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2月03日訊】(英文大紀元記者Naziya Alvi Rahman報導/夏楚君編譯) 在經濟不確定性加劇的背景下,澳洲經濟學教育正面臨嚴峻挑戰,選擇入讀經濟學的學生人數持續下降。
澳儲銀(RBA)最新發布的題爲「經濟學學生都去哪了?」的報告顯示,1999年至2023年間,僅約10%的高中畢業生在大學志願中填報了經濟學相關課程,而最終真正選擇經濟學作為學位課程的學生僅占總數的1%。
相比之下,藝術與社會科學、理工數學、商業與金融、醫學與健康等學科仍保持較高的受歡迎度。
經濟學的志願轉化率(指報考志願與最終就讀的變化)也處於低位。報告顯示,只有18%填報經濟學課程的學生最終選擇就讀,而商業與金融專業則高達40%。該報告由RBA公共教育經濟學家艾瑪·周(Emma Chow)撰寫,並於1月30日發布。
新南威爾士大學(UNSW)經濟學教授福斯特(Gigi Foster)認為,經濟學入讀人數的下降可追溯至1990年代的課程改革。商業和法律學科的引入吸引了原本可能選擇經濟學的學生。
「自90年代起,這種現象似乎一直在發生」,福斯特對澳洲英文大紀元表示,「如果在聚會上說自己想成為律師或商人,大家都能理解。但說想當經濟學家時,很多人並不清楚這意味著什麼。」
高中經濟學教師短缺也是一大問題。「許多教師自己並未接受過經濟學教育,導致教學內容難以吸引學生」,她補充道。
就業市場影響選擇
獨立經濟學家埃斯萊克(Saul Eslake)指出,就業市場的萎縮是另一個關鍵因素。「如今經濟學家崗位比以前少了。非金融企業已不再聘請內部經濟學家,而是依賴銀行和諮詢公司提供經濟分析」,他說。
此外,埃斯萊克認為,金融機構合併也導致經濟學相關崗位減少,銀行裁員和成本削減更進一步縮小了市場需求。經濟學日益數學化,可能讓部分學生卻步。
「很多人覺得經濟學變得過於數理化,與現實問題脫節,這可能影響了學生的選擇」,他表示。
誤解也是一大阻礙。「很多人認為經濟學就是追求利潤最大化、重視金錢勝過人,甚至與大企業站在一起」,福斯特表示,「但這與經濟學的本質完全相悖。」
埃斯萊克則認為,經濟學家的公信力因未能預測2007—2008年金融危機而受損。「連英國女王都曾質疑,為何經濟學家沒能預見這場危機」,他說。
經濟學專業學生的性別差距
RBA報告還揭示了性別差異。修讀高中經濟學的女生,在大學志願選填經濟學的比例低於男生,她們更傾向於選擇藝術、社會科學、醫學與法律等專業。
儘管這一差距不及工程等STEM學科明顯,但女生即使ATAR分數(澳洲大學入學排名積分)優於男生,選擇經濟學的比例仍然較低。值得注意的是,放棄經濟學的女生,平均ATAR分數甚至高於最終選擇經濟學的男生。
福斯特認為,這與職業動機有關。「男生可能將經濟學視為成為成功商人或市場分析師的途徑,而女生則更傾向選擇能夠產生社會影響的職業」,她表示,「如果我們想吸引更多女性進入經濟學領域,需要強調它如何能夠改善世界。」
責任編輯:宗敏青
了解更多澳洲即時要聞及生活資訊,請點擊 dajiyuan.com.au
(本文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