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2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天睿澳洲悉尼報導)1月24日,維州警方發布警告說,針對會說普通話的華人的詐騙活動日益猖獗,騙子會通過電話和社交媒體(如微信和WhatsApp)實施詐騙,受害人損失的錢流入中國大陸的銀行後很難追回。
詐騙分子會聲稱他們是快遞公司、中國警察或者官員,威脅受害人向位於中國的銀行轉帳,否則將被指控或逮捕。
最初,騙子鎖定的目標是留學生,維州警方最早於2017年7月接到此類詐騙報告。但最新數據顯示,詐騙分子已擴大目標範圍,越來越多的非中國留學生群體也成為騙子鎖定的目標,目前至少20%的受害者並非學生群體。
維州警方希望說普通話的華人格外小心,因為他們更有可能成為騙子鎖定的目標。
警方強調,海外訪客或中國留學生若成為詐騙受害者,向警方報案不會影響簽證。雖然大多數詐騙分子身處海外,但警方已在維州抓獲部分本地詐騙人員。
維州金融犯罪調查組(Financial Crime Squad)偵探督察瓊斯(Damien Jones)說:「如果有自稱是中國政府官員的人聯繫你,千萬不要聽從他們的要求,更不要向任何人匯款或提供個人信息,除非是你主動撥打的電話。」
「維州警方高度重視這些犯罪行為,我們也理解海外訪客或留學生可能對維州的法律體系不熟悉。我們鼓勵所有人,不要因羞愧而隱瞞被騙經歷。向警方報案不僅有助於我們收集情報、抓捕犯罪分子,還能防止更多人上當受騙。」
僅2024年,維州警方就接到近200起相關舉報,受害者的財務損失估計超過700萬澳元。
這樣的騙局不僅出現在維州,全澳各地都有發生。新州曾有一名受害者因這類騙局被騙走190萬澳元。
最近,維州卡爾頓(Carlton)地區一名19歲的留學生被告知個人信息已在網絡上泄露,一名自稱是「公職人員」警告她,她的身分信息涉及一項洗錢調查。
詐騙分子謊稱法院已對她發出逮捕令,並要求她讓父母以學費為由向指定帳戶匯款5萬澳元,以撤銷逮捕令。
隨後,這筆錢被轉入了詐騙分子在中國的銀行帳戶。
此外,詐騙分子甚至會指示受害者用膠帶封住自己的嘴巴,並將自己捆綁,然後拍攝視頻通過加密APP發送給騙子,以製造被綁架的假象,藉此騙取贖金。
其它詐騙方式還有謊稱攔截到寄給受害者的包裹,內含泄露的個人信息文件;掌握受害者的個人信息,以此取得信任;要求受害者訪問一個偽裝成中國政府機構的網站以獲取電話號碼;通過社交軟件保持聯繫並監控受害者的行為。
警方提醒說,如果你遇到類似情況或懷疑對方是詐騙分子,請務必立即終止任何可疑對話,不要向自稱中國警方或政府官員的人匯款,不要泄露個人信息,如住址、銀行帳戶或聯繫方式。
任何認為自己已成為詐騙受害者的人,均可通過ReportCyber網站提交初步報告,警方將進一步評估案件。
警方鼓勵受害人保存對話記錄,包括截圖聊天內容和通話記錄,以協助調查。
如果你認為自己處於危險之中,需要警方緊急援助,請撥打000求助。
責任編輯:宗敏青
了解更多澳洲即時要聞及生活資訊,請點擊 dajiyuan.com.au
(本文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