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嚮往道術的書生,千里迢迢尋得功夫高深的師父,但為何最終卻毫無所獲呢?
山東淄川縣有個王姓書生,家裡排行第七,祖上世代為官,家境相當優渥,年輕時就崇尚道術,他聽說勞山有許多仙人,於是背起行囊前去尋訪。
一路跋山涉水,文弱的王七實在吃不消。終於在山峰上他發現一間道觀,四周幽雅清靜,觀裡一位道士坐在蒲團上,白髮垂頸,神態爽朗,氣度非凡。
王七馬上走上前,與道士交談了起來,道士談起玄理深奧精妙。
王七心中竊喜不已,「這就是我要找的師父啊。」於是開心地叩頭施禮,「先生,在下專程上山尋師求道。請您收我為徒。」
道士打量了一下王七,嚴肅地說:「修道之路非常艱苦,這恐怕是嬌生慣養的你,難以承受的。」
王七見道士不答應,就說,「就是吃苦受罪,也心甘情願。請您成全。」
道士低頭沉默片刻後,便答應了。
王七住在道觀裡,第二天清晨一起床,道士就遞上一把斧頭,「你跟著師兄們到山裡砍柴幹活。」王七有些錯愕,不過還是恭敬地收下斧頭,傍晚時分,才疲憊不堪地與師兄們回到道觀。
隔天一早,道士又令王七外出砍柴,傍晚再回到道觀。天天如此。過了一個月,王七雙手磨出了厚厚的繭,卻沒等到師父傳授道術。「這實在太累、太苦了。」王生心裡暗暗興起回家的念頭。
其實王七有所不知,這正是道士考驗弟子的求道之心,磨練王七的意志力。
一天傍晚,王七與師兄們回到觀裡,師父與兩位客人正在飲酒。屋裡燭火還沒點著,道士就拿起一把剪刀與一張紙,順著紙張,剪出了一個圓,貼在了牆上。突然間,屋裡變得又明又亮,原來那圓紙變成一輪明月,正發著光呢。「這太神奇了!」王七大驚。
這時,一個客人拿起一壺酒,遞給了道士的門徒,開心地說,「這良宵美景,大家都一起同樂一起喝酒吧!」
王七心想,「這麼小壺酒,還不夠我一人喝呢!何況我們有七八個師兄弟。」於是王七趕緊為自己倒酒。但說也奇怪,王七與師兄們,你一杯,我一杯,不停地喝,但酒壺重量絲毫未減,似乎有倒不完的酒。
另一位客人說,「承蒙主人賞賜這麼美的月色,我們就這麼孤單地喝酒豈不可惜,何不請嫦娥前來呢?」說完就拿出一根筷子,拋向明月,筷子瞬間變成一個一尺高的美女,從月亮裡緩緩而下,落到地面時女子就如真人一般大小。女子立刻跳起霓裳舞,又唱起了歌。只見她舞姿曼妙,歌聲清亮悅耳。唱完歌後,女子在原地盤旋了一圈後,突然飛上了酒桌,身影就慢慢地變小,最後又變回了一根筷子。一旁的王七看得目不轉睛。
這時,道士和兩個客人都開懷地笑了,一位客人說:「今晚喝得實在太開心了,我已經不勝酒力了,兩位可否到月宮為我餞行。」話一說完,道士與兩個客人已經到了月亮裡。
屋裡的王七清晰地看見師父三人坐在月亮裡喝酒。不久後,天色完全暗了下來,這時一個師兄點上了蠟燭,王七這才發現,屋裡只剩師父了,客人都不見了。而牆上的明月已變回了原來的圓紙。
王七大為驚奇,「師父真是深藏不露啊!」王七暗下決心,「我一定要學會師父的法術!」於是打消了回家的念頭,滿懷期待地回房休息。
但第二天,道士還是要王七上山砍柴。又過了一個月,王七仍然天天砍柴,天天失望的他再也忍耐不住,受不了苦了,於是跑去向道士辭行。
「師父,我不遠數百里前來,就是希望師父能傳授我道術。即使弟子不能學到長生不老之術,就是小道小術,也不辜負我前來拜師的心啊。」
道士默然不語,王七接著說,「但現在已經兩三個月了,弟子每天一早就是外出砍柴,弟子在家不曾這樣勞動,實在承受不了這樣的苦。」
道士搖了搖頭,心想「看來經過這些日子,他仍然不明白砍柴吃苦,勞其筋骨,其實是要在這其中修心啊。這第一關都過不了,怎還能奢望得道成仙呢?」
「我早已說過,你吃不了這苦的。」道士嘆口氣接著說,「既然如此,你明天就回去吧。」
「師父,在我離去前,請您能教弟子一點小能小技,這樣的話,弟子也不虛此行了。」
道士問:「你想學點什麼呢?」
「您每天進進出出,從不走門,直接穿牆而過,弟子想學這門功夫。」王七雙手作揖。
道士說,「這叫穿牆術。」於是傳授了王七口訣,便要他試試。
王七站在牆壁前,唸完口訣,卻不敢動彈。道士鼓勵他,「低著頭衝過去,不要猶豫。」於是王七鼓起勇氣,念動口訣,朝著牆撞過去,一回頭看,自己已經在牆壁外面了。王七喜出望外,趕緊向道士道謝。
第二天一早,王七收下師父給的盤纏,準備離去時,道士提醒他說,「你回去以後,要好好的修身養性,否則這套本事就不靈了。」
王七一回到家中,見到妻子,就馬上吹噓說道,「我這趟勞山之行,拜了神仙為師了,我已經學會『穿牆術』了。」
王七見妻子一副不相信的模樣,就走到一面牆前,口中念念有詞,然後低頭猛衝,只聽「砰」的一聲,王七撲倒在地。王七妻子趕緊扶起丈夫,見他額頭腫起了一個雞蛋大小的包,忍不住地大笑了起來。
看來王七自始至終,領悟不了道士的告誡。而他求道不得,也許在最初的相遇中道士就已預料到了!
事據《聊齋志異》@*
責任編輯: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