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2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王蘭多倫多報導)面對美國對加拿大產品的關稅威脅,購買加拿大產品的呼聲越來越高,但專家表示,雖然大家愛國熱情高漲,但事實並不是想像的那麼簡單。
丹尼爾·納拉恩(Daniel Naraine)創辦自己的雜貨店,目的很簡單:支持當地的食品企業家。自2021年開業以來,位於多倫多金斯頓路(Kingston Road)靠近Birchmount路的「城市小屋市場」一直儲備本土種植、加拿大製造的產品,以幫助小型企業蓬勃發展。
他們不時會從加拿大以外引進「特殊商品和品牌」,例如在北加州種植和收穫的番茄和披薩醬。
但納拉恩估計,加拿大商品占該商店商品的90%以上。他說,面對美國總統川普威脅徵收關稅,他看到了加拿大人開始熱衷於支持當地市場。
他在接受CTV採訪時表示:「我認為這是有一些積極意義的。」「我今天看到很多本地公司公布了他們目前有多少比例的加拿大商品,這證明相當積極的影響。」
納拉恩說,購買「本地產品」的好處在於,他可以從供應商購買最低數量的產品,然後與客戶一起「測試」加拿大產品。
但隨著關稅迫在眉睫以及消費者支持「購買加拿大產品」,專家警告說,這樣做並不總是聽起來那麼簡單。
加拿大農產品行銷協會會長羅恩·勒梅爾(Ron Lemaire)表示:「由於加拿大生產的產品缺乏多樣性,因此只購買加拿大產品會帶來挑戰。」
「購買加拿大產品」的複雜性
即使產品以「加拿大」的名義銷售,它們也往往依賴遍布北美的供應鏈。
根據聯邦指導方針,只有在加拿大的生產成本至少占98%的的產品才有資格成為「加拿大產品」。
「加拿大製造」標籤僅要求51%的成分為加拿大產品。
勒梅爾表示,由於加拿大的生長季節、氣候和農業產量有限,完全依賴加拿大商品「顯然不切實際」。
「我們不種植柑橘。我們在一年中的不同時間依賴加州、摩洛哥、埃及、西班牙、南美洲……現在要改變這些貿易路線,除非使用空運,否則需要18到30天的運輸時間,然後成本就會上升到對消費者來說不划算的程度。」他說。
他補充說,另一個挑戰是許多加拿大食品生產商在邊境兩側都有經營。
「你可能有一些肉在美國屠宰,但在加拿大加工,然後運回美國。」勒梅爾解釋道,「所有這些運作形成了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所以,當你說某樣東西是加拿大的,那麼,它可能是指一頭加拿大牛運往美國,在那裡被屠宰,然後運回加拿大。」
「綠葉蔬菜」可能是最先漲價的蔬菜之一
目前,安省約有85%的溫室農產品運往美國。由於幾週後可能爆發的貿易戰或導致供應鏈中斷,勒梅爾表示,綠葉蔬菜可能是首批價格上漲的食品雜貨之一。
「當我們觀察進入加拿大的綠葉蔬菜、袋裝沙拉時,我們發現這些都是來自於加州。」勒梅爾說。
他表示,對於加拿大來說,距離只有5天車程的加州柑橘才是成本合理的經營模式,我們需要確保我們所考慮的任何改變都不會給加拿大公眾帶來不必要的成本增加。
勒梅爾表示,如果關稅在3月4日生效,食品雜貨價格將迅速上漲,尤其是綠葉蔬菜或溫室產業中的任何產品。
他說:「如果不對出口到美國的加拿大產品徵收關稅,種植者的產品運往美國的收益會高於在國內銷售。」「要求種植者將所有產品都在加拿大銷售,可能會對其經營的可持續性產生不利影響。」
勒梅爾認為,這種情況暴露了北美食品供應鏈的脆弱性。
他說:「無論關稅是否會在30天內實施,我認為這都向北美敲響了警鐘,提醒我們長期的貿易和糧食安全關係的重要性。」
責任編輯:嚴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