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女士:一生鍾情皮影戲的美國人(下)

【大紀元2025年02月18日訊】被稱為「影子女士」(Shadow Woman)的寶琳‧本頓(Pauline Benton),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美國皮影戲的表演者之一(詳見:《影子女士:一生鍾情皮影戲的美國人(上)》),她在紐約創辦了紅門劇社(Red Gate Shadow Players),將中國瀕臨式微的傳統皮影戲在美國發揚光大,甚至受邀赴白宮演出。然而在她彌留之際,紅門劇社的風光已不如從前,她沒有後代,她留下大量的皮影戲遺產何去何從?
乙巳新年伊始,在紐約法拉盛市政廳(Flushing Town Hall)上演了中國民間傳說經典劇目《白蛇傳》的皮影戲,由紐約美華劇坊(Chinese Theatre Works)主辦的寶琳‧本頓藏品展覽拉開序幕,這齣皮影戲也是寶琳‧本頓當年在美國巡迴演出時常常表演的,在蛇年再次呈現這一齣戲,亦是對她的致敬。
展覽中一張以攝影蒙太奇技術合成的照片吸引了筆者的眼球,三位不同時期的「影子女士」在同一相框中呈現,講述著這三位對戲劇充滿熱愛的女士不約而同在美國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她們的命運,就像牽引皮影戲偶的繩桿一樣,緣分之繩將她們緊緊聯繫在了一起。美華劇坊聯合創辦人馮光宇感慨地說:「這一切就是神的安排!」

飄洋過海的中國皮影戲
寶琳‧本頓對皮影戲的認知並非從北京開始,芝加哥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Fiel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舉行的東方戲劇展覽給她留下深刻印象。在1908年至1934年間,東方學家貝特霍爾德‧勞費爾(Berthold Laufer)博士擔任該館的人類學部主任,精通漢語的他走遍了大半個中國,收購了1.9萬件亞洲文物,當中有超過500件華北戲偶,包括皮影偶、棒偶和手偶等,還有戲台、樂器和劇本,他將中國民間傳統的戲劇瑰寶帶到了美國的博物館。正是這些戲偶,給年少的寶琳‧本頓埋下了種子。

隨後紅門劇社將這些在博物館展示的皮影戲文化變成活著的劇場版,在全美演出時走訪過不同的學校,給青少年帶來歡樂的同時,也不知不覺影響了他們對職業的選擇。波士頓的一名少女喬‧韓佛瑞(Jo Humphrey)曾經在學校看過紅門劇社的演出,長大後她在南加州大學戲劇系學習表演,1972年她成為了一名戲劇導演。

當時芝加哥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特別開放日期間展出勞費爾在中國收集來的戲劇文物,韓佛瑞的戲劇專業背景讓她有幸成為工作人員,協助策劃中國皮影特展。這些活靈活現的戲偶和充滿奇幻色彩的民間故事,讓這位德裔美國人充滿了好奇。年輕氣盛的她決心踏上皮影戲之路,在1976年成立了一個劇團「悅龍皮影劇團」(Yueh Lung Shadow Theatre),她甚至5次親身赴中國尋找傳統的皮影戲的戲班,拜師學藝,將一系列民間故事搬上了美國的舞台,甚至走出國門,到希臘、法國、德國和荷蘭等歐洲國家巡演,將皮影戲文化推向另一個高潮。這位對皮影戲如醉如癡的美國女士,在另一個時代走上了與「紅門劇社」的創辦人寶琳‧本頓相似的皮影之路。

皮影讓她們隔空相聚
寶琳‧本頓在1974年去世後,還留下了一半的珍貴皮影家當,封存在一個箱子裡,她的衣缽後繼無人,她在遺囑中提及,這一切應轉贈有緣者。本頓留下大量的皮影戲偶、道具和劇本,她的好朋友麥希娜‧卡倫(Mercina Karam)一直惦記著,也希望遵循她的遺願將這些皮影流傳給下一代。


卡倫聽聞了80年代活躍於戲壇的韓佛瑞,悅龍皮影劇團的演出讓她留意到這位對皮影戲充滿熱忱的藝術家。1990年代,她帶上本頓留下的那個充滿回憶的箱子,轉贈給韓佛瑞,相信她能夠好好運用,將本頓的精神繼續承傳下去。韓佛瑞收到了一大套古董皮影戲偶,還有她拜師學藝時的詳細筆記,皮影戲劇本中英對照簿等,這一切讓她充滿了欣喜,她心懷感恩,也下定決心將這一事業發揚光大。1993年,她將「悅龍皮影劇團」改名為「金山傳統影戲學會」(Gold Mountain Institute for Traditional Shadow Theatre)。
韓佛瑞在發展劇團期間廣納賢才,甚至親自到法拉盛的華人社區尋找有志從事戲劇行業的有緣人。1983年,畢業於台灣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戲劇系的馮光宇(Kuang-yu Fong)來到紐約大學攻讀戲劇教育碩士,韓佛瑞找她到劇團做兼職,做翻譯、配音等,當時她對皮影戲並不熟悉,透過這份工作,幫助她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這位美國恩師成為馮光宇生命中重要人物。
在美國求學期間,馮光宇認識了志同道合的木偶戲專才Stephen Kaplin,兩人後來喜結連理,成為緊密無間的事業夥伴和生活伴侶,他們在1995年創辦了中國戲劇工作坊(Chinese Theatre Works),在美國推廣各類戲劇文化。1998年,她的老師韓佛瑞打算退休,找到她商量,希望將「金山傳統影戲學會」轉交給她和丈夫經營。馮光宇感到受寵若驚,當年她隻身來到美國求學,沒有背景,沒有人脈,如今在紐約成家立業,還獲得了恩師的信任,繼承劇團,甚至將前輩寶琳‧本頓的珍貴藏品轉交給她保管,她對此無比珍惜。
Stephen Kaplin特別將韓佛瑞和馮光宇的人像,用攝影蒙太奇的手法合併到寶琳‧本頓的舊照片中,讓三位「影子女士」隔空相聚。


1999年,馮光宇和Stephen Kaplin承傳韓佛瑞的劇團後,在紐約州藝術基金會協助下合併為紐約美華劇坊,一直營運至今,將中華傳統表演藝術在美國以致世界發揚光大,並結合西方文化藝術觀念及技術,創作跨越文化戲劇作品。◇
責任編輯:李維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