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將軍社造有「誌」信 地方風情產業一網打盡

進行翻面作業的烏魚子曬場風情。(台南市文化局提供)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25年03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賴友容台灣台南報導)位於台南臨海又屬於鹽分地帶文學發源地之一的將軍區公所,藉由社造計畫申請,連續3年推出3本地方「誌」,包括《2022將軍地方風格誌》、《2023美好將軍-好的生活誌》及《2024餐見將軍-好食生活誌》,把將軍區的地方風情、在地產業及飲食文化,透過訪談、文字與照片介紹給大家。除了印刷出版,地方誌、社造影片與摺頁等,5年成果在將軍公所網頁看得見。

台南市文化局表示,台灣社區營造已歷經31年,深耕以來,台南各區公所已成為在地第一線的社造行政地創中心。將軍區公所是其中一個細膩雅致的範例,帶著社區與學校一起做社造,讓家鄉人文地產景之美好風貌得以保存傳承。

將軍紅蘿蔔採收風光。
將軍紅蘿蔔採收風光。(台南市文化局提供)
虱目魚柳曝曬場所。
虱目魚柳曝曬場所。(台南市文化局提供)

將軍區公所為了重振昔日的榮光,從2015年起攜手社區、學校一起投入社造,從在地資源田調、拜訪文史工作者、老照片蒐集及盤點地方產業,甚至辦理跨區觀摩互訪交流;一邊吸取他鄉經驗,一邊思考如何行銷、推廣在地的祕境美景。

將軍區公所指出,2020年的社造計畫,他們已率先推出《這一站.將軍-我的愛》微電影行銷將軍區,場景遍及香雨書院、漚汪文衡殿、馬沙溝王家古厝、雪利冰店、將軍漁港、冠和傳統手工棉被等地。

後來受到《看見台灣》紀錄片、全台瘋國旅的影響,2022年將軍公所運用社造計畫補助,推出《kiânn將軍地方風格誌》,用空拍的青鯤鯓扇形鹽田、夕陽下的馬沙溝小漁村、木棉花季的騎鐵馬賞花遊,以一張張美圖搭配詳盡的文字介紹,帶動將軍區的旅遊。

有了先前的經驗,將軍區公所更將出版的內容聚焦在食、衣、住、行及育樂主題上,並於2023年推出《美好將軍 好的生活誌》,介紹苓仔寮—這個台灣在民國40、50年代(1951~1961)的棉花重要產地、更是全台的「棉被窟」;在全台唯一的棉被窟故事館裡,告訴你口耳相傳的棉被歌謠、歷史與製作過程。

另外在這紡織業興盛的苓仔寮聚落,冬至送火王又如何成為家家戶戶重要祭典;此外,也透過文化局的媒合,與台南錦源興花布合作,將木棉花印製成花布,做成抱枕或枕頭等文創小物,和青年朋友對接。

2024年適逢「台南400」,再以胡蘿蔔、蘆筍、洋香瓜、烏魚子、虱目魚及火燒蝦等物產名聞遐邇的將軍區,社造行動則順勢推出《餐見將軍 好食生活誌》,不僅介紹烏魚子好吃的秘訣、料理方式,更把漁民的飲食文化、農民的日常,用淺顯易懂的方式留下紀錄,以有趣的生活故事,增進遊客觀光的體驗感、豐富地方產業的雅緻風情。◇

責任編輯:陳玟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