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禽流感流行,美國病毒學專家林曉旭博士最近在新唐人《健康1+1》節目中表示,人類感染禽流感病例在2023年之前十分罕見,但去年感染人數激增,只要病毒出現一兩個關鍵突變就可能引發大規模疫情。
美國CDC統計,超過1.6億隻家禽因感染禽流感死亡或被撲殺。禽流感的跨物種感染個案也越來越多,至今已確認70例人類感染禽流感個案,其中大部分是通過乳牛感染。2024年3月,美國首次發現乳牛感染H5N1禽流感,截至今年3月10日,已經有至少17個州報告乳牛感染疫情。多地也出現家貓感染禽流感死亡的案例。去年年底,華盛頓州野生動物保護區內有20隻大型貓科動物死於禽流感。
前美國沃爾特•里德陸軍研究所病毒學研究員林曉旭表示,H5N1主要在禽類之間傳播,但已出現跨物種感染,傳播到乳牛、貓和其它哺乳動物,顯示病毒可能正在適應不同宿主。他強調,若病毒繼續在人群中傳播,其適應人類的速度可能會加快。
禽流感病毒突變風險
目前衝擊美國的禽流感病毒株為高致病性H5N1,主要流行的為Clade 2.3.4.4b。林曉旭解釋,由於病毒變異繁多,其命名顯得相當複雜。
他指,H5N1病毒已在以下關鍵位點出現突變,可能提高病毒適應能力和感染力:
●PB2蛋白:出現E627K氨基酸突變,使病毒更易在哺乳動物中繁殖。
●血凝素(HA)蛋白:使病毒與宿主細胞受體的結合能力增強,可能擴大感染範圍。
●神經氨酸酶(Neuraminidase):經常出現大型重組,可能形成新的重組病毒。
這些重要突變可能會導致病毒出現「宿主跳躍」,即從感染一種宿主(如禽類)轉移到另一種宿主(如哺乳動物或人類)並成功繁殖,增加防疫監控的難度。林曉旭說:「只要出現一到兩個關鍵突變,病毒就可能會在人群中大規模傳播,這是全球疫情的重大風險。」
禽流感疫苗有利有弊
美國農業部2月宣布,將投入10億美元防治禽流感,以及抑制雞蛋價格上漲。其中5億美元用於加強養殖場的生物安全,例如防止野生鳥類向養殖場傳播病毒;大約4億美元用於補助養殖戶,協助雞隻被撲殺的養殖戶恢復養殖;差不多有1億美元用於疫苗以及治療措施研究。此外,美國農業部也會研究增加雞蛋進口和減少出口等。
對於接種禽流感疫苗,林曉旭表示,中國已有禽流感疫苗,在全國範圍內為大量家禽接種,雖保護了部分家禽,但未能阻止禽流感在中國的爆發。大規模接種疫苗,會迫使病毒朝逃逸疫苗的方向突變,類似COVID-19病毒的情況,即便全球範圍內推行疫苗接種,Omicron變種出現後,仍持續在人類社會傳播,而病毒的免疫逃逸能力逐步增強。
林曉旭建議加強疫苗之外的抗病毒藥物研發,並且在管控方面也作出調整,檢視是否一旦出現禽流感個案,就要殺掉全部雞隻,以及是否可以通過藥物幫助雞隻對抗病毒。
建議提高檢測能力
此外,林曉旭也建議美國政府加快對禽流感亞型的監測,並提高醫院的檢測能力。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需要開通緊急使用授權(EUA)的快速通道,讓更多的檢測工具可以盡快使用。
他也希望國際加強合作,更快通報流行的禽流感序列,分析病毒突變的方向,預測爆發地點與下一個主要攻擊目標。
注意四點遠離禽流感
面對禽流感流行,林曉旭提醒民眾注意以下幾點:
1、留意家禽的健康狀況
養雞的家庭,如果發現雞隻健康狀況有異樣,例如有多隻雞不明原因死亡,應該立即通知當地的衛生部門。
2、避免接觸死鳥
如果在岸邊發現鴨子等鳥類屍體,不要觸碰、撿起,應通知衛生部門處理。
3、避免飲用未經消毒的牛奶
儘量不要飲用生牛奶,因為感染禽流感的奶牛所產的牛奶可能含有病毒。史丹佛大學的研究顯示,在冰箱中放置5日的生牛奶,其中的禽流感病毒仍然有感染能力。
4、注意個人呼吸道健康
雖然目前沒有出現禽流感病毒人傳人個案,但仍需提高警惕,保護自己的呼吸道健康,例如勤洗手,在人多擁擠環境中戴口罩等。@◇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觀賞視頻:
責任編輯:張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