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2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凡真墨爾本編譯報導)墨爾本內城西區塞頓(Seddon)夏日午後酷熱難耐,許多咖啡館紛紛關門歇業,以躲避午後3點的高溫,這與當地綠化不足有直接關係。
據《時代報》報導,衛星圖像顯示,塞頓地區僅有4%的土地覆蓋自然樹蔭,是大墨爾本地區樹冠覆蓋率最低的區域之一。該區Charles St街幾乎沒有路邊樹,即使有,樹木稀疏且樹齡較小,難以提供有效遮蔭。溫度測試顯示,當氣溫為35℃時,人行道表面溫度竟高達53.1℃。
相比之下,東郊綠化良好的帕克奧查茲(Park Orchards)樹冠覆蓋率高達90%。綠化程度不同導致不同地區的氣溫相差可達20℃。
維州政府的目標是將公共區域的樹冠覆蓋率提高至30%,但要實現這一目標仍面臨諸多挑戰。
墨爾本RMIT大學城市規劃師克羅澤(Thami Croeser)表示,樹木覆蓋不足會對居民的社會公平性和健康狀況產生不良影響。
許多新社區,例如占用大片綠地開發的曼娜湖(Manor Lakes)區,因黑色屋頂和缺乏綠化而進一步積聚熱量,居民只能依賴空調降溫。「而東部歷史悠久、長期反對過度開發的住宅區,則擁有最好的樹冠覆蓋率。這意味著,任何希望獲得相對經濟實惠住房的人,無論是選擇新建公寓還是遠離市區的低成本住宅,往往都無法享受到充足的自然景觀,在酷暑天氣中更難以降溫。」克羅澤說。
他認為,在墨爾本等首府城市,人們獲得綠化資源的機會並不均等,這進一步加劇了與住房危機相關的不平等現象。
研究表明,樹冠覆蓋率每增加10%,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都會降低,同時能改善空氣質量、居民心理健康和戶外活動條件。
然而,由於規劃不當和不適宜的植樹策略,許多新開發區的綠化進展緩慢。如果目前僅能提供1%的樹冠覆蓋率,預計到2040年仍難以達到10%。
因此,克羅澤呼籲政府加強城市綠化,種植耐熱抗旱的樹種,以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質和健康狀況。
責任編輯:李欣然
了解更多墨爾本即時新聞及生活資訊,請點擊mel.epochtim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