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2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莊璦筠台灣台北報導)數位工具普及影響師生情緒健康,造成注意力不足、過度依賴手機等,台教育部27日表示,預計於今年起推動「社會情緒學習計畫」5年計畫,將由國家教育研究院研發指引與教學工具,協助各級學校推動與實踐,並建立評估與回饋機制,鼓勵學生逐步具備自我認同、同理關懷他人、樂在學習、樂於挑戰且不怕失敗等正向情緒。
教育部表示,社會情緒學習包括自我覺察、自我管理、社會覺察、人際關係技巧、負責任的決定,可促進正向氛圍、同理心關懷、社會和諧及可持續的社會發展,並有助實踐教育願景與人才培育的目標。
教育部在計劃中指出,現今教育現場充滿諸多挑戰,包括數位工具的普及影響學生專注力與心理健康,例如長期使用手機造成注意力不足,過度依賴社群媒體引發負面影響,如無手機焦慮症、網路成癮、網路霸凌、網路遊戲成癮以及人際關係疏離等問題。
計劃中也提到,學生雖在國際教育評比中展現亮眼的學業表現,但在學習動機、自信心等情意面向的表現卻未盡理想;此外,校園中仍持續發生有關師生關係與學生心理健康的問題與挑戰,例如校
園霸凌、師生關係衝突、校園暴力等,更凸顯推動社會情緒學習相關政策的必要性。
計劃中表示,社會情緒學習與情緒教育相關課程能夠有效降低或轉化學生的疏離感,提升心理韌性、心理健康與幸福感, 這些能力更是學生未來的生活與工作的重要資產,也有助社會和諧與國家發展。
教育部指出,該計劃共有5個推動面向,包含研發與開展在地經驗、人才培力、學校文化與環境、跨系統連結、推廣傳播與國際連結,學校將結合108課綱及學校願景、各領域課程、學校活動等進行整全式的規劃,辦理社會情緒學習活動與課程,期盼營造幸福友善學校文化與環境。
責任編輯: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