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3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凡真墨爾本編譯報導)每年逾25億顆塑膠顆粒(nurdles)經排水系統流入墨爾本菲利普港(Port Phillip Bay),主要來自亞拉(Yarra)河和馬里伯農(Maribyrnong)河沿岸工廠。
據《時代報》報導,塑膠製品遍布現代生活,從眼鏡到電子設備和自行車零件,其基本原料是塑膠顆粒,正嚴重污染生態環境。作為微塑膠的一種,塑膠顆粒危害難以估量,不僅易被海鳥和海洋生物誤食,還會釋放石化化學物質,污染環境。
菲利普港生態中心執行長西摩(April Seymore)表示,這些扁豆大小的塑膠顆粒與沙子混雜,易被動物誤食。「它們看似小鳥蛋或食物,實則是進入食物鏈的有毒化學炸彈。」她說。
海洋保護組織「藍色塘加羅」(Tangaroa Blue)基金會與菲利普港生態中心已追蹤墨爾本地區塑膠顆粒污染十年。該組織創辦人兼執行長泰特(Heidi Tait)指出,一些工廠屢次違規排放塑膠顆粒。「對於最嚴重的違規工廠,我們每六到八週清理一次排水系統時,總能在廠房前的雨水收集器中發現數萬顆微塑膠。」她說。
環境正義澳洲(Environmental Justice Australia)組織律師特雷斯考希克(Virginia Trescowthick)強調,利用現有環保法阻止塑膠進入維州海洋至關重要。「維州環保局有充分理由動用法律工具,防止微塑膠污染環境」,她說,「環保局已制定法規,有責任解決問題,但他們並沒有這樣做。」
該組織已致函維州環境部長迪莫波洛斯(Steve Dimopoulos)及環保局,促請採取行動,建議加強對塑膠產業監管,確保業者履行環保責任。
環保局發言人稱,該機構致力於環境保護,已更新塑膠管理指南,要求業者守規。「若企業未能妥善管理廢棄物或材料,無論是否屬塑膠行業,環保局將依合規和執法政策懲處違規者,同時指導其改善管理,降低商業活動風險。」
維州政府表示,已強化環境法規,加重對污染者的處罰,並將推廣四類垃圾分類及瓶罐回收計劃,減少塑膠廢棄物進入生態環境。
責任編輯:李欣然
了解更多墨爾本即時新聞及生活資訊,請點擊mel.epochtim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