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2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原彰台灣台北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公布課徵對等關稅的藍圖,各國積極應對,綜合媒體報導,印度為縮小與美國間的貿易順差,將擴大對美國的能源採購,大買美國的石油、天然氣。有些國家面臨難題,專家指出,韓國「總統遭停職」可能成為他們在與美國談判的一大弱勢。
綜合媒體報導,印度和美國2023年到2024年間的雙邊貿易額達歷史新高1,180億美元(約新台幣3.86兆元),美國是印度最大出口目的國;在科技、國防、能源等領域,美國也都是印度前兩大貿易夥伴。
美國2024年對印度貿易逆差達456億美元。
據世界貿易組織(WTO)資料,美國的貿易加權平均關稅稅率約為2.2%,印度是12%。川普在13日宣布對等關稅的藍圖後,特別提到印度是徵收美國商品關稅最多的國家。
不過,川普在與印度總理莫迪會談後,雙方達成重要能源協議,川普說,確保美國成為印度主要的石油、天然氣供應國,也希望是印度最大的供應國。
報導說,川普2018年對從印度進口的鋼鐵徵收25%的關稅,並對鋁徵收10%的關稅,印度則對至少28種美國產品徵收報復性關稅,兩國間的關稅戰,直到莫迪2023年訪美後才落幕。莫迪這次訪美最大目的,就是避免關稅戰再度重演。
各國在川普關稅措施正式上路前,紛紛著手準備談判,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通商次官補朴鍾元也將在17日訪問華府,與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等相關部會官員討論雙邊通商政策及經濟合作相關議題。
韓聯社引述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分析指出,就像日本首相石破茂近日訪美時承諾將日本對美投資增加至一兆美元,這類談判通常需要透過國家領導人之間直接對話。
報導說,韓國雖為美國盟友,但美國商務部統計中,2024年美國對韓國貿易逆差達到660.1億美元,也是川普口中「利用美國」的對象之一,在總統缺席的狀況下,要達到韓國期盼的談判目標恐怕不容易。
韓國總統尹錫悅去年底發布緊急戒嚴,引發朝野混亂,之後遭國會彈劾後暫停職務至今;目前由副總理兼企劃財政部長崔相穆代理總統職務。
韓國產業部官員表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是,將川普政府對韓國的負面評價降到最低,這不僅攸關韓國對美國產品課徵的關稅,還包括增值稅等非關稅壁壘。◇
責任編輯:林勤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