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3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擷瓔台灣嘉義報導)中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講座教授兼人社中心主任戴浩一,慷慨捐贈新台幣1,000萬元,設立「國立中正大學紫荊台灣社會少子與高齡研究基金」,以鼓勵中正大學教師在台灣少子與高齡議題上的創新研究。10日舉行基金捐贈儀式,由校長蔡少正代表學校與戴浩一教授簽訂捐贈合約書,期許這筆基金能促進學術發展,提升中正大學在少子與高齡研究的影響力與聲望。


戴浩一教授長年關注社會議題,其學術與人生道路深受父母濟世救人的精神影響。他長期投入學界較少關注的台灣弱勢族群語言,包括聾人用的手語、高齡者語言退化,還有偏鄉孩童閱讀能力發展等,貢獻社會。同時他也透過實際行動回饋社會,捐款設立獎學金幫助清寒學生,創立「手語語言學台灣研究中心」,開啟台灣手語研究的新篇章。前幾年,更在曾志朗院士認知腦神經團隊的支持下,成立中正「漢語識字閱讀理解與認知腦神經發展計劃」研究團隊,針對聾人與兒童閱讀障礙,高齡者閱讀退化投入研究。

除了語言學領域的貢獻,戴浩一教授對高齡化議題同樣投入大量心力。2009年擔任中正大學副校長時,他負責校級偏鄉高齡社會研究計劃,之後並促成「高齡跨域創新研究中心」的成立。他指出,台灣今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已占總人口的20%,未來醫療成本勢必逐年攀升。而少子化問題亦是不可逆的趨勢,台灣整體老化指數已超過160,嘉義縣更是超過260。作為嘉義縣內最重要的研究型大學,中正大學應肩負社會責任,在該領域發揮學術專長,為社會帶來實質貢獻。

為激發校內教師對少子化與高齡社會議題的研究熱忱,戴浩一教授將以每年新台幣200萬元,為期五年的方式捐贈中正大學1,000萬元。他希望藉此拋磚引玉,號召社會各界與企業共同響應,促進相關研究發展。他深信,在蔡少正校長的領導下,中正大學將在此關鍵議題的學術研究與實務應用,發揮不可忽視的影響力。
「國立中正大學紫荊台灣社會少子與高齡研究基金」將適用於中正專職教學與研究人員,或參與中正少子與高齡研究計劃的校外學者,獎勵方式涵蓋研究計劃補助、研究成果獎勵及成熟計劃的持續支持。◇
責任編輯:昌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