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3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莊璦筠台灣台北報導)教育部成立大專AI聯盟,根據媒體報導,部分課程被指門檻過高,文組學生停修、被當人數偏高。教育部12日回應,課程設計嚴謹,目標是培育具紮實AI知識與能力的人才,並非為降低門檻而開設的普及課程,確保學生真正掌握AI知識與應用能力。
教育部於去年9月成立「台灣大專院校人工智慧學程聯盟」(以下簡稱AI聯盟),目前共有55校參與,包含國立台灣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東吳大學、銘傳大學等,學生可跨校學習。
根據媒體報導,AI聯盟開設人工智慧倫理、生成式AI的人文導論等適合人文社會領域學生修讀的課程,多校學生興趣缺缺,且修課門檻高,退選、停修的人數偏高,如政大兩門課僅12、14人選讀。
政大AI跨域中心主任劉吉軒向媒體表示,政大學生修AI聯盟的課停修較多,可見課程門檻較高,政大早於聯盟推出針對人文社會領域學生跨域微學程,就發現需要有引導過程,一步步幫助學生建立知識,讓學生不會因此卻步。
對此,教育部回應,AI聯盟課程分為核心、進階、應用,學分學程皆由不同難易度課程所組成,其中以「人工智慧探索應用學分學程」適合跨領域的學生修讀,學生選課前可瀏覽學程與課程介紹,選擇最合適的課程修讀。
教育部也說,由於各門課程或學程的難易度不同,部分課程以英文授課,除了尊重學生的修讀意願外,也需考量學生修讀領域是否適合;因此並未要求各校在各門課須達到一定選課人數,只要學生有意願修讀,都是本計畫的服務對象。
教育部強調,AI聯盟課程設計嚴謹,目標是培育具紮實AI知識與能力的人才,並非為降低門檻而開設的普及課程,確保學生能真正掌握AI知識與應用能力。
AI聯盟於113學年度上學期首次開設課程,推出5門AI相關課程,共2527人修課,教育部去年曾表示下學期目標5000人修課,對此,教育部表示,113學年度下學期共開設6門課程,截至3月4日選課人次已達4,929人次。
責任編輯:鄭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