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2月14日訊】詳情請見:
省府願接管渥太華輕鐵 各方反應不一
首都地區1月失業率降
本市無家可歸人數增
渥加兩市長聯手 籲消除兩省貿易壁壘
Moneris:節假期免稅 首月表現平平
省府願接管渥太華輕鐵 各方反應不一
【記者田青綜合報導】安省的保守黨和自由黨都承諾,若2月27日當選,省府會接管渥太華的輕鐵系統,其中保守黨承諾將其轉為由省級機構Metrolinx負責。市長薩克利夫歡迎保守黨的承諾,但工會反對。
Metrolinx於2006年創建,目的是整合多倫多、漢密爾頓和周邊地區的公共交通系統,它也負責監管Presto票務系統和地區GO公交網的運營。該公司負責在大多倫多地區建設四條鐵路幹線:Eglinton Crosstown輕鐵線、Hazel McCallion輕鐵線、Finch West輕鐵線和Ontario地鐵線。但這四條鐵路線均未開通。
市長:可極大減輕財政壓力
市府預計今年OC Transpo的預算缺口是1.2億元。而省長福特稱,未來30年內,Metrolinx接管渥太華輕鐵可為渥太華節省約40億元。薩克利夫認為,將渥太華輕鐵「上交」省府,將消除「巨大財政壓力和風險」。
市長數月來一直堅稱,渥太華沒有獲得像安省其它城市(如多倫多、漢密爾頓、密西沙加)那樣的對待。那些城市只支付了輕鐵的運營費,沒有支付建設和終生維護費,而渥太華支付了所有費用。
多倫多市議員:Metrolinx缺乏透明度
多倫多Eglinton-Lawrence選區的市議員邁克·科爾(Mike Colle)對CBC表示,Metrolinx的工作主要由私人承包商和境外顧問完成,他們通過Metrolinx獲得資金,但不舉行公開會議,也不「說明項目無法運行的原因」,缺乏透明度。他舉例說,他很難獲得Eglinton Crosstown輕鐵項目進展的基本信息。該輕鐵線途經他的選區,自2011年開始建設,至今未開通。
薩克利夫認為,項目延遲和預算上升在全世界的大型基建項目中都不罕見。Metrolinx具有更多的經驗、專業知識和影響力,能更好地處理建設和協商等問題,將輕鐵「上交」省府,能讓OC Transpo專注於公交系統的運營。
但科爾警告,將輕鐵「上交」省府後,渥太華或失去對輕鐵的監督權。「你基本上把它交給了私人承包商,而這些承包商不必對渥太華人負責。他們不對任何人負責。」由於受制於Metrolinx,多倫多公車局(TTC)對運營的控制權實際上為「零」。
公共交通倡導組織TTCriders的執行董事希拉·皮澤-艾倫(Shelagh Pizey-Allen)也認為Metrolinx缺乏透明度,沒有提供向建設輕鐵線的私營公司如何支付數百萬元款項的說明。「Metrolinx處理施工的方式不能讓人放心。」
她還說,正是由於Metrolinx存在大量問題,外界才一直要求TTC收回自己的權力,因為「TTC能對多倫多負責,TTC的董事會成員都是市議員」。
工會反對又一3P模式
代表OC Transpo工人的聯合交通工會(ATU)279分會也反對將本市輕鐵系統的控制權交給省府。
該工會在近日的新聞稿中稱:「Metrolinx與渥太華的財團沒有不同。它是一種公私合作(P3)模式,由私營公司組成的財團負責建設並維持30年的交通服務,以獲取豐厚利潤,但不承擔任何責任。」
渥太華輕鐵1號線(聯邦線)由麗都運輸集團(RTG)負責建設。該財團由ACS Infrastructure Canada、EllisDon和SNC-Lavalin組成。市府與RTG簽訂了為期30年的協議,由後者負責1號線的建設和維護。自2019年開通以來,1號線大小問題不斷,還兩次脫軌。
工會認為,將本市輕鐵交給另一個P3,不能減少乘客面臨的服務中斷,以及只是運營商的OC Transpo所面對的公眾責難。「多年來,我們一直在說,這些做法最終會讓納稅人花更多錢,並讓私營企業完全掌控局面。」ATU加拿大主席約翰·迪·尼諾(John Di Nino)對CTV表示,「P3(模式)為政府的企業朋友帶來了數十億的利潤,而納稅人卻為無法正常運作的不合格公交(系統)買單。」
ATU呼籲省府對公共交通進行更多投資,以便市政當局能保留對其交通資產的所有權。
自由黨也承諾接管渥太華的輕鐵線,但不由Metrolinx負責。新民主黨則提出了省府和市政當局各付一半的50/50費用共享方案。
首都地區1月失業率降
【記者高潔編譯報導】渥太華-加蒂諾1月的就業增長超出了經濟學家的預期,失業率略有下降,和全國趨勢相同。
據《渥太華商業雜誌》報導,加拿大統計局最新的勞動力市場報告顯示,1月渥太華的失業率下降0.1%至5.8%,加蒂諾的失業率下降0.2%至5.4%。
全國1月的失業率也下降0.1%至6.6%,是連續第二個月失業率下降。該月全國新增了7.6萬個職位,包括3.5萬個全職職位和4.09萬個兼職職位,是經濟學家預期值的三倍,但政府部門流失了8,400個職位。1月的工資增長繼續放緩,時薪同比去年增長3.5%,低於去年12月4%的漲幅。
「我們的就業市場異常強勁,而且有著巨大的發展勢頭。」Scotiabank銀行副總裁兼資本市場經濟主管德里克·霍爾特(Derek Holt)表示,「我認為這意味著央行在短期內考慮進一步降息的門檻非常高。」
對於推動這些強勁就業數據的力量是什麼,霍爾特推測,美國總統川普的加稅言論動搖了企業的投資信心,他們轉而雇佣更多的工人來滿足生產需求。
統計局的報告也顯示,1月全國製造業的就業增長最多,新增3.3萬個職位,其中安省佔了三分之一。報告重點介紹了製造業,稱190萬個職位中的近40%依賴於美國對加拿大出口的需求。汽車業中,近70%的製造業職位依賴於美國的需求。
和霍爾特一樣,RBC銀行助理首席經濟學家內森·詹森(Nathan Janzen)同樣認為央行下次降息的可能性不大。他說,央行在1月曾暗示,進一步降息將取決於經濟數據是否繼續疲軟。基於1月勞動力市場數據走強,央行放慢降息步伐的可能性增加。
CIBC銀行資本市場高級經濟學家安德魯·格蘭瑟姆(Andrew Grantham)卻認為,統計局的報告確實非常積極,但利率仍需下調。「過去兩個月失業率改善,也只是回到了(去年)10月的水平,勞動力市場仍存在大量閑置勞動力。」他分析道,「經濟需要更低的利率才能完全吸收這種閑置(勞動力),特別是考慮到貿易不確定性加劇可能會影響未來的招聘決策。」
在央行3月12日做出決定前,還需考慮2月的勞動力市場報告和1月的通脹數據。去年12月的年通脹率降至1.8%,1月的數據將於2月18日發布。
Desjardins常務董事兼宏觀戰略主管羅伊斯·門德斯(Royce Mendes)表示,如果3月12日前未加關稅,央行或維持利率不變。他說:「由於通脹率穩定在2%的目標水平附近,工資增長放緩至僅3.5%的年增長率,如果經濟受到衝擊,央行能有一定的應對靈活性。」
本市無家可歸人數增
【記者辛彥編譯報導】市府近日公布了本市無家可歸者狀況報告,無家可歸的人數相較上一次統計增加了數百人,其中新來加拿大的人所佔的比例有所上升,而居住在庇護所的無家可歸者的比例下降。
上週五(2月7日)公布的這份報告,是基於去年10月進行的為期一天的時間點(point-in-time)統計。走上街頭的志願者們,在這24小時內發現本市有2,952名無家可歸者,比上一次2021年的時間點統計增加了300多人。在統計期間,志願者還發放了包含29個問題的調查問卷,共有2,595人完成了問卷,相較2021年多了1,000多人,部分原因是回覆時間增加到五天,而非僅有一天。
這是繼2018和2021年以後,本市第三次進行無家可歸者統計和調查。
加國新來者的佔比升22%
2024年本市無家可歸者狀況的一個重大變化是,稱自己作為移民、難民或難民申請人來到加拿大的無家可歸者的比例,從2021年的20%猛增至42%。逾600名受訪者表示來加不到一年,另有200人說已呆了五年或更長時間。
報告認為:「這些數據表明,對於新來者的住房支持,需要同時解決那些最近來加的人和那些已在加拿大多年的人的需求。」
此外,56%的受訪者稱自己為有色人種。其中,19%的人是原住民或擁有原住民血統,佔比低於2021年的34%,但實際人數從2021年的428人增加到2024年的479人。
43%的受訪者住在緊急庇護所中,這一比例低於2021年的55%和2018年的67%,但2024年的實際人數相較2021年增加了300多人。
無家可歸的原因多樣
返回的問卷表明,無家可歸的原因多樣。30%的人說,他們失去房子的首要原因是沒有足夠的錢支付上漲的房租和日益昂貴的生活成本。
其它主要原因包括:與配偶或伴侶、父母或監護人、房東或其他人發生衝突(878人);遭到歧視(411人);吸毒(315人);精神健康問題(289人);身體健康問題(149人)。
另一個問題是青少年在結束寄養後,容易無家可歸。19%的受訪者稱,他們曾被寄養(其中46%的人是原住民),低於之前兩次統計的27%。在曾被寄養或住在集體屋的人,29%的人在結束寄養不到一年後變成無家可歸者。
渥加兩市長聯手 籲消除兩省貿易壁壘
【記者辛彥編譯報導】渥太華和加蒂諾的市長近日敦促其所在的安省和魁省的政府,消除省際貿易壁壘,以加強本地經濟,應對美國對加拿大加徵關稅的危機。
加拿大大城市的市長們近日在渥太華開會,渥太華市長薩克利夫和加蒂諾市長莫德·馬奎斯-比松內特(Maude Marquis-Bissonnette)在會議期間發表聯合聲明說,「我們地區的獨特之處在於,它由兩個位於不同省份的城市組成,但卻像一個大的都市那樣運作。」「面對關稅的威脅,我們認為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機會,可以更好地發揮我們地區的經濟潛力。」
加拿大內部貿易部長安妮塔·阿南德(Anita Anand)稱,消除現有的省際貿易壁壘,「可以降低(商品)價格15%,提高生產率7%,並為國內經濟帶來2千億元創收」。
薩克利夫認為,渥太華-加蒂諾是受內部貿易壁壘影響的一個最典型例子,因為不少企業無法有效地在另一個城市銷售他們的產品。他對CBC表示:「我認為在全國的其它地方,沒有哪兩個城市像這裡一樣如此緊密地毗鄰,而又由省界隔開。」
貿易壁壘的一個例子是由省府嚴格控制的酒類銷售。渥太華的釀酒商稱,將酒出口到美國都比在魁省銷售更容易。其它壁壘還包括技術壁壘(如車重標準),以及監管壁壘(如許可和文書要求)。
儘管消除國內貿易障礙的努力已持續多年,如2017年各省和地區簽署的《加拿大自由貿易協議》,但一些壁壘至今仍然存在。
在聯合聲明中,兩位市長也承認一些限制是必要的,比如在魁省保護法語。雖然內部貿易壁壘不是新問題,但美國加徵關稅的威脅卻是新的。薩克利夫希望這能激發一種政治意願,最終打破這些壁壘。
馬奎斯-比松內特則說:「我們需要更加橫向地整合加拿大的經濟,以減少我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
Moneris:節假期免稅 首月表現平平
【記者辛彥編譯報導】信用卡支付公司Moneris的數據顯示,聯邦從2024年12月14日到2025年2月15日對部分商品免稅的節假期免稅政策,其施行的第一個月表現平平,全國整體交易量不升反降。
聯邦希望通過在去年12月14日至今年2月15日期間,對很多商品免徵貨勞稅(GST)或統一稅(HST)的政策刺激消費,但事與願違。政策執行的頭一個月,相較2023年12月14日到2024年1月15日的數據,全國整體支出下降4%,交易次數減少1%,交易規模縮小3%。
Moneris的數據服務業務發展主管肖恩·麥考密克(Sean McCormick)對CTV表示,稅收減免似乎對消費者需求的影響有限,「或未能達到預期效果」。
一些零售類別出現適度增長,如兒童和嬰兒服裝店的交易次數上升了8%,但交易規模未變;家庭服裝店的交易規模小幅增長2%,但交易次數下降了4%;愛好、玩具和遊戲商店的交易次數未變,但交易規模下降了5%。
消費者在餐館和快餐店的支出也有所下降,其中餐館的交易次數下降了6%,快餐店下降1%;兩者的平均交易規模分別下降了5%和8%。
「假期免稅帶動了某些行業的增長,但對餐館和快餐店來說,情況不同。」麥考密克解釋,「交易次數和平均消費都在下降,可能反映了(消費者)節假期後的財務緊縮。」
Grounded Kitchen and Coffee House的店主阿米爾·拉希姆(Amir Rahim)說,在所有餐館食品免稅的情況下,他希望在這兩個月中看到銷售額的增長。「我認為能夠在某些產品上節省13%,尤其是在聖誕節前和通常錢包較緊的1月,這應該會有更大影響,但我沒看到(消費)大幅增長。」
一些用餐者表示,免稅食品不能說服他們更頻繁地外出就餐。但也有像莫琳·德雷科特(Maureen Draycott)這樣的採購雜貨者,認為不用為食品付稅總是好的。還有購物者表示該政策對自己沒有影響,一切如常。
Moneris稱,2月15日該政策結束後,將有更多數據來了解其對消費者支出的整體影響,包括情人節的支出。
責任編輯:朱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