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2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陳文敏台灣苗栗報導)內政部國家公園署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下稱雪管處)今年辦理保育研究成果發表會,於2月22日在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國際會議廳舉辦「高山流水記趣」2024年度保育研究成果發表會,邀請國立中興大學林幸助特聘教授及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楊正雄助理研究員蒞臨分享,共吸引近百位民眾前來參與。
高山溪流辛苦研究,調查人員分享豐沛成果與甘苦談;雪管處每年精選前一年度結案的研究調查成果,邀請研究團隊公開分享,本次演講主軸為「高山流水記趣」,武陵地區溪流是台灣櫻花鉤吻鮭的重要棲地,也是雪霸國家公園園區內國家級重要濕地,雪管處自2015年起委託專業研究團隊進行多面向的長期生態監測,涵蓋水質、物理棲地、藻類、水棲昆蟲、兩生類、魚類、鳥類、植群等,研究人員分享歷年調查發現與台灣櫻花鉤吻鮭共同利用武陵溪流的各種生物類群。

透過累積多達20年生態監測科學數據,亦發展出成熟的生態研究方法,可作為台灣高山溪流碳收支研究的理想起點。武陵地區長期監測成果提供關鍵資料以分析碳通量變化,2024年研究成果發現桃山西溪和有勝溪為碳匯系統,觀魚台、養殖場與高山溪等則為碳源系統,未來將進一步解析高山溪流生態系的碳匯貢獻。

氣候變遷持續帶來挑戰,長期監測尋求解方;颱風和極端天氣事件對生物多樣性和水域環境將產生顯著影響,特別是對鮭魚族群與水棲昆蟲的影響,雪管處自2011年拆除七家灣溪一號壩後,歷經十餘年研究成果發現,水棲昆蟲物種數量創新高(6目46科75分類群),鮭魚數量增多,野外環境達1萬6,897尾,武陵溪流(七家灣溪及高山溪也有近9千尾),各項水質等環境已改善許多,且颱風洪水對鮭魚數量造成的影響較往年小,顯示拆壩不只能直接提升鮭魚的棲地品質,溪流生態系成熟度並逐年提高,生物韌性也隨之增加。

來隨著氣候變遷,生態系統的變異風險預估將隨之增加,雪管處將持續進行武陵地區溪流的環境監測,除有效掌握國寶魚的棲地環境品質外,長期監測累積的科學數據,更能成為未來探討氣候變遷下的重要線索。

本次成果發表會在台中舉辦,共吸引近百位民眾前來參與,今年度雪管處持續進行高山溪流生態監測研究,大家相約明年成果發表會再相見,明年度的成果發表會預計分享高山溪流鳥類的調查成果,十分精彩可期,今年向隅的民眾記得明年密切注意本處官網最新消息。

責任編輯:杜文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