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卑詩酋長分享親身經歷 臺灣學生:感人

2025年2月5日,「外交小尖兵」團隊與加拿大原住民領袖Jen Thomas(左八)Howard Grant (左九)、及研究員Scott Harrison (左六)、駐溫哥華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官員們合影。(何雪/大紀元)
人氣: 24
【字號】    

【大紀元2025年02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何雪加拿大溫哥華採訪報導)「當歐洲人來時,我們接受了他們,但我們並沒有土地和資源的所有權觀念,因為在我們的文化中,我們相信大地母親。」卑詩原住民峰會執行理事格蘭特在與臺灣學生分享原住民的故事時説道。

駐溫哥華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近日組織了一場原住民座談會,邀請卑詩原住民峰會(First Nations Summit)執行理事格蘭特(Howard Grant)、Tsleil-Waututh Nation酋長托瑪斯(Jen Thomas)和西門菲莎大學研究員哈里森(Scott Harrison) 與到訪溫哥華的「外交小尖兵」團隊的中學生們分享自己的故事與見解,雙方互動熱烈。

「和解是一種歸宿感」

格蘭特說,原住民在這片土地上生活了數千年,「當最早一批華人來加拿大時,我們把他們當作家庭的一部分接納他們。我們沒有種族和膚色的觀念。」

然而加拿大在1876年通過一項聯邦法律《印第安人法案》,賦予政府對原住民事務的廣泛控制。

格蘭特說,自己的父親是華人,母親是原住民,由於《印第安人法案》規定原住民婦女與外族人結婚就失去了原住民身份,他母親被迫離開了自己的社區。

格蘭特指出,真相是原住民的土地和資源被掠奪了,原住民的孩子被送進寄宿學校,而寄宿學校制度破壞了原住民的語言、文化和家庭,「家庭對原住民非常重要,因為我們總是講『七代人』。」

經過原住民的不斷抗爭,加拿大政府同意對寄宿學校倖存者進行賠償,並成立了加拿大真相與和解委員會(TRC)。2008年,時任加拿大總理哈珀代表加拿大政府就寄宿學校制度公開致歉。

格蘭特說:「和解不是關於經濟的,而是一種歸宿感。」

酋長的親身經歷

托瑪斯說,工業造成的污染毀掉了溫哥華水域的貝類食物資源。70年代中期,貝類被禁止食用,但她的家庭成員中有6人因沒有其它方式謀生而繼續食用貝類,其中5人患癌去世。

他說:「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如此努力地奮鬥。我們不僅是在為我們的未來幾代人而戰,也是為溫哥華的每一個人而戰。我的媽媽總是說,我不是來和政府作對的。我們在這裡是為了和你們一起合作,讓這裡成為一個對每個人都更好的地方。」

「我們被迫進入一個社會主義環境」

在探討和解面臨的挑戰時,格蘭特說:「我們是資本主義者,我們生來就是資本主義者。我們照顧我們的家庭和族人,作為個體,我們彼此幫助,那些沒有能力或資源的人,我們也照顧他們。但是,當我們被安置在印第安人保留土地 (Indian Reserve Land)時,我們被迫進入一個社會主義的環境中,而這是一種生活上的挑戰。你如何能將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調和在一個空間裡呢?」

格蘭特在接受大紀元記者採訪時,進一步闡述了他的見解。他說:「為了成為像我的祖父們那樣的資本家,我必須離開保護區,成為加拿大社會環境中的一名勞動者。但如果我留在保護區,我將處於一種社會主義的體制下。

「被安置原住民保留土地區,我們被剝奪了改善個人生活狀況的經濟能力。換句話說,政府使我們依賴於他們。因此,他們會向保護區運送食物和資金。不過,這些資源必須平等分享,不管你是否擁有知識或努力工作,都沒有區別。他們試圖確保在印第安保護區上創造更多的依賴性。」

他舉例說,俄羅斯的一些原住民在前蘇聯共產黨垮臺後,不知道如何照顧自己,「因為他們處於所謂的『增強依賴』狀態,也就是說,中央政府告訴他們該怎麼做、做什麼、什麼時候做。「所以儘管他們受過良好的教育,擁有博士學位和碩士學位,但他們連經營一個雜貨店都做不了。」

來自臺灣精誠中學的高中生告訴大紀元記者,這次座談會讓他們「聽到了很多感人的故事」,增進了對加拿大原住民的歷史和文化的了解,收穫頗豐。◇

責任編輯:李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