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有益菌流失對兒童的影響

文/Amy Denney 編譯/柳嵊濤

通過更健康的飲食習慣來增強腸道功能,或許是緩解與「長新冠」(long COVID)相關的腸腦症狀的一種方法。 (Shutterstock)
人氣: 70
【字號】    
   標籤: tags: , ,

感染COVID-19後,症狀持續四週以上的兒童,其腸道菌群類型與健康兒童存在明顯差異,並且顯示出腸道屏障可能受損的跡象。

研究人員發現,曾感染COVID-19的兒童體內有益健康的保護性細菌顯著減少。該項研究是在華盛頓特區舉辦的「促進健康的腸道微生物群世界峰會」(Gut Microbiota for Health World Summit)上發布的頂級研究之一。該峰會由美國胃腸病學會(American Gastroenterological Association,AGA)和歐洲神經胃腸病學和動力學會(European Society of Neurogastroenterology and Motility,ESNM)聯合主辦。

腸道微生物群由細菌、病毒、真菌及其它微生物組成,與免疫系統之間存在共生或互利的關係,以共同維持體內正常或良好的健康。一旦這種雙向系統發生改變,就會引發疾病和不良症狀。

這項針對兒童的新研究與早期研究相呼應,後者表明腸道微生物群與成人「COVID-19急性期後綜合徵」(post-acute COVID-19 syndrome,PACS)有關,這種綜合徵是指在最初感染COVID-19後症狀會持續存在。PACS有時也被稱為「長新冠」(long COVID)。

研究人員推測,腸道菌群失調(dysbiosis)——即腸道細菌不平衡,或許也是導致兒童出現持續症狀的原因。

研究細節

針對186名兒童(包括健康兒童、已從感染中恢復的兒童,以及感染四週後仍受胃腸或神經精神症狀困擾的兒童)的糞便樣本分析,揭示了有關腸道微生物群數據的趨勢。

這些趨勢包括:

• 患有PACS(COVID-19急性期後綜合徵)兒童的腸道微生物群明顯不同,其中41種細菌種類更為豐富,包括鏈球菌(Streptococcus)。相比之下,該類細菌較少被發現於胃腸道症狀較少或無症狀的兒童。

• 持續的胃腸道症狀與糞便鈣衛蛋白(fecal calprotectin)水平升高相關,這是一種由特定白細胞生成的蛋白質,當腸道發生炎症或感染時會顯著增加。

• 患有神經精神症狀的兒童,相較於無症狀的兒童,其整體微生物群多樣性較低,而細菌種類的多樣性通常與更好的健康狀況有關。

• 患有神經精神症狀的兒童體內短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breve)水平出現下降,這種細菌通常對人體有益。

• 患有神經精神症狀的兒童的糞便連蛋白(fecal zonulin)水平升高,這是一種腸道通透性指標。

腸道通透性指的是腸道上皮細胞之間的連接變得鬆散,使微生物得以進入體內不應存在的區域,進而引發持續性炎症。這種情況也被稱為腸漏症。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腸漏症仍作為一種獨立疾病在被研究中,其在各類健康問題中的作用仍被科學界廣泛探討。

該研究中兒童報告的一些神經精神症狀包括四肢抽搐、行為變化、持續性頭痛和平衡問題。

研究作者表示:「綜合來看,可以通過微生物組分析更好地識別兒科人群中的PACS,並利用微生物療法來緩解有關的持續性症狀。」

益生菌有幫助嗎?

根據《腸道微生物》(Gut Microbes)上一篇綜述的作者所述,益生菌作為一種微生物治療方法,有望緩解與「長新冠」相關的症狀。值得注意的是,這篇綜述主要探討了成人的「長新冠」,而非兒童。

「然而,需要謹慎使用這些干預措施,因為它們只能改善疾病的部分症狀,但並不能治癒『長新冠』。」作者提到。

他們指出,根據研究結果,益生菌靶向治療僅能緩解部分症狀,且對整體生活質量沒有顯著改善。他們表示,在能夠開發個人化治療方案,以恢復「長新冠」相關病例的腸道微生物群之前,還需要進行更多研究。

簡單的飲食改變

家庭醫生與整合醫學醫生卡米‧本頓(Dr. Cammy Benton)表示,飲食是能安全地影響腸道微生物群,從而改善腸道健康的一種方法,。

她告訴《大紀元時報》,對於正在經歷COVID-19病毒或其它感染症狀的孩子,她的首要建議是避免食用加工食品。

「如果它是裝在盒子或袋子裡的,而不是上帝創造的,你就不應該食用。若你不能從樹上採摘下來或從地裡挖出來它,你就不應該食用它。」她說,「假如它是在工廠裡生產的,你就不應該食用它。若它含有一長串你不認識的成分,不要食用它。」

本頓建議COVID患者食用發酵食品,這些食品含有天然存在的益生菌,不過要注意避免食用或飲用添加了人工色素或糖的發酵乳製品。她還表示,骨湯或膠原蛋白也會有助於腸道健康。

此外,本頓提到應多食用水果及蔬菜,其已被證明有助於改善腸道微生物群的多樣性。植物性食物還能夠補充必要的維生素。

「研究表明,從標準美式飲食轉變為有機飲食之後,在三到四天內你的腸道菌群就可以改變。」她補充道,「小的改變能帶來大的改善。關鍵是要留意我們放進肚子裡的東西。」

根據《胃腸病學與肝病學》(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的一篇文章,膳食纖維是最有可能逆轉腸漏症的因素,且其大量存在於水果和蔬菜中。

「除了幫助維持健康的腸道表面粘膜外,膳食纖維還含有微生物群可及的碳水化合物(MACs),這些物質已被證明能夠增強緊密連接蛋白的表達。此外,有證據表明,短鏈脂肪酸——MACs的發酵產物,可以改善腸道的屏障功能。」作者表示。

壓力與腸道健康

本頓最後的一個建議是:儘量減少給自己的壓力,努力過快樂的生活。

壓力會導致腸漏症。她指出,研究表明,如果腸道微生物群出現失衡,創傷的影響則通常會更為嚴重。

「支持健康腸道有很多好處,不僅僅是為了應對『長新冠』,還為了保護你的心理健康、身體健康,並能以輕鬆的姿態度過任何可能發生的不如意。」◇

英文報導請見英文《大紀元時報》:Loss of Beneficial Bacteria May Explain Why Some Kids Struggle After COVID-19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責任編輯:李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