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生活方式的改變、藥物治療和家庭療法可以預防疾病的傳播並減輕症狀。
對邁克和辛迪‧戈爾貝特(Mike and Cindy Gorbett)夫婦而言,今年的流感季異常難熬。邁克在12月患上了嚴重的支氣管炎,直到1月31日,他們前往外地觀看孫女的壘球比賽時,他仍然咳嗽不止。
到了當地,邁克的咳嗽加重了,他精疲力盡,只能躺在床上休息,一直躺到要回家。辛迪第二天也開始咳嗽。
夫婦倆很快就意識到這不是普通的病毒。他們的咳嗽和疲勞感突如其來,症狀明顯,而且越來越嚴重,於是他們去了一家門診。檢測結果顯示,兩人都感染了甲型流感(Influenza A),這是本月造成數百萬美國人感染的主要病毒株。
「我們倆現在還在咳嗽,他比我咳得厲害。我只是喉嚨有點癢,總想清嗓子,但總也清不乾淨。」辛迪告訴《大紀元時報》,這是她第一次被正式診斷為流感。
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統計,今年至少有3300萬美國人感染流感,戈爾貝特是其中之一。流感季迄今已導致43萬人住院,1.9萬人死亡。這是自2017-2018年以來流感最嚴重的一季,影響到了所有年齡段的人,而且還未結束。
所以專家說,養成健康習慣很重要,這可以幫你避免呼吸道感染,或者感染後控制病情。
流感何時屬於緊急情況?
從同一社區的護士在社交媒體上互相爭論的帖文可以看出,對於流感的處理很複雜。一位護士建議感染者在家休養、多喝水,避免去醫院從而造成病毒傳播,減輕早已不堪重負的醫療系統的負擔。而另一位護士則批評這種做法,認為當地有一名兒童因流感死亡,因此如果感覺不適,應立即就醫。
與普通感冒不同,流感發病迅速,症狀包括發燒、發冷、咳嗽、喉嚨痛、疼痛、頭痛、疲勞、流鼻涕或鼻塞。而普通感冒發病慢,症狀是流鼻涕或鼻塞。
辛迪‧戈爾貝特是非醫院醫療系統的一名護士,當她一感染,她就知道流感患者正在快速增加。她曾收到過醫療系統內部的郵件通知,鼓勵加快出院速度,騰出更多床位給眾多的流感患者。
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數據顯示,本月初,有45個州的流感發病率都處於極高或很高。截至2月15日一週結束時,有43,367名流感患者住院,低於前一週的50,382人。
弗吉尼亞理工大學(Virginia Tech)傳染病專家、研究與創新高級副校長麗莎‧M‧李(Lisa M. Lee)對《大紀元時報》表示,當流感患者激增時,醫院可能會面臨急診室人滿為患、病床緊張以及醫護人員壓力過大的情況,因此減少流感就診對減輕醫院負擔至關重要。
不過,她說,如果症狀沒有緩解,尤其是在流感高峰期,像老年人和有基礎疾病的這類高危人群可能需要看急診或去急救室。她說,特別令人擔憂的是高燒不退、呼吸困難以及任何感覺極度不適的情況。
李說:「即使你已經知道自己感染了新冠肺炎或流感,如果症狀嚴重,也要去就醫。去醫院後可能會讓你回家,但如果你回家後繼續發高燒或症狀嚴重,就再回醫院。」
避免住院
普通感冒通常不會導致細菌感染、肺炎,甚至住院治療這樣的嚴重併發症,但流感可能帶來這些風險。
「可能需要住院治療。」家庭醫生兼整體療法專家戴維‧布朗斯坦博士(Dr. David Brownstein)說,「但我的工作是幫助患者避免住院,並確保他們的情況不會惡化到無法呼吸的地步。」
布朗斯坦是《病毒的整體療法》(A Holistic Approach to Viruses)一書的作者,他認為,維持最佳營養水平,尤其是維生素A、C和D,能夠增強免疫系統,預防疾病。
在25年的臨床實踐中,他一直使用這種方法來幫助免疫系統對抗病毒感染,包括新冠病毒(COVID-19)。
研究人員在2020年「Nutrients」(營養素)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中指出,維生素D具有抵禦感染的能力,在新冠疫情期間,對預防COVID-19和流感都可能發揮了重要作用。
維生素C也可能有助於預防嚴重疾病。
布朗斯坦說,「維生素C是人體必需的物質,我們無法自行合成,只能從飲食中獲取。人體中的每一個細胞都需要維生素C,而在生病時,包括感染病毒時,對維生素C的需求會大幅增加。」他繼續補充說,維生素補充方案是他臨床實踐中最有效的應對病毒感染的方法之一。
他建議,在剛出現流感症狀時,成人每小時服用1000毫克維生素C。每天服用10萬國際單位(IU)的維生素A和5萬IU的維生素D,連續服用四天。此外,他還推薦服用碘(Iodine),動物研究表明,碘能有效減少流感的傳播。同時,他也建議多喝含電解質或鹽分的水。
儘管營養不良的人更容易感染疾病,但是並沒有證據表明大劑量補充單一維生素有助於增強免疫系統。與其它因素相比,維生素A、B6、C和E等微量營養素的缺乏,則會影響人體細胞免疫反應。
微量營養素可以確保人體的黏膜屏障和免疫細胞正常工作。根據「Nutrients」雜誌發表的一項綜述研究,兒童、老年人,以及因感染、壓力或污染導致免疫系統受損的人群,可能需要更高劑量的微量營養素,尤其是維生素C、維生素D和鋅。
據醫學專家介紹,增強免疫系統的有效方法可能包括:
- 多吃水果和蔬菜
- 戒菸
- 經常運動
- 保持健康體重
- 避免大量飲酒
- 充足的睡眠
- 減少壓力
- 接種流感疫苗
是否接種流感疫苗?
即使流感病例在減少,李仍然建議,現在接種流感疫苗並不算太晚。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表示,接種疫苗後通常需要大約兩週時間才能起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流感季通常會持續到五月。
李說,今年只有45%多一點的人接種了流感疫苗,而目標接種率為70%。
據李說,流感疫苗的有效性每年有所不同,大約在40%~60%之間。諸多影響因素包括:
- 疫苗的研發需要六個月時間,並且要基於當時流行的病毒株。
- 病毒變異速度快,這意味著基於先前流行毒株研發的疫苗,可能對新毒株無效。
- 抗體水平代表著免疫系統保護人體免受流感侵害的能力,它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下降。
李說,儘管流感疫苗存在這些局限性,但這並不是不接種的理由,而且每個人都應該把接種流感疫苗視為對自己和社區的保護。她認為,本季流感之所以這麼嚴重可能是疫苗接種率低的緣故。
「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人們認為,『我去年得過流感了,也沒那麼糟糕』,或是『我身體健康,真不用接種』。」李說,「你本人可能真不用接種,但你可能是病毒攜帶者,會傳染給那些易感人群,使他們生病。」
家庭醫生兼綜合醫學人士卡米‧本頓博士(Dr. Cammy Benton)過去也那樣認為,並提供相同的建議,直到她連續三年要求母親和兄弟姐妹接種流感疫苗,才能接近她年幼的孩子們為止。
他們三人接種疫苗後都出現了高燒、身體疼痛和呼吸道感染。本頓告訴《大紀元時報》,在第三年,她自己也患上了上呼吸道感染,持續了三個多月。她現在建議不要接種流感疫苗,並指出有證據顯示這種疫苗無效且有潛在的危害。
她說,「永遠不會有有效的流感疫苗。」她繼續補充說,過去,作為一名醫生,她會告訴患者,接種疫苗不會生病,接種疫苗後出現的任何病症其實在接種前就已經有了,而且如果不打疫苗,病情可能會加重。
「這些都是醫生經過培訓後給出的典型答案。」
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關於流感疫苗的信息警告說,疫苗可能會導致注射部位酸痛、紅腫,以及發燒、肌肉疼痛和頭痛。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引用的一項研究顯示,福路松流感疫苗(Fluzone)的接種者中,有1.1%出現了中度至重度發燒。
接種滅活流感疫苗後,患格林-巴利綜合症(Guillain-Barré)的風險會增加,但概率較小。同時接種流感疫苗、肺炎疫苗和/或DTaP疫苗(白喉、破傷風、百日咳疫苗)的兒童更容易因發燒而引發癲癇。
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信息稱:「與任何藥物一樣,疫苗引起嚴重過敏反應、其它嚴重傷害或死亡的可能性極小。」
戈爾貝特夫婦(Gorbetts)自新冠疫情以來就沒有再接種流感疫苗,因為他們知道新冠疫苗帶來的不良反應。他們並非個例。
李說,「傾向於不接種流感疫苗的人,也往往不會接種新冠疫苗。」
據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數據顯示,疫情伊始,成人接種流感疫苗的比率立刻上升,但此後幾年一直在下降。今年流感季,首次可以選擇在同一天接種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
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仍然認為,流感疫苗是預防疾病傳播和感染併發症的最佳方法。
預防傳播
無論是否接種疫苗,都可以通過其它基本的衛生習慣和建議來預防感染和傳播。
李建議:
- 勤洗手。
- 避免觸摸臉部。
- 不舒服時戴口罩。
- 生病時待在家裡,尤其是發燒的時候。
- 如果出現症狀,可行的話,要與家人隔離。
她說:「我昨天坐飛機時,驚喜地發現有不少人戴著口罩,雖然不到一半,但大約有10%到15%的乘客佩戴了口罩,而且十分小心。」
本頓表示,預防流感傳播的方法很多,其中比較重要的一點是避免製造恐慌。
她說:「希望我們從新冠疫情中學到的是,如果你生病了,就待在家裡。」
本頓還建議:
- 咳嗽或打噴嚏時用手肘內側遮掩
- 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 沖洗鼻竇,尤其是在旅行時
她隨身攜帶Xlear鼻噴劑,這是一種含有木糖醇的生理鹽水噴霧。鹽水和木糖醇均已被證明可以預防呼吸道病毒。定期沖洗鼻竇,甚至用生理鹽水或鹽水漱口,可以減少病毒載量(體液中的病毒數量),並可能縮短病程。
本頓說,同樣地,使用加濕器並將室內濕度保持在55%,可以殺死病毒。為了避免黴菌風險,她建議在加濕器中加入約1/4杯過氧化氫。
2001年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上的一項研究表明,每天服用75毫克奧司他韋(達菲,Tamiflu),連續7天,可以保護與流感感染者密切接觸的人免受其害,阻止家庭內部的疫情暴發,並且耐受性良好。
家庭療法
本頓表示,草藥、順勢療法(Homeopathy),甚至一些祖傳的家庭療法和偏方,都可能有助於緩解流感帶來的不適。
她最喜歡的有:
發燒不用治:除非燒得太高或患者處於壓力之下,否則,應自然退燒,而不是使用對乙醯氨基酚(泰諾,Tylenol)等退燒藥。發燒還能迫使患者臥床休息和睡眠,而這正是身體康復所需要的。
大蒜湯:用一整頭大蒜和薑黃做雞湯,具有消炎作用。一定要吃掉湯裡的大蒜。
草藥:嘗試接骨木(Elderberry),這是一種預防和治療病毒感染的常用藥物,在市場和藥店隨處可見。另一種草藥是紫錐菊(Echinacea),通常與黃連(Goldenseal)一起服用。一項臨床試驗發現,喝熱紫錐菊水在治療流感方面與達菲(Tamiflu)一樣有效。
順勢療法:考慮諮詢順勢療法醫師,他們可以提供多種治療方案。例如,服用奧司他丁(Oscillococcinum)可以緩解發燒、身體疼痛、頭痛、發冷和疲勞。
快樂與感恩:關注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來改善心情。
濕襪療法(Wet Socks):睡覺前將濕襪子穿在溫暖的腳上,再套上羊毛襪。
本頓說,喜歡使用家庭療法並不意味著人們認為藥物是錯誤的或不好的。但她認為,醫療體系讓許多人都失去了直覺。理想的情況是,患者應該尋求將現代治療與自然療法結合起來。
「幾十年來,人們已經丟掉了老辦法,改用吃藥來治療一切疾病。」她說,「學習如何保護免疫系統是一門失傳的藝術。我們的目標是教會人們先照顧好自己的免疫系統,最後才是用藥。」
英文報導請見英文《大紀元時報》:How Medical and Integrative Experts Recommend Protecting Against Influenza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責任編輯:高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