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2025臺灣文化節璀璨登場 探索地質之美

臺灣文化節「臺灣地質」展2月15日在昆士蘭台灣中心開幕,圖為全體參與者合影。(昆士蘭台灣中心提供)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25年02月17日訊】(大紀元特約記者倪爾森澳洲布里斯本報導)2025年臺灣文化節系列活動「探索臺灣地質之美」展覽,2月15日上午在昆士蘭台灣中心隆重開幕。參觀者能近距離觀察台灣豐富的礦物與岩石種類。

現場展出13幅大型臺灣特有地質景觀,透過高畫質影像完整呈現台灣從海岸到高山的地質地貌,14幅地形景觀相框與40件台灣岩石、礦物標本。

臺灣文化節「臺灣地質」展,展出地形景觀。(倪爾森/大紀元)

本次展覽由世界多元文化藝術協會(WAMCI)主辦,駐布里斯本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范厚錄處長、昆士蘭台灣中心歐陽群主任,澳洲聯邦參議員斯卡爾(Paul Scarr)、昆士蘭影子藝術廳長伊諾(Leeanne Enoch )、州議員馬丁(James Martin)、布里斯本市議員黃文毅、馬克思(Kim Marx)等政要、羅富齡、徐瑞雲僑務委員、台僑社團代表及多元文化社區人士約60人蒞臨參觀。

臺灣文化節「臺灣地質」展開幕,貴賓與多元文化社區人士合影。(倪爾森/大紀元)

開幕式由澳台原住民協會副會長周耕宇主持,首先播放「The Geography of Taiwan explained臺灣地理解說」影片,向與會來賓詳細介紹台灣從史前時期到現代的發展歷程,展現台灣複雜的地質構造與豐富的地形景觀,包括層層疊疊的高山峻嶺、蜿蜒曲折的河川峽谷,以及火山地熱等自然奇觀。

臺灣文化節「臺灣地質」展2月15日在昆士蘭台灣中心開幕,世界多元文化藝術協會會長楊淑珠致詞。(倪爾森/大紀元)

世界多元文化藝術協會會長楊淑珠致詞時表示,過去十年來協會介紹了臺灣文化的諸多面向,包括音樂、傳統戲曲、特技飛行、鼓樂、舞蹈、美食、土著遺產、美術、民俗手工藝、茶業、生物學等等。今年首次以地質為主題,展現臺灣獨特的地貌之美。她強調,臺灣的地質構造不僅是自然奇觀,更深刻地塑造了島嶼的歷史與認同。本次展覽特別感謝藝術家林庭緯的數位繪畫作品、臺灣地球科學入口網站及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局的科學貢獻,以及北海岸和觀音山、東北和宜蘭等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提供的精彩攝影作品。

臺灣文化節「臺灣地質」展開幕,辦事處范厚錄處長致詞。(倪爾森/大紀元)

辦事處范厚錄處長在致詞中,從戰略角度闡述了臺灣的重要性。他指出,自17世紀以來,臺灣一直是亞洲重要的戰略樞紐,在印太地區第一島鏈的穩定性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臺灣文化節「臺灣地質」展開幕,參議員斯卡爾(Paul Scarr)參觀時由林季平解說。(倪爾森/大紀元)

參議員斯卡爾讚嘆這是他參加過最具教育意義的多元文化活動。他特別提到臺灣的駱駝峰岩令他想起童年在新南威爾士州南海岸的美好回憶,建議可以發展「姐妹石」的概念,加強兩地文化連結。

影子藝術廳長伊諾則從原住民文化的視角,強調地景所蘊含的文化DNA與故事傳承。她表示,通過藝術視角觀看地景,能真實描繪一個地方的人文特色,並表達了希望能親身造訪臺灣的期望。

臺灣文化節「臺灣地質」展開幕,貴賓合影。(倪爾森/大紀元)

州議員馬丁分享了他拜訪臺灣的親身經歷,特別推薦日月潭的壯麗景色。他指出,臺灣與昆士蘭都擁有豐富的自然美景,從玉山山脈到中央山脈,都展現出獨特的地理風貌。

臺灣文化節「臺灣地質」展,展出台灣地貌大型橫幅。(倪爾森/大紀元)

市議員黃文毅以風水觀點詮釋臺灣地質,指出中央山脈作為臺灣的脊樑,如何影響了臺灣城市的發展分布。市議員馬克思(Kim Marx)則分享了對地震的深刻體會,強調地質力量的震撼性。

昆士蘭台灣中心歐陽群主任感謝WAMCI團隊一年來的努力,為昆士蘭帶來最優質的中華文化藝術,並歡迎大家未來能親自造訪臺灣。僑務委員羅富齡則呼籲大家在欣賞之餘,也要重視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臺灣文化節「臺灣地質」展,圖為台灣岩石、礦物標本。(倪爾森/大紀元)

展覽特別邀請到為本次展覽提供電腦3D繪圖的藝術家林庭緯透過影片分享創作理念。這是他第三次與WAMCI合作,他特別推薦遊客造訪玉山,體驗臺灣最高峰獨特的地理景觀與生態多樣性。

臺灣文化節「臺灣地質」展,展現臺灣獨特的地貌之美。(倪爾森/大紀元)

本次「臺灣地質展」從2月15日至3月7日,地點在昆士蘭台灣中心,展現臺灣從海岸到高山的豐富地貌,歡迎社會各界前往參觀,深入認識臺灣的地質之美。

責任編輯:李心慈

了解更多澳洲即時要聞及生活資訊,請點擊 dajiyuan.com.au
(本文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網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