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革裹屍說馬援 臨難伸冤數朱勃

作者:嚴自律
馬援為東漢開國功臣,他英勇作戰、效命沙場「馬革裹屍」的氣概,受到後人的尊崇。(清玉/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293
【字號】    
   標籤: tags: , , , ,

這個故事的主題是:「馬革裹屍說馬援,臨難伸冤數朱勃!」

馬援是幫東漢光武帝打天下的名將之一,為人謹慎,眼界開闊,一生立下了許多功勞。

他從交趾作戰返回京城,友人孟冀,在酒宴上向他祝賀,說些吹吹捧捧的恭維話,馬援很不愉快地說:「別人倒也罷了,先生一向眼光深遠,也這麼敷衍塞責麼?我的功勞微薄,封贈卻特別豐厚,長久得了嗎?你又何須為我說好話!」孟冀一時面紅耳赤,真沒料到馬援竟是如此謙虛冷靜。

於是,馬援向賓客們表達自己的志向:「現在,匈奴在北邊騷擾,我希望能夠帶兵出擊。男子漢大丈夫,應當在邊塞立功,戰死沙場,用馬革裹著屍體,光榮地運回來;怎麼能躺在床上,養尊處優,整天讓孩子們請安問候呢?」孟冀聽了,大為讚歎。

馬援的侄兒馬嚴和馬敦,輕浮放縱,結交一些淺薄的貴族子弟,經常相約飲酒,諷刺朝廷的政治。當時,馬援在交趾作戰,得知情況,當即寫了一封信,嚴加教育。信裡說道:

「我希望你們聽到別人的過失,像聽到父母的名字一樣:聽得,但不能說出口。我討厭議論別人,批評政治;我寧可死,也不願看到子孫們有這種作風。龍伯高為人樸素謹慎,不多話,我很尊重他,希望你們多向他學習。杜季良豪俠仗義,他的父親逝世,遠近客人紛紛來弔唁,我也尊重他,但不主張你們學習他。因為,學龍伯高如果不像,還能做個謹慎忠厚的人,正如俗話說的,大雁雕不成,總也像隻野鴨吧。學杜季良不像呢?只會變成社會上的輕薄兒,也如民間嘲笑的,畫老虎不像,反而變成一條狗!」

——這便是有名的馬援《誡兄子嚴敦書》,的確給予後人許多啟示。

馬援的侄女婿王磐,是平阿侯王仁的兒子,王莽的族人。王莽死後,王磐自恃有錢,到處遊逛,談天說地,是江淮一帶的有名人物;回到京師後,又和豪門子弟打得火熱。

馬援看在眼裡,急在心頭,卻沒法制止,對外甥曹訓說:「王家是王莽的族人,國家的大忌,人人眼珠盯得牢牢的。王磐本來應該老老實實地待在家裡,如今反而和王公貴族們拉拉扯扯,意氣用事,動不動給人下不來台,將來會出大事的。」果然,不出一年,王磐因受牽連,逮捕入獄而死。

王磐的兒子王肅,效法父親,不走正道。馬援跟司馬呂種談起來,十分擔憂:「光武皇帝征服天下,國家剛剛穩定,各方面都還比較鬆散,沒有禁止王公貴族互相來往,容許他們招攬俠客名士,互相吹捧。這些人不識大體,不知厲害,我看終有一天會闖大禍的。希望你們慎重。」

不久,真有人上書告發王肅,說他是罪人家族,居然和王公貴族來往,用心不軌。恰巧京師裡出了一件謀殺案,光武帝大為震怒,下詔逮捕宗室王侯家裡的賓客,互相告發株連,殺了幾千人。

王肅死了,呂種也在被殺之列。臨刑之際,呂種哀嘆道:「馬(援)將軍真是神人,看得多麼清楚啊!」

一次馬援有病,中郎將梁松,專門來探望,伏在病床前,十分恭敬。馬援卻沒回禮。梁松走後,兒子們問他:「梁松是天子的女婿,地位尊貴,滿朝文武無不敬畏,大人您為什麼偏不答理?」馬援說:「我跟他父親是老朋友,再尊貴,也有個長幼次序,豈可失去體統?」

馬援老了,還主動出征湘西,被打敗後,感染疫症而死。監軍梁松,乘機誣陷馬援,說他貽誤軍機。光武帝把馬援的新息侯印綬,也收繳了。又有人上書,說馬援當年從交趾回京時,帶回一大車明珠,自己貪污了。光武帝叫人搜查,事情越鬧越麻煩。

馬夫人十分惶恐,棺材不敢下葬,只能草草地掩蓋在祖墳邊,親戚故舊也不來弔喪。馬夫人帶著侄兒馬嚴,用草繩套著脖子,整天跪在皇宮門外請罪。光武帝可憐他們,把梁松的誣告信拿出來,才曉得前因後果。

馬夫人隨即上書辯冤,一連六次,非常懇切。特別說明,交趾載回來的不是珠玉,是藥物薏苡,用來消除瘴毒的。南方薏米顆粒大,運回來想作種籽。經過許多曲折,才算把事情講清楚。

說起來也是人情淡薄!馬援死後,滿朝文武,敢於出頭上書,為他伸冤的,只有一位雲陽縣令朱勃。

朱勃十二歲時就能背《詩經》和《尚書》,和馬援的兄長馬況,交往頗多,談起話來言語流利,十分聰明。馬援年齡大些,學問卻趕不上朱勃,看到朱勃的才華,不免自卑。馬況安慰弟弟馬援:「朱勃是早慧,學問就只這麼多。以後他還得向你求教呢,你別太難過。」

朱勃二十歲當縣令。過了二十年,馬援當將軍,朱勃還是縣令。不過,兩家人關係一直很好。及至馬家遭冤,正是這位平凡的老朋友,第一個站出來說話。到底互相了解,感情深厚。當然,也只有品格高尚的人,才能做得到。

馬援與朱勃,都是品格高尚之人,屬於光耀同輝,燦如日月!

(事據《資治通鑑》)

——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自束髮從軍到收復建康,岳飛征戰八年,身經大小二百餘戰,終成一位統領精銳部隊的青年將領。金兵撤退後,之前潰逃的宋兵淪落為匪寇,繼續在江西、兩湖橫行作亂。岳將軍來不及撣去一身征塵,毅然投入平定賊寇的戰事。
  •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一曲《揚州慢》,唱出外族入侵時古城揚州的蕭條景象。南宋初年,不僅是揚州,江南半壁江山,都在金兵鐵蹄下遭受著戰火浩劫。亂世中成長起來的大將岳飛,在一片哀音中譜出不一樣的聲調。
  • 公元1127年,趙宋的年號從「靖康」改為「建炎」。宋高宗登基稱帝,歷史正式從北宋過渡到南宋。20多歲的新天子,對金人是戰是和仍然是舉棋不定的態度。同樣年輕的岳飛,卻呈上一封言辭懇切、情感激越的奏章。
  • 岳飛早期從軍抗金,雖然職位低微,卻憑藉非凡的武功和才能,得到宋朝老將宗澤的器重。文官出身的宗澤,卻不贊同他的作戰方式:「你的勇敢機智和才能武藝,遠超古代的良將。但是你喜好野戰,不是萬全之計啊。」岳飛的回答,卻有著過人的智慧。
  • 公元1103年,也就是北宋末年,中國最著名的抗金名將岳飛,誕生在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一戶農家。他祖上世代務農,父母過著清苦的日子。但就是這樣一個平凡的家庭,卻出了一位名垂千古的大英雄!
  • 弓箭在古代生活中,既是儒家「六藝」中的必修課,更是戰場上殺傷力極強的兵器。因而,無論文人還是武人,射箭都是一項必須掌握的重要技能,人們也用「百步穿楊」「箭不虛發」等辭藻讚美神乎其技的射箭技術。
  • 初唐武功赫赫,高宗時唐軍開疆拓土,先後滅西突厥、百濟、高句麗,版圖達到唐朝之最。風雲際會的時代,正是英雄大顯身手的舞台。由太宗慧眼擢拔的白袍勇士薛仁貴,也在此時正式開啟他建功立業的征途。
  • 貞觀治世中,絳州龍門、也就是今天山西河津的一個村子裡,有一個種田為生的小伙子。他有武功、善騎射,卻無力改變貧賤的生活。於是,他想到一個「捷徑」:遷祖墳,改風水。
  • 岳飛坐鎮江西、湖北一帶,籌劃北上收復中原的抗金事業,牛皋有幸調任到岳飛帳下,成為岳家軍中「神武軍」的一位統領。當牛皋加盟岳家軍時,史書特別提到「飛甚喜」。看來岳飛對牛皋的本領非常欣賞,說不定已經等待他多時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