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2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王蘭多倫多報導)加拿大統計局週二(2月18日)公布有關食物份量「縮水」的數據,從2021年到2023年,有近三成食物出現售價不變但包裝容量減少的問題。
統計局稱,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衡量一段時間內產品價格和數量的變化,當某種產品的銷售數量比以前少,但價格相同時,這通常被稱為「縮水通脹」。
這種「縮水」現象,產品售價雖然不作調升,但份量減少,即是變相加價,局方計算通脹時會作出相應的「數量調整」,以反映真實價格情況。
在2021至23年期間,CPI追蹤的食品雜貨商品中有29.6%經歷了縮水通脹,在此期間,近一半(49.5%)的縮水通脹發生在2022年,當時食品雜貨通脹率達到41年來的最高年平均值(+9.8%)。
名牌產品(77.6%)縮水遠高於自有品牌產品(22.4%)。
而「縮水」的食品類別,不計新鮮蔬菜水果及大部分肉類,最嚴重是植物牛油、快煮通粉、曲奇和餅乾、早餐穀類食品,以及芝士。
大型超市被曝短斤少兩
加拿大一項擬議的集體訴訟指控Loblaws、加拿大沃爾瑪和Sobeys在計算肉類價格時將包裝重量包括在內,從而「歪曲」了肉類產品的重量。
首席原告卡羅爾(Carrie Corrall)在1月9日於溫哥華聯邦法院提起的訴訟中表示,她每年定期在肉類產品上花費「數百或數千元」。
訴訟稱,超市雜貨商使用「欺騙手段」,違反聯邦和省級法規,將包裝重量計入按重量出售的生肉和熟肉產品的價格中。
起訴書還稱,這些做法意味著加拿大人在被告的超市「經常為肉製品多付錢」。這些指控均未在法庭上得到證實。
法官仍需認證集體訴訟,該訴訟尋求懲罰性賠償。
責任編輯:嚴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