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天皇太后——蕭綽

作者:雲菲
蕭綽,中國古代遼朝皇后。(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826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契丹族原為唐朝臣屬,唐朝末年,首領耶律阿保機於916年稱帝建國「契丹」。契丹屢次南下中原,之後阿保機之子耶律德光滅後晉,改國號為大遼。 遼景宗繼位後,詔封宰相蕭思溫的女兒蕭綽為貴妃,後冊封為皇后。蕭綽(公元953年—公元1009年),小名燕燕,就是讓北宋王朝損兵折將的蕭太后,遼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改革家。

公元970年,遼景宗最得力的大臣蕭思溫遇刺身亡,皇后蕭綽精明能幹,體弱多病的遼景宗便讓她輔助處理朝政。公元972年,蕭綽生下皇長子耶律隆緒。隨著遼景宗的身體每況愈下,最後直接把朝政完全交給蕭綽。公元982年,35歲的遼景宗駕崩,遺詔立耶律隆緒繼位,國家大事由皇后決斷,並立耶律斜軫和韓德讓為顧命大臣。29歲的蕭綽從此成為皇太后,開始臨朝聽政。

一、對內

遼聖宗耶律隆緒繼位時只有10歲,所謂「主少國疑」,隨時可能發生逼宮叛亂。面對險惡的局勢,蕭太后採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最後控制兵權、鞏固地位,以和平方式實現了皇權的平穩過渡。她將顧命大臣韓德讓、耶律斜軫分別任命為南北院樞密使,統率御林軍主持朝政,又任命傑出將領耶律休哥為南京留守,負責邊防軍事。

政權穩固後,蕭太后就著手整治政弊,革新法度,強國富民。蕭太后大力任用漢人為官,提倡漢化,重用以韓德讓為首的一批漢人將領,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效仿隋唐時期科考模式,開科取士,獲得大量人才為國效力。蕭太后還確立了官員考核制度、整頓吏治,獎勵勤勉清正的官員,打擊貪贓枉法、阿諛逢迎等不良行為,朝廷不良風氣逐漸得到校正。

農牧業生產是蕭太后非常重視的。她制定、推行保護農田的措施,對農區進行整頓,完善法令制度,減輕人民負擔,以免稅方式鼓勵農民開墾荒田,詔令勸導百姓種植樹木,對發生旱災、蝗災、澇災的地區施以救濟,以國有牲畜、穀米救濟貧民、飢民,勸富濟貧,下令諸軍將領不得在規定時限之外打獵,以免妨害農事,遼國的農林與畜牧業都得到了大力發展。

遼國有世代沿襲的民族偏見,法律對待漢人極不公平。例如契丹及漢人相毆致死,其法輕重不均,這都導致民族對立、社會分裂,不利於國家發展。對於此類法律,蕭太后予以更改,規定是凡遼國子民,無論是契丹還是漢族,一律平等對待。

以前,特權階層如果觸犯法律、侵犯百姓利益,常常逃過追查,蕭太后以「王子犯法與民同罪」的原則制定新法,權貴即使對待自家奴僕也不可隨意殺戮,否則依法論罪,切實地保障了百姓利益。

蕭太后建立了上訴制,允許冤屈者或者遭受過重刑訊的百姓到御史台告狀,她還派遣專人巡查各地,清理陳年舊案,洗雪冤屈,甚至親自判決積壓案件。當時有一個非常殘酷的「連坐」之法,統和初年,北院宣徽使耶律阿沒理向蕭太后進諫,希望能夠免除此惡法,以免禍及無辜,蕭太后立即採納,並將其載入律書。罪犯也得到人性化對待,以前死刑犯的屍體需要示眾三天才可收屍,蕭太后改為隔日一早就可收屍。

蕭太后一直重視培養軍事力量,對將士獎罰分明、管理嚴格,鞏固邊防力量。當時遼國最大的威脅是宋朝,她將出色的軍事將領耶律休哥、蕭道寧等人派往與宋朝相鄰的邊境鎮守,並授意他們,一切以抵抗宋軍為宗旨備戰。

據《遼史‧刑法志》記載,蕭太后實施變革之後,遼國「國無幸民,綱紀修舉,吏多奉職,人重犯法」,「統和中,南京及易、平二州以獄空聞」,遼國上下呈現一片繁榮興旺的景象。隨著遼國逐漸強大,周邊多個部族、小國前來朝拜、歸附。回鶻、于闐、女真、突厥、鼻骨德、阿薩蘭、鐵驪、高麗、室韋、党項、吐谷渾、夏國等紛紛派使者進貢。吐渾還金、回鶻安進、吐蕃獨朵等人從北宋前來歸附,北女真四部、烏昭度也請求內附遼國。

蕭綽,中國古代遼朝皇后。(公有領域)

二、對外

公元986年,宋軍分三路對遼國發動了大規模討伐。剛開始宋軍占據優勢,取得了一些勝利,但是隨著戰事深入,遼國逐漸轉敗為勝。蕭太后親自披掛上陣,一面率軍與宋軍正面交戰,一面派人從後路包抄宋軍,斷其糧道,並形成夾攻之勢,導致宋軍傷亡慘重,損失牛馬、器械無數,節節敗退,最後只得退兵。

公元987年,遼聖宗率百官給蕭太后上尊號為「睿德神略應運啟化承天皇太后」,行禮完畢後,群臣又給遼景宗上尊號為「至德廣孝昭聖天輔皇帝」。隔日朝廷下詔對將士們論功行賞。

公元988年,遼軍逐步擊破各路宋軍,屯駐宋朝境內。其後,遼軍不斷派兵南下進攻宋朝,宋朝幸有大將楊延昭等人奮起抵抗,才一次次擊退遼軍。

宋朝大將楊延昭。(公有領域)

公元1004年,蕭太后與遼聖宗親率20萬大軍再次進攻宋朝,一路勢如破竹深入宋朝境內,直達澶州(今河南濮陽)北城,離宋都東京只有一河之遙。但是在遼軍統帥蕭撻凜被射死之後,遼軍士氣低落。而宋真宗在宰相寇準等人力勸之下親自出征迎戰,宋軍士氣大振。

戰事對遼軍越來越不利,在危機情勢下遼軍提出和談,宋真宗本來就是被寇準等人架著出來抵抗的,即使宋軍占據優勢、有機會打敗遼軍,他卻無心戀戰,不顧寇準等人反對,立馬同意和談。最後雙方達成協議,結為兄弟盟國,但是宋朝需每年向遼國繳納絹20萬匹、白銀10萬兩,這對宋朝而言是一個恥辱。因議和地點在澶州城下,故稱「澶淵之盟」。自此結束了宋遼戰爭,維持了上百年的和平局面。

三、教子

蕭太后對遼聖宗耶律隆緒的培養和教育是十分成功的。耶律隆緒自幼喜好書法,十歲便能賦詩,他還精通射箭、音律、繪畫。耶律隆緒寬仁孝順,做事謹慎,在蕭太后的影響下,他銳意進取,對內勤政愛民,對外東征西伐,他執政期間遼國版圖得以擴張,《遼史》贊語:「遼之諸帝,在位長久,令名(美名)無窮,其唯(遼)聖宗乎!」

蕭太后對耶律隆緒的管教也是嚴格的,如果發現有過錯,就會不留情面地指正,不溺愛袒護。耶律隆緒少時不參與朝政,由於他性情溫和,左右侍從愛和他說笑話,蕭太后知道後進行了嚴厲杖責,耶律隆緒也少不了被問責,蕭太后還檢查耶律隆緒的衣服和御馬。

耶律隆緒愛好狩獵,大臣多有進諫,但耶律隆緒只是暫時收斂,並未根本改正。公元997年,耶律隆緒又去松林狩獵,蕭太后知道後告誡道:「前聖有言,欲不可縱,吾兒為天下主,馳騁田獵,萬一有銜橛之變,適遺予憂。其深戒之!」因此耶律隆緒有所收斂。

公元1009年,遼聖宗親政一個月後,蕭太后在行宮病逝,享年57歲。

遼國存在兩百多年,蕭綽攝政長達40年,她和遼聖宗在位期間是遼國的鼎盛時期:政治穩定,經濟、文化、軍事、農牧業、商業都得到了大力發展,疆域也達到了史上空前。蕭綽是中國歷史上一顆耀眼的明星!

《契丹國志》
宋史
遼史

——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西晉的華麗深宮內,住著一位特殊的皇妃。她既沒有顯赫的家世,也沒有傾國的容貌,反而姿陋無寵,體弱多病。但她憑藉獨一無二的才德,位居眾妃嬪之首,深受宫人禮敬。當三千佳麗湮沒於歷史洪流,人們卻記住了她美好的姓名。
  • 日本人為何對楊貴妃情有獨鍾?貴妃墓中葬的是誰?山口百惠原來姓楊,她真的是楊貴妃的後代?
  • 衛定公的夫人定姜麗於文辭,中國最早的送別詩,有一傳說是她寫的。定姜聰明有遠識,又能有大忍之心與忍辱的功夫,她的一生如何發揮母儀天下的作用呢?
  • 戰國時代齊國有一位女子以醜聞名,寫書的人說她是天下第一醜女。然而,無鹽女卻請求嫁給萬乘之君,而且當上了王后。她到底是怎樣作到的呢?
  • 明成祖朱棣皇后,有勇有謀、能文能武,攻城時披鎧甲迎戰,盛世時著書立說。她薨逝後,皇帝追思不已,終身不再立后。
  • 隋文帝和獨孤皇后,四十餘載心血相融,夫唱婦隨,攜手開創帝業,做到了終生毫無保留的相互信任。夫妻情義天高地厚,少年誓約竟白頭不渝,成就了中國古代帝王後宮生活的奇蹟。
  • 成吉思汗之妻——光獻皇后孛兒帖,蒙古族世世代代都在歌頌她:「有日月一樣的光明,大海一樣的心胸。」坐落在今蒙古境內的呼和淖日湖和察汗淖爾湖,一大一小,在陽光下相互映襯,被蒙古族的後世奉為神湖,因為成吉思汗和孛兒帖的婚姻就從這裡開始,是他倆一生心心相印的象徵。
  • 唐太宗文德皇后——長孫皇后,是一個非常喜歡讀書的皇后,梳頭時都不忘把書卷放在面前讀上幾頁,她時刻提醒自己:自己首先是皇后,然後才是女人。她言行必循禮法,為了做一個合格的好皇后,她甚至著書三十卷,只為自律。長孫皇后被唐太宗譽之為「嘉偶」、「良佐」。
  • 「堯舜」是中國古代的政治典範,作為一個女人,誠孝張皇后獲得「女中堯舜」的稱號。600年前的這位傳奇女人,以出色的政治才幹,默默地站在幕後,輔佐三代帝王處理朝政。她從來沒有走上前台,沒有垂簾聽政。她只是謹守婦道,做了一個女人該做的,就為她的時代帶來了安定與福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