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3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天睿澳洲悉尼報導)10年前,時任財長霍基(Joe Hockey)曾建議澳洲人「找一份收入可觀的好工作」來買房。但澳洲研究所(The Australia Institute)的最新分析揭示,持續多年的房價飆升讓這條建議顯得不切實際。
該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傑里科(Greg Jericho)詳細計算了如果購房者當年聽從霍基的建議,如今會處於怎樣的境地。
10年前,在悉尼購買一套中位價的房屋需要準備15.46萬澳元的首付。一名拿著平均薪水的全職男性,如果把過去10年收入的15%存下來,如今能攢下12.61萬澳元。
但現在購買中位價的悉尼房產所需的首付已幾乎翻倍,達到28.15萬澳元。這意味著聽了政府的話努力攢了10年錢的打工人仍面臨高達15.54萬澳元的資金缺口,彷彿一切都回到了原點。
這種現象在全澳首府城市普遍存在,房價暴漲的悉尼對比最明顯,只有房價便宜的達爾文是個例外,可以在2024年攢夠首付。
分析顯示,拿平均薪水、攢了10年錢的全職男行在墨爾本買中位價房產的首付資金缺口達4.21萬澳元,布里斯班為5.87萬澳元、阿德萊德5.24萬澳元、堪培拉6.28萬澳元、珀斯1.99萬澳元、霍巴特2.77萬澳元。
傑里科說:「現實情況是,對於許多擁有『收入可觀的好工作』的人來說,如果沒有同樣高薪的伴侶,或者父母的經濟支持,買房幾乎是不可能的。」
「請注意,這組數據是基於全職男性的平均工資計算的。對於那些收入較低的人,比如教師、護士、機械師,或者任何拿全職女性平均工資的人來說,買房已經不是『澳洲夢』,而是遙不可及的幻想。」
傑里科批評澳洲過去25年的稅收制度都在鼓勵房地產投機,導致住房負擔能力危機加劇。
「50%的資本利得稅折扣加上負扣稅政策(Negative Gearing),使得住房市場長期偏向投資者,而非自住買家。這兩項政策每年讓政府損失約120億澳元,其中72億澳元的收益流向了最富有的10%的群體。」他說。
「在即將到來的聯邦大選中,住房可負擔性問題必須成為核心議題。25年過去了,我們需要停止那些無效的政策,開始真正解決問題。」
責任編輯:宗敏青
了解更多澳洲即時要聞及生活資訊,請點擊 dajiyuan.com.au
(本文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