建議先請醫生診治,等情況穩定後再做眼保健操。眼保健操做法參見以下文章:

她白內障半年消失 中醫教你眼球操 還改善老花眼

【醫道心傳】一分鐘護眼操精華版 改善乾眼症白內障

以上是筆者治療青光眼的心得。青光眼不僅是眼部的疾病,也與全身氣血循環及代謝功能有關。中醫通過辨別患者的體質,針對性採用中藥、針刺及頸椎調整手法,能夠有效改善青光眼症狀。@◇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觀賞視頻

責任編輯:林采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