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研究:社媒網紅帖子充斥醫療誤導性信息

來自澳洲三所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社交媒體TikTok和Instagram上的網紅視頻正在傳播「極具誤導性」的醫療檢測信息。(Chris DELMAS/AFP,大紀元合成)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25年02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陳光澳洲悉尼編譯報導)來自澳洲三所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社交媒體TikTok和Instagram上的網紅視頻正在傳播「極具誤導性」的醫療檢測信息。研究稱,社媒可能成為虛假醫療信息的「公開陰溝」。

據9號新聞網報導,悉尼大學(USYD)、 臥龍崗大學(UOW) 和邦德大學(Bond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分析了自2015年4月至2024年1月期間的982條社交媒體帖子,其中485條來自TikTok,497條來自Instagram,這些帖子的帳號擁有超過1.94億的粉絲。

結果發現,在有關全身核磁共振成像、多癌早篩檢測、抗苗勒氏管激素檢測、腸道微生物群檢測以及睪酮檢測等五項最流行的醫療檢測的帖子中,87.1%的帳號提到了這些檢測的好處,只有14.7%的帳號提及了潛在危害。

在所研究的帖子中,包含科學證據的只有6.4%,提到過度診斷或過度治療風險的只占6%。

研究還發現,50.7%的帖子鼓勵人們採取行動接受檢查,68%的帖子涉及經濟利益。

悉尼大學的尼克爾(Brooke Nickel)博士表示,這些帖子是打著早期篩查的幌子進行推廣,稱這是掌控自身健康的一種方式。

「問題是,對大多數人來說,這些檢查都是不必要的,而且在某些情況下,支持其功效的科學依據也是不可靠的,」她說。

「這些檢測有可能使健康人接受不必要的診斷,從而導致不必要的治療或影響心理健康。」

研究人員表示,在帖子中, 抗苗勒氏管激素檢測被大量推銷給女性,作為測量生育能力的一種方法。然而,專家認為這種檢測並不可靠。

令人擔憂的是,在沒有具體醫療問題的情況下,較低的檢測結果可能會導致女性採取不必要的且昂貴的生育干預措施。

尼克爾說,社交媒體上的網紅在推廣這些檢測時使用的一個核心主題是「知識就是力量」,但大部分的信息都是挑選過的。

「在健康問題上,全面了解情況非常重要,半真半假的說法往往都是謊言,」尼克爾說。

邦德大學的莫伊尼漢(Ray Moynihan)博士說,研究結果表明,社交媒體是 「醫療誤導信息的公開陰溝」。

「這是一場公共健康危機,它加劇了過度診斷,威脅著衛生系統的可持續性。」

澳洲全科醫生學會(RACGP)會長賴特(Michael Wright)敦促澳洲人不要依賴社交媒體獲取醫療建議,因為一些網紅可能會傳播一些無益甚至危險的信息。

責任編輯:林姍

了解更多澳洲即時要聞及生活資訊,請點擊 dajiyuan.com.au

(本文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網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