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一直在避免攝取麩質,因為它會讓你的胃腸感到不適,但卻仍經常出現腹脹,那麼這一切或許是果聚糖在作怪。
除了麩質,小麥還含有多種能引發胃腸不適的物質。其中之一便是果聚糖——一種廣泛存在於植物中的天然碳水化合物。
許多胃腸道不適的人在遵循無麩質飲食後會感覺更好,實際上是因為他們減少了果聚糖攝入的主要來源。研究表明,麩質或許因果聚糖引發的問題而被廣泛誤解。
麩質問題發生呈上升趨勢
導致某人對麩質敏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許多已被充分研究,不過神祕的非乳糜瀉性麩質敏感以及小麥敏感等症狀仍未被完全理解。目前尚無檢測這種情況的方法,也沒有明確的機制來解釋其發生原因,並且其症狀與乳糜瀉等其它疾病存在重疊,因此使得診斷更加困難。
乳糜瀉是避免食用小麥及麩質的最重要原因。這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在過程中麩質會損害小腸並阻礙營養吸收,進而引發長期的慢性消化系統症狀。
小麥過敏則是由於免疫系統針對小麥產生免疫球蛋白E抗體,從而釋放化學物質,引發影響鼻子、喉嚨、肺部以及皮膚的過敏反應。
功能醫學專家、醫生兼營養師伊麗莎白‧博哈姆(Dr. Elizabeth Boham)在接受《大紀元時報》電子郵件採訪時表示,麩質敏感性能夠同時影響腸道與免疫系統。其症狀包括疲勞、濕疹、皮膚瘙癢、腦霧、關節疼痛、頭痛,以及腹脹、腹瀉、便祕和腹痛等消化道不適。
果聚糖不耐受人群對於小麥的反應並非由免疫系統介導,這意味著症狀僅限於其胃腸道。
果聚糖不耐受是由腸道微生物失衡引起的,包括缺乏消化碳水化合物的菌群。這導致纖維在腸道中發酵,從而引發腹脹、腹痛,並導致腸運動變化,如腹瀉或便祕。
果聚糖的復雜特性
果聚糖是一種FODMAP,亦即可發酵寡糖、雙糖、單糖和多元醇的類型,這些都是小腸難以吸收的短鏈碳水化合物。其它FODMAP通常是單一分子,其中一些是糖醇,如山梨醇和甘露醇,另一些則是單糖,例如果糖和乳糖。
FODMAP中的果聚糖由一系列果糖分子構成,並在末端有一個葡萄糖分子。果聚糖的長度和結構各異,因此對其的測量非常複雜。
FODMAP能在多個食物類別中被發現。而果聚糖相較於其它FODMAP食物出現在更廣泛的食物類別中,包括穀物、水果和蔬菜,這使得徹底從飲食中去除果聚糖變得不容易。
同時含有麩質跟果聚糖的食物包括小麥、大麥、黑麥和斯佩爾特小麥。
含果聚糖的無麩質食物包括水果、豆類、蔬菜和堅果,如香蕉、棗、西瓜、鷹嘴豆、黑豆、腰豆、甜菜、抱子甘藍、紅蔥頭、菊苣根、韭蔥、杏仁、腰果和開心果。
更大的罪魁禍首:果聚糖
患有非乳糜瀉性麩質敏感或小麥敏感的患者讓研究人員測試了一個假設,即果聚糖才是導致他們症狀的元凶,而非麩質。
2024年發表在《BMC醫學》(BMC Medicine)上的一項研究顯示,相較食用麩質能量棒,患者在食用果聚糖能量棒後更有可能出現胃腸道症狀。然而,研究人員未能找到引發這一反應的確切機制。
研究人員檢測了患者飲食變化前後糞便微生物群的組成,但並未發現能夠解釋為什麼果聚糖會引起更多問題的微生物變化。不過在59名參與者中,一個顯而易見的現象是,個體的基礎腸道細菌組成能夠影響其胃腸道症狀。
參與者被隨機分配到含麩質、果聚糖或安慰劑(隱藏在麥片棒)的飲食組,持續七天。在另七天(或更長)的飲食休整期後,他們會轉換組別,直到完成全部三種飲食的實驗。
參與者根據腸易激綜合症測量表評估了自己的症狀——13人給麩質打了最高分,24人打給了果聚糖,還有22人打給了安慰劑。
這項研究結果展現了營養師常會面臨的一個誤解。奧斯瓦爾德消化診所(Oswald Digestive Clinic)的營養師兼所有者阿什莉‧奧斯瓦爾德(Ashley Oswald)在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表示:「人們通常會認為是麩質引起的問題,除非他們與一位腸道健康營養師或專門研究此方面的人交流,否則可能會一直這樣認為。」
果聚糖引發的症狀通常需要幾天到幾週才能緩解,而麩質引起的症狀可能需要長達21天才會有所改善。
最佳選擇:飲食排除法
飲食排除法是診斷食物敏感性的黃金標準,儘管有些檢測方法主要用於發現與麩質或FODMAP食物相關的問題。
除了針對小麥與麩質的過敏測試(這些測試不一定能指示敏感性),該方法還可以檢測小腸細菌的過度生長,以及小腸內的細菌失衡,後者能夠引發對高FODMAP含量食物的反應。
不過,博哈姆表示,這些檢測並不總是可靠的。
「我們通常會進行一段時間的低FODMAP飲食,看看是否會有助緩解脹氣、疼痛、腹脹、腹瀉和便祕。」她說,「如果有效,我們則會重新引入一些高FODMAP食物。」
她表示,飲食排除法通常持續兩到六週,此外最好與專業人士合作,以逐漸重新引入食物並監測攝入反應。
低FODMAP飲食起源於蒙納士大學(Monash University),該校還推出了一款應用程序,用於幫助人們在排除及重新引入食物的過程中提供指導。
奧斯瓦爾德表示,很多人並不願深究引發症狀的原因。他們通常會嘗試無麩質飲食並有了更好的感受,卻從未了解是小麥中的哪種成分當初引起了不適。
此外,還有其它因素在起作用,比如人們食用的麵包和小麥量,以及是否用其它碳水作為替代,因為這會潛在導致血糖失衡,進而產生與麩質和果聚糖類似的炎症問題。
「情況並非非黑即白,因為人們可以同時患有果聚糖不耐受與麩質敏感。」奧斯瓦爾德說,「排除過程通常相同,即去除食物,並觀測症狀是否出現改善。」
不必要的飲食迴避會阻礙你腸道的恢復。如果果聚糖引發了問題,博哈姆表示,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排除和重新引入後,你最終可以享受富含纖維的果聚糖食品帶來的益處。這些食物在均衡飲食中是必不可少的。
「你可以從澱粉類蔬菜(如番薯)和其它無麩質穀物(如藜麥和米飯)中獲得所需的碳水化合物。」她說,「因此,避免麩質不會帶來長期的危害。此外,高FODMAP食物是腸道微生物群的益生元。這意味著這些纖維有助於為腸道中的健康菌群提供營養。」◇
英文報導請見英文《大紀元時報》:Fructan: An Overlooked Offender Behind GI Distress。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責任編輯:韓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