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白開水或許並非最佳的補水方式

文/Zena le Roux  編譯/柳嵊濤

一杯簡單的楓糖漿、水和鹽的混合飲料可以有效幫助運動員以及老人補充水分。(Shutterstock)
人氣: 1274
【字號】    
   標籤: tags: , ,

脫水是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關注的一個問題。據最新的研究統計,老年人群中脫水的比例在17%到28%之間。

你也許認為通過飲用大量的水便能保持體內的水分,但事實或許令人驚訝。

史黛西‧西姆斯(Stacy Sims),一位運動生理學家和營養學博士,在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表示,單純的飲水並不總是補充水分的最佳選擇。

脫水的症狀

即便是輕度脫水——失去相當於體重2%的水分,也會影響到健康及其它身體機能。

脫水的症狀包括從口乾和頭痛等不舒服的症狀,以及頭暈、昏厥和心跳加速等較為嚴重的症狀。脫水甚至最終會導致更嚴重的各類併發症,包括癲癇、腎衰竭和腦腫脹。

食品與營養學博士、註冊營養師艾瑪‧萊恩(Emma Laing)向《大紀元時報》表示,了解脫水症狀對於自身以及身邊的人的健康影響非常重要。

最佳補水效果

正確的補水不僅僅在於飲用了多少水——還涉及電解質與營養素的平衡。

水本身不含有助於水分吸收的分子,也就是所謂的「驅動分子」。因此,水在到達需要去的地方之前,可能只是在體內「晃悠」一段時間。為了實現最佳的補水效果,身體需要依賴於一些分子,它們幫助將水分帶過腸道細胞,進入身體的水分空間。這些驅動分子包括鈉(鹽)以及碳水化合物(如葡萄糖)。

這個過程被稱為協共轉運,其中鈉與葡萄糖有助於促進腸道對水分的吸收。當鈉和葡萄糖進入細胞時,它們通過滲透作用將水分帶入細胞,從而幫助身體補充水分。儘管這個過程主要發生在腸道,但它也在身體其它需要保持液體平衡的部位發揮著作用。這就是為什麼在某些情況下,含有電解質或碳水化合物的飲料能比白水更有效地促進身體補水,尤其是在長時間的劇烈運動過程中。

「能夠真正促進身體補水的運動飲料會含有少量的糖分(葡萄糖和蔗糖)以及鈉,以達到幫助最佳的吸收和補水效果。」西姆斯說道。

評估脫水程度

萊恩解釋道,一種簡單的檢驗補水狀態的方法是檢查尿液的顏色。若你的體內水分充足,尿液應該是淡黃色的。深黃色或琥珀色的尿液可能表明脫水的跡象。雖然這種方法快速且有幫助,但並不是百分之百可靠,因為某些食物、藥物還有補充劑可能會改變尿液顏色。

例如,甜菜、某些維生素和一些藥物可能會導致尿液顏色比平時更深,即便你體內水分充足。同樣,如果你攝入含有人工色素的食物或服用高劑量的補充劑,尿液的顏色可能無法準確反映你的身體水分狀況。為了獲得更準確的評估,最好將這種方法與其它跡象結合來看,如口渴程度和整體上的感覺。

你還可以通過捏皮膚測試來檢查是否脫水。捏一下你的手背、腹部或鎖骨下方的皮膚。這可以測試皮膚的彈性,即皮膚恢復的能力。如果你輕微脫水,皮膚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恢復到正常位置。

如何製作補水飲料

SimpleFixRx的醫療總監加勒特‧加納博士(Dr. Garrett Garner)告訴《大紀元時報》,運動飲料中的葡萄糖至關重要,因為它能夠促進補水。此外,它還有助於身體吸收必要的礦物質。

因此,含有中到高水平(超過6%)碳水化合物的運動飲料,會有助於保持體內鈉的含量並提高血液中的電解質濃度。

不過要注意的是,大多數人已攝入了過多的鹽以及糖,所以對於那些不從事高強度運動且運動時間少於75分鐘的人來說,飲用運動飲料並不必要。還應提到的是,運動飲料含有許多人工添加成分。

西姆斯指出,你可以通過在500毫升的水中加入少許的鹽和一茶匙楓糖漿,來自製一杯沒有添加劑的簡單補水飲料。

向水中添加電解質和糖是一個很好的補水選擇,特別適用於活動量大、以及出汗較多的人群。此外,這對服用可能導致脫水的藥物(如利尿劑)或日常飲水不足的老年人來說,這也是一種有效的補水方式。

根據自然療法醫師羅伯特‧奧爾德姆‧楊(Robert Oldham Young)的說法,對於這些老年人來說,每天飲用一次楓糖水可能就足夠了。

雖然在水中加入少許鹽以及糖有助於補水,但首先應評估日常飲食中鹽和糖的總攝入量,尤其是加工食品中的含量。過量的攝入可能會帶來健康風險。因此這種補水方式更適用於特定需求,而非用作日常補水。

萊恩表示,一個值得考慮的天然食品補水選項便是牛奶。例如,脫脂牛奶含有90%—99%的水分,並且包含乳糖(碳水化合物)、鈉和鉀(電解質),還有蛋白質和脂肪。這些營養成分不僅提供能量,還能幫助身體更長時間保持水分。

此外,牛奶的營養組合使其在運動後尤為有益。它不僅可以補充流失的水分,還能因其蛋白質含量從而有助於修復肌肉。

影響你所需補水程度的因素包括你的體型、活動量、所處的氣候以及是否位於高海拔地區。你居住或旅行的所在地、服用的藥物以及整體健康狀況也起著關鍵作用。

萊恩同時提到,孕婦以及哺乳期女性的補水需求可能會有所不同。此外,患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腎病或伴有發燒、嘔吐、腹瀉等症狀的疾病患者,其補水需求也會有所變化。在評估個人補水需求時,應充分考慮這些因素。◇

英文報導請見英文《大紀元時報》:Water May Not Be the Best Way to Hydrate–Here’s How to Optimize Hydration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責任編輯:韓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