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3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周行多倫多報導)2025年3月9日,加拿大前央行行長馬克·卡尼(Mark Carney)在聯邦自由黨領袖競選中,以壓倒性優勢勝出。他將在特魯多正式辭職後,接任加拿大總理。
在選舉的第一次計票中,卡尼便獲得超過85%的選票,輕鬆勝出。前加拿大財政部長、現任國會議員方慧蘭(Chrystia Freeland)排名第二,得票率僅為8%;前國會領袖卡琳娜·古爾德(Karina Gould)得票率為3.2%,排第三;蒙特利爾商界領袖、前國會議員弗蘭克·貝利斯(Frank Baylis)位居第四。
直接當上總理
加拿大現任總理特魯多於今年1月初宣布辭職,並宣布國會休會至3月24日。他表示,在自由黨選出新領袖後,他將正式辭去黨領袖及總理職務。卡尼在勝選後發表演講,感謝特魯多「為加拿大而戰」,並稱他帶領加拿大度過了一些最艱難的挑戰。
特魯多已表示,他預計將在「未來幾天或一週內」完成權力交接。卡尼將在總督面前宣誓就職,正式成為加拿大總理。
卡尼將成為自1984年約翰·特納(John Turner)以來,首位並非國會議員便直接就任總理的人。巧合的是,特納當年接任的正是特魯多之父皮埃爾·特魯多(Pierre Trudeau),如今,卡尼則接任小特魯多的職務。
面臨的挑戰
卡尼上任後,將面臨加美貿易戰的嚴峻局勢。美國自3月5日起對加拿大能源產品徵收10%關稅,對所有其它產品徵收25%關稅。作為回應,加拿大宣布反制措施,對價值300億元的美國商品加徵關稅,並計劃在21天後將範圍擴大至1550億元的商品。
此外,中共政府於3月8日宣布,對加拿大菜子油、油渣餅、豌豆加徵100%關稅,並對水產品和豬肉加徵25%關稅。這是對加拿大去年10月對中國電動車徵收100%關稅、對鋼鐵和鋁產品徵25%關稅的報復。加拿大政府表示,將加快與美國及墨西哥的貿易談判,以共同應對中國「向北美市場傾銷」的行為。然而,加美之間的貿易戰仍然膠著,未來走向尚不明朗。
在政治方面,自由黨目前僅為少數政府,主要反對黨已表示將在國會復會後儘早提出不信任動議,推動提前大選。自由黨政府能否維持執政,取決於卡尼能否贏得選民支持,並與反對黨達成妥協。
可能的提前大選
由於卡尼並非國會議員,他需要儘快通過選舉獲得正式民意授權。這使得提前大選成為不可避免的選項。
特魯多辭職的一個主要原因,是自由黨議員對他失去信心,希望通過更換領袖提高選舉競爭力。在特魯多的領導下,自由黨的民意支持率長期落後於保守黨近20個百分點。然而,在黨領袖競選期間,自由黨的支持率有所回升,目前與保守黨的差距縮小至約10個百分點。
卡尼的競選活動獲得大多數自由黨國會議員支持,並籌集了最多的競選資金。自由黨內部普遍認為,在目前的政治氣候下,儘早發起選舉可能對黨派更有利。因此,卡尼可能會在上任後不久宣布提前大選,以鞏固領導地位。
背景與經驗
對於59歲的卡尼而言,這是他首次參加政治選舉,卻直接贏得加拿大最高職位——總理。他一直將自己視為「政治圈外人」,並在競選期間自豪地告訴支持者,他不是傳統政客。
卡尼出生於加拿大西北特區的史密斯堡(Fort Smith),在埃德蒙頓長大,畢業於哈佛大學。他曾在高盛倫敦、東京、紐約和多倫多辦事處工作13年,在金融界積累了豐富經驗。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之際,他被時任保守黨政府總理哈珀任命為加拿大央行行長。在全球經濟動盪期間,卡尼果斷降低利率,確保銀行系統流動性充足,並推動世界金融體系改革,贏得國際讚譽。
之後,他出任英國央行行長,成為1694年英國央行成立以來首位非英國籍行長。在英國脫歐及其帶來的經濟衝擊期間,他領導央行穩定市場,平穩度過動盪時期。
施政承諾
卡尼在競選期間承諾,在財政上保持責任感,同時重視社會公正,並提升加拿大在國際上的領導地位。他曾是特魯多政府的重要政策顧問,尤其支持碳稅政策。然而,在黨領袖競選期間,他宣布廢除針對消費者的碳稅,理由是該政策爭議過大。但他表示,將繼續對工業企業徵收碳稅,以推動大企業減少碳排放。
在加美關係方面,卡尼主張對美國的關稅採取對等反制,同時推動加拿大省際貿易自由化,並尋求多元化的國際貿易夥伴,以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
卡尼在自由黨內部選舉中大勝,即將接任加拿大總理。然而,他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包括貿易戰、經濟下行壓力以及國內政治的不穩定因素。未來幾週內,他的決策將直接影響加拿大的經濟前景和政局走向。
責任編輯: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