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14歲華裔少女服芬太尼離世 各界籲政府變革

2025年2月13日,溫哥華信友堂教會為一名因服用芬太尼不幸離世的14歲華裔少女舉行葬禮。(高曉雯/大紀元)
人氣: 1100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25年02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高曉雯加拿大溫哥華採訪報導)2025年2月13日,在素里第一紀念殯儀館菲沙高地教堂,溫哥華信友堂教會為一名因吸毒過量不幸離世的14歲華裔少女舉行葬禮。約百名親朋好友、社區成員及政界人士參加了悼念儀式。

在隨後舉行的記者會上,逝者家屬及多位政界人士呼籲政府做出變革,讓青少年遠離毒品的危害 。

2025年2月13日,溫哥華信友堂教會為一名因服用芬太尼不幸離世的14歲華裔少女舉行葬禮。(高曉雯/大紀元)

逝者母親在記者會上詳述了女兒的成癮歷程與最後的離世過程。她回憶道,女兒在加拿大出生,小時候性格天真、單純。去年3月,因孩子出現焦慮症狀,母親帶她看了心理諮詢師,接受心理輔導。

然而,情況在去年8月變得嚴峻,女兒出現感冒症狀,並告訴母親自己吸食了冰毒。母親馬上帶女兒約見了家庭醫生和牙醫,第一次血液檢查發現紅細胞很高,醫生建議她二週後再做一次。第二次血檢指數正常,當時這位母親認為女兒並沒有上癮。

孩子接受心理輔導 家長被要求迴避

逝者母親提到,到了11月份,女兒與學校老師講想用芬太尼。菲沙衛生局獲悉後,於12月委派一名戒毒師與女兒進行溝通。戒毒師每週上門,但在與孩子的談話過程中要求家長迴避,家長始終未能知曉談話內容。

死者的母親說,1月26日女兒在購物中心因吸毒過量被警察發現,「警察說這個孩子的情況很危險很危險,她今天差不多死掉,她幾乎已經死掉,是警察給她搶救過來了。」

當晚這位母親先後2次帶女兒到素紀念醫院就醫,醫院沒有開藥治療,家長要求留院觀察,醫生說孩子不符合住院的要求,未能獲得治療就回家了。1月30日早上,家人發現她面色發青,送醫院搶救十多個小時,晚上離開了人世。她的死亡原因被確認為服用過量芬太尼。

在記者會上,逝者母親表達了對毒品非刑事化政策的強烈反對,認為芬太尼的氾濫極大危及青少年的生命安全,「芬太尼很便宜,隨便在哪個天車站就輕易地找到毒品」。她呼籲政府採取更加嚴格的措施,推行強制戒毒並加大預防工作力度。

議員呼籲變革 關注毒品預防與治療

(從左至右)聯邦大選溫哥華選區初選候選人黃偉文、列治文省議員Steve Knooner、信友堂教會曾慧嫻、前國會議員趙錦榮和列治文社區活躍人士Sheldeom Starett出席記者會。(高曉雯/大紀元)

列治文省議員顧思言(Steve Kooner)表示:「目前毒品政策創造了一種環境,一種有利於毒品(販賣)的環境,我們在住宅區看到了這種環境,我們在學校看到了這種環境,我們需要停止這種環境,這種有利於毒品的文化需要被關閉。」

前國會議員趙錦榮感謝女孩的父母站出來發聲,他說:「希望透過你們的勇氣,透過你們今天能夠站出來講,(使)更多的華裔的朋友聽到你們的心聲,多一些跟他們的兒女講。」這樣可促使三級政府介入,採取更有效的防治措施。

主持洪牧師指出,家庭在尋求幫助的過程中遇到困難,家長無法充分了解孩子的成癮情況,當地學校未能提供毒品教育及預防計劃,使得孩子們更加脆弱。芬太尼的可及性讓許多青少年陷入致命的毒品危機,社區亟需採取行動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護。

「為孩子創造更安全的社會」

列治文市議員區澤光在未能親自出席的情況下發來悼文,強烈批評政府對毒品問題採取過於寬鬆的態度,他認為政府使用「安全使用」和「娛樂性使用」等詞彙誤導公眾。「當供應的毒品被摻毒、當過量吸食奪走無數生命、當家庭陷入永恆的悲痛時,這一切究竟有何『娛樂』可言?」

他呼籲政府必須改變應對措施,將更多的關注放在「預防」、「治療」和「有效介入」上,而不僅僅是「減害」,「我們不能再繼續沉默,不能再讓年輕生命白白犧牲。願女孩的逝去成為我們的警鐘,提醒我們必須行動,為未來的孩子創造一個更安全的社會。」 ◇

責任編輯:李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