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馬來西亞山海經》特展 雲林故事館展出

新書分享,2025年03月15日在雲林故事館舉行,吸引不少外地人親臨現場,聆聽了一場充滿神奇的馬來西亞的歷史典故!(廖素貞/大紀元)
人氣: 52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25年03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廖素貞雲林報導)馬來西亞擺渡人,花了19年將馬來西亞歷史、殖民者的野心、豐富的大自然生態,藉由傳說神話以及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創作出《馬來西亞山海經》,3/15日至4/13日止,將在雲林故事館舉辦《馬來西亞山海經》特展,喜歡聽故事的大小朋友,千萬不要錯過這場跨國的交流展!

新書分享,吸引不少外地人親臨現場,聆聽了一場充滿神奇的馬來西亞的歷史典故!也讓人省思我們該怎麼來認識自己在地的歷史及自然生態,並把記錄下來。
新書分享,吸引不少外地人親臨現場,聆聽了一場充滿神奇的馬來西亞的歷史典故!也讓人省思我們該怎麼來認識自己在地的歷史及自然生態,並把記錄下來。(廖素貞/大紀元)
副縣長謝淑亞也到場聆聽,並分享她身為古坑媳婦的故事。
副縣長謝淑亞也到場聆聽,並分享她身為古坑媳婦的故事。 (廖素貞/大紀元)

3/15日的新書分享,作者劉啟暉與讀者分享他的創作歷程,並現場導覽解說,精彩的內容,吸引不少外地人親臨現場,聆聽了一場充滿神奇的馬來西亞歷史!也讓人省思我們該怎麼來認識自己在地的歷史及自然生態,並把記錄下來。

作者劉啟暉介紹他的插畫作品
作者劉啟暉介紹他的插畫作品(廖素貞/大紀元)
《馬來西亞山海經》共有320頁,221幅插圖。
《馬來西亞山海經》共有320頁,221幅插圖。(廖素貞/大紀元)

劉啟暉表示,這本書是結合神話、歷史與地圖的故事書,書中有67隻異獸,都是從馬來西亞山脈與島嶼外型演化而成,共有320頁,221幅插,自2005年開始創作,一開始,我們從馬來西亞的圖形開始,它很像一隻神獸,並引用中國山海經的敘述方式,故事靈感來自中國、印度及馬來西亞本土的在地傳說!她也是一本旅遊的書,可以帶領讀者遊走馬來西亞!

 以馬來西亞的紅樹皮創作的故事箱封面,令人驚豔,造型是個河口!
以馬來西亞的紅樹皮創作的故事箱封面,令人驚豔,造型是個河口!(廖素貞/大紀元)
馬來西亞擺渡人畫室製作的故事旅行箱!既實用又美觀。
馬來西亞擺渡人畫室製作的故事旅行箱!既實用又美觀。(廖素貞/大紀元)

為什麼要創作這本書?作者劉啟暉說:「因為我們的祖父母都來自中國,從小我讀的是中國的神話故事,也接觸西方的童話,在成長過程中,我們一直在尋找身為馬來西亞華人的定位及對國家的認識!」,因此創作了這本書,在創作過程中,我們加入了一些華人的元素、也有馬來西亞本土的養分,在寫這本書的時候我們去了很多地方,認識了很多地名、很多傳說故事,例如白犀牛、白鱷魚的傳說,我們想讓這些故事讓更多人知道!希望大家看了這本書後,也能分享你們的故事,我們也想把它收錄起來!

劉啟暉說,馬來西亞除了本土的原住民外,也有印度人、華人,還有殖民過馬來西亞的英國人、荷蘭人、葡萄亞人及不同種族的人,因此有不同國家的文化和神話,他希望這次的特展,能激發台灣的年輕人、小朋友,也可以透過創作神話故事,去了解自己的國家和居住的地方!通過神話故事,把在地的歷史記錄下來!

唐老師說,希望這次特展,能啟發更多人把發生在我們周遭的事件,藉由無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轉化成我們的故事,啟發更多的人來創作故事。
唐老師說,希望這次特展,能啟發更多人把發生在我們周遭的事件,藉由無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轉化成我們的故事,啟發更多的人來創作故事。(廖素貞/大紀元)

雲林故事館創辦人唐麗芳老師表示,1999年藝術家劉啟暉和黃秀娟在馬來西亞成立「擺渡人畫室」,帶領學生走進社區,認識老街及其歷史,長期致力美術、生態教育及用藝術營造社區,2011年他們來台參加雲林故事人年會之後,就每年到台灣和我們一起騎著腳踏車走讀雲林,直到疫情期間才停止,透過實際走讀雲林和閱讀我們的繪本故事,他出版了《故事ㄟ厝》送給台灣當禮物!2014年及2016年更是促成翡翠計劃-台馬文化交流的文化推手,出版《雲林山海經》。

唐老師說,希望這次特展,能啟發更多人把發生在我們周遭的事件,藉由無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轉化成我們的故事,也希望這本山海經能延續出更多的山海經,不是只有馬來西亞的移民歷史!台灣的先民不也是從大陸來的嗎?而雲林有山有水,是很適合寫山海經的!

更期望我們的故事團隊和在地的朋友都能認識到「在地故事,只有在地人才能講的道地!」,我們要用心去看,有哪些值得保存和傳承創造的文化?現在人都不愛看書了,我們怎麼把它轉化成故事劇,來啟發更多人!

這場活動,3/23日也將在二崙故事屋舉辦新書分享會,及剪紙鞋盒劇場工作坊,有興趣的朋友請向雲林故事館線上報名!

為什麼要創作這本書?作者劉啟暉說:「因為我們的祖父母都來自中國,從小我讀的是中國的神話故事,也接觸西方的童話,在成長過程中,我們一直在尋找身為馬來西亞華人的定位及對國家的認識!」,因此創作了這本書,在創作過程中,我們加入了一些華人的元素、也有馬來西亞本土的養分,在寫這本書的時候我們去了很多地方,認識了很多地名、很多傳說故事,例如白犀牛、白鱷魚的傳說,我們想讓這些故事讓更多人知道!希望大家看了這本書後,也能分享你們的故事,我們也想把它收錄起來!

他希望這次的特展,能激發台灣的年輕人、小朋友,也可以透過創作神話故事,去了解自己的國家和居住的地方!通過神話故事,把在地的歷史記錄下來!

雲林故事館創辦人唐麗芳老師表示,1999年藝術家劉啟暉和黃秀娟在馬來西亞成立「擺渡人畫室」,帶領學生走進社區,認識老街及其歷史,長期致力美術、生態教育及用藝術營造社區,2011年他們來台參加雲林故事人年會之後,就每年到台灣和我們一起騎著腳踏車走讀雲林,直到疫情期間才停止,透過實際走讀雲林和閱讀我們的繪本故事,他出版了《故事ㄟ厝》送給台灣當禮物!2014年及2016年更是促成翡翠計畫-台馬文化交流的文化推手,出版《雲林山海經》。

今年受邀來台,交流分享最新著作《馬來西亞山海經》、策展及布展,帶領社區居民進行創作工作坊,體驗將故事轉化為故事箱,透過故事分享會,促進台馬兩地國際文化交流。

唐老師說,希望這次特展,能啟發更多人把我們自己發生在周遭的事件,藉由無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動手來讓我們的故事如何地轉化,也希望這本山海經能延續出更多的山海經,不是只有馬來西亞的移民歷史!台灣的先民不也是從大陸來的嗎?而雲林有山有水,是很適合寫山海經的!更期望我們的故事團隊和在地的朋友都能認識到「在地故事,只有在地人才能講的道地!」我們要用心去看,有哪些值得保存和傳承創造的文化?現在人都不愛看書了,我們怎麼把它轉化成故事劇,來啟發更多人!

這場活動,3/23日也將在二崙故事屋舉辦新書分享會,及剪紙鞋盒劇場工作坊,有興趣的朋友請向雲林故事館線上報名!◇

作者劉啟暉分享他創作的《馬來西亞山海經》。(廖素貞/大紀元)

責任編輯:昌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