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2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高曉雯加拿大溫哥華採訪報導)2月17日,數百名列治文市民聚集在市政廳前,參與「保護列治文安全」反毒集會,呼籲政府採取更嚴格的執法措施,以預防、執法與治療相結合的方式終結毒品問題。
集會當天正值卑詩家庭日,吸引了眾多關注社區安全的居民、商家,多位保守黨省議員以及社區領袖,現場氣氛熱烈,參與者高呼口號,要求政府立即行動。
市府取消支援屋項目 居民籲進一步行動
這場集會源於列治文市民對卑詩省政府無視市民的聲音,執意重啟位於市中心的長期支援性房屋計劃。活動組織者指出,在宣布集會計劃後,市議會迅速否決了備受爭議的SexSmith 路永久性支援屋(CPH)項目,顯示出市民的聲音對政策決策產生了影響。
居民們強調,這僅是第一步,政府必須採取更進一步的行動,以確保社區安全。
多位社區領袖、市民,宗教及政界人士出席並發表演說,其中包括「保護列治文安全」集會發起人謝言信(Sheldon Starrett)和社區組織者賴彥宏(Kevin Lai),他們強調,當前政策未能有效解決毒品問題,反而加劇了社區的治安隱憂,當前抵制犯罪上升,毒品氾濫與不安全的政策仍然是社區重大的議題。
省保守黨黨領:支持戒毒治療 拯救生命

卑詩省保守黨黨領羅仕德(John Rustad)在集會上發言說,「在今天的卑詩省,所謂的安全供應(Safe Supply)政策根本不安全,是極其危險的。」
羅仕德說最近的一份報告顯示,卑詩省共發放了 ,2,200萬 劑毒品,其中大量流入了有組織犯罪集團,甚至跨越邊境流入美國。「這不可接受!我們必須阻止街頭毒品氾濫,必須拯救生命!」
他表示:「作為卑詩省保守黨的一員,我和我的團隊會繼續奮戰,阻止這些毒品進入社區。」「支持真正的康復治療、戒毒服務,幫助人們重回正軌。」
牧師呼籲「禁毒」

集會現場,不少居民分享了他們對毒品問題的親身經歷與擔憂。溫哥華信友堂教會洪牧師講述了一位教會成員的14歲孩子,因為吸食芬太尼過量,於1月30日去世的經歷。
洪牧師認為,所有吸毒者都必須被管控,所有毒販都必須受到更嚴厲的懲罰。政府「不能繼續推行這些毒品非刑事化政策,我們不需要這樣的政策。沒有「毒品非刑事化」這一說,只有禁毒。」
從14歲孩子芬太尼過量死亡的案子中看到,「一旦打開缺口,孩子們就會誤以為某些毒品是可以使用的,這意味著毒品並不可怕,這種認知是錯誤的。我們應該警惕。」
鑒於毒品氾濫,洪牧師呼籲大家,「我們必須選出那些堅決反對毒品的領導人,我們必須消除毒品成癮問題。這就是我們正在做的事情,這是我們的責任。」
主持人Kevin Lai也表達了他的憂慮,:「當我聽到這個故事時,我告訴自己,我們不能讓這名女孩就這樣白白死去!我們必須從她的悲劇中吸取教訓,我們必須提醒每一位家長,我們的孩子並不安全!」
自媒體人:父母權利被剝奪 不可接受

自媒體人、前香港無線電視藝員李婉華女士在接受大紀元記者採訪時說,「最近聽到有一個14歲的小朋友,因為濫藥過度而死亡,我們的醫療系統很有問題。」她認為在卑詩省不允許對吸毒者強制戒毒「是不能接受的」。
她無法接受目前的政策使 「父母沒有權利介入孩子的戒毒程序,只能看孩子個人的意願」,「所以我覺得這件事是非常令人難過的,顛倒了我們從小學習的倫理、道德,完全反過來,所以我要站出來。」
她認為解決的方法是利用手中的選票選出有能力解決毒品(問題)的政府。
「 負責任藥物學習協會(Responsible Drug Learning Association)」的代表在集會上公布了一組數字:「僅在2023年,就有8,049人死於濫用藥物, 這意味著 每天有22個生命逝去。更令人痛心的是,這些死亡案例中,有三分之一發生在卑詩省。」

列治文居民張博浩(Danny Chang)則表示:「我們不是反對幫助吸毒者,而是希望政府採取真正有效的方法,而不是讓毒品問題在我們的社區內惡化。」
此次集會也得到了多名省、市議員的支持,包括省議員屈潔冰(Teresa Wat)、陳瀚生(Hon Chan)、顧思言 (Steve Kooner)以及市議員區澤光(Chak Au)、前國會議員趙錦榮等,他們承諾會將市民的訴求帶到政府層面,推動更有效的解決方案。
「選出代表自己意願的政府」
市民的關注焦點將轉向市府與省政府的下一步行動。主辦方代表強調,這場抗議只是開始,今年會舉行聯邦大選,明年會有市選,呼籲大家站出來發聲,「選出真正能夠代表我們意願的政府」。◇
責任編輯:李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