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的月光(下)

作者:聽泉
那時故鄉的天空極為蔚藍、清澈。滿天的繁星在浩瀚的夜空中不停地在閃爍、在眨巴著眼睛,看著人間。(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469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我的故鄉地處富饒的華北平原,又是有名的魚米之鄉。那裡產的大米晶瑩剔透,口感、黏度都很好,是上好的佳米。人們又非常的勤勞、善良,民風純樸。按理說那裡的生活應該非常富裕才對。可是恰恰相反,鄉下人的生活非常的清貧,原因是無論是多好的收成都被邪黨收取了公糧,掠奪了大部分的糧食,越是風調雨順,收成越好,攤派繳的公糧就越多。只給農民很少的口糧,甚至不夠餬口。農民辛辛苦苦幹一年,年底分紅甚至不夠一年的油、鹽、醬、醋錢。在中共的治下,農民是最低層、最下賤的二等公民。所以人們不得不種大量的紅薯、白蘿蔔、紅蘿蔔、蔓菁等這些不作為公糧的農作物來充當半年的口糧。並且各家又承攬了好多副業:如和外貿公司合作,夏天用麥稈編草帽、秋天用玉米皮編坐墊、提籃、和其它工藝品。給農藥公司用稻草編草墊、織保護農藥瓶的草衫等以增加收入,而這些辛苦的勞作換來的也只是國家和外貿公司賺大頭,只給農民一點零頭,用廉價的勞動來維持全家的生活開支。所以鄉下的孩子從懂事開始就再也沒有純粹玩耍的童年了。

冬季取暖更是困難,煤炭作為國家的重要資源,不給農民用。即便給一少部分,價格對沒有錢的農民來說也只能是望洋興嘆。只有相對富裕的家庭才能夠在冬天用煤生爐火取暖、燒炕。平時燒火做飯只能用柴草。

單純農作物的秸稈是不夠一年做飯、取暖用的。好多人家便在秋天去河灘樹林子裡摟落葉,撿枯枝,割野草以解決燃薪之難。這些活計大多都落在孩子們的身上。

那時滹沱河河道很寬,河面也很大。十里河道,碧波蕩漾,河水流緩而清澈。河道兩邊都種有一公里寬的密密槐樹防洪林。近河道邊生長著茂盛的蘆葦、菅草、秋芒、蒲芳和沙蓬等野生植物。還有更多我們不知名的野草、野花,有很多都是有名的中藥材。像蒲公英、枸杞子、防風、婆婆丁、媽媽奶、野菊花、菅草根等等。蒼天給人類安排了最好的生存環境,創世主恩賜給人類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只可惜共產惡魔來了,把這一切都給破壞了:後來在上游建了水庫,斬斷了河流,砍伐了森林,破壞了綠植,劈山斷流,毀滅了大好河山,消滅了傳統信仰,敗壞了人類道德,人心魔變,禮崩樂壞。使得土地貧瘠,環境污染,生態環境惡化、無毒不食品。短短幾十年的時間,竟置人類於生存危機的邊緣。可悲,可嘆!

年少時,鄉下的四季是很美的。赤、橙、黃、綠、青、藍、紫,蒼天用巨大的顏料盤給世間不斷地調製出最美的畫卷。

秋天的防護林,美得如詩如畫。秋風吹過,樹上一片金黃,遍地的落葉是燒火做飯的最佳燃料。孩子們在樹林子裡摟好了樹葉,裝滿一包袱後,便到河邊上去玩。

寬闊的河面在陽光下波光粼粼,熠熠生輝。葦穗潔白,秋芒紫逸。蒲棒健碩,野花芬芳。我們採秋芒,折蒲棒,挖膠泥,揉泥球、捏泥人。有時也割蘆葦、割蒲芳給家人編簾子、織蓆子用。渴了在河邊地上挖個水坑,一會兒就會滲出清水來,可以直接捧著喝。男孩子們有時也會在河邊沙地上挖條小渠溝,弄個小水坑,然後等小魚小蝦跑進後再圍堵起來逮魚玩。

曾有一段時間,家人不讓我們再喝河裡的水了。原因是在上游的鄰村,因為共產黨強制實行殯葬改革,人死後必須火化。這徹底推翻了祖祖輩輩留下來的土葬傳統一一人死後完屍入土為安。現在不讓土葬了,把人燒了,等於是讓死人受火刑。這讓很多有傳統觀念的人接受不了。幾乎所有的老人都不願死後火化。

有戶人家老人過世了,家人為了不讓老人火化,瞞著不敢吱聲,半夜三更偷偷地拉到地裡埋掉了。但還是被走漏了風聲,共產黨有關部門的執法人員強行扒開了逝者的墳墓,打開棺木,強行把屍體拉到火葬場火化——而屍身都已經腐臭了。逝者家人捨不得扔掉棺材,只好把棺木拉到河裡去沖洗。在鄉下類似這種喪盡天良、泯滅人性、強姦民意、欺榨百姓的事多得數不勝數,罄竹難書。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也是最繁忙的季節。村北的玉米熟了,高粱紅了,棉花白了,大豆也該收割了。村南的稻穗也黃澄澄、沉甸甸地低下了頭。而埋在土裡的紅薯、白蘿蔔、紅蘿蔔、花生等也該出土了。秋收,是鄉下全家老小都出動來幫忙收割的季節。

年少時,鄉下的四季是很美的。赤、橙、黃、綠、青、藍、紫,蒼天用巨大的顏料盤給世間不斷地調製出最美的畫卷。(Shutterstock)

當時鄉下的學生們有三個假期:麥假、秋假和年假。麥假和秋假就是為了在農忙時孩子們幫著大人收割莊稼的假期。

麥假和年假時間短些,大約在二十天左右。麥收對於農家也是最重要、最辛苦的。因為小麥一熟,必須馬上收割回來晾晒,否則一變天,一下雨,麥子一發芽,一年的辛苦就打水漂了。所以說麥收是農家爭分奪秒的搶收季。記得前年在網絡上看到一則消息,某高速公路收費處攔截了去產糧大省河南要收割小麥的上百台大型聯合收割機,藉口是許可證手續不全,而拒絕通過,竟使上百台收割機在高速公路滯留達數天之久。導致的結果是:河南大面積的小麥因為沒有及時收割,大雨來時,小麥全爛在地裡發芽了。農民一年的辛苦化作了眼淚。

麥收時,凌晨三、四點,天稍有微光,大人們就去地裡趁著涼快割麥子了。孩子們便跟著母親們去地裡給送飯。那時還沒有收割機,收麥子是人工用鐮刀割,用手拔,甚是辛苦。

記得我們上學時曾學過白居易的一首詩《觀刈麥》:

「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詩中所反應的正是鄉下麥收時的真實寫照。

而秋假放的時間就長多了,大約四十天左右,也是很忙碌的。大人們在前面收割完畢,我們在空曠的田野裡撿拾零零星星遺落的稻穀,不丟棄大人們的一滴血汗。

在稻田裡,我們拾遺落的稻穗,同時也會去挖荸薺、找慈姑,採荸薺秧編辮子。在旱田幫大人們砍玉米和高粱秸時,我們也不忘逮蟈蟈、捉螞蚱,尋找甜的玉米和高粱秸稈。要知道這些黍秸稈中含糖量是很高的,它們是我們北方孩子們的甘蔗。人們收完紅薯、花生耕地時,我們便跟在犁子後面撿拾沒挖淨的花生、紅薯,邊撿邊吃……

那時鄉下種的糧食用的都是農家有機肥,(後來才開始用化肥)都是純天然沒有任何污染的綠色食品。所有吃的食品包括家裡養的豬、羊、雞、鴨、兔等餵食的飼料也都是大自然的綠色植物和人們吃剩的飯菜。所以這些家畜和家禽的生長也都是自然生長,一戶一年才養肥一頭大豬。其肉質自然也是美味可口、純香無比。就是現在中共高官們的特供與之也是無法相比的。那才是純純正正沒有污染、沒有化肥、農藥和任何化工添加劑的綠色食品。

我們從地裡回來,把收穫的成果:玉米、紅薯、花生、豆莢,直接放到灶火廳的灶膛裡,讓家人燒火做飯時給燒烤。那香甜可口的美味比今天的山珍海味還好吃。

秋收完畢,忙碌了多半年的大人們又開始了秋耕、選種、播種。種下來年的收成與希望。而家裡要蓋房子的人家,男人們便在秋後空閒的黏士地上,挖土、填坯盒,夯坯,壘成一座座通風、空心的小城堡——涼坯。以蓋房時用於壘內牆、盤火炕。這裡不得不佩服古人們的智慧:土坯牆的保溫效果是其它任何石質材料所不能比擬的。

冬天很快來臨了,漫天的飛雪覆蓋了大地,空曠的田野立刻變成了白色世界。忙碌了一年的男人們終於到了農閒季節,可以歇歇了。白天在家裡修修補補處理一些家常活,晚上沒事的男人們,大多都湊在生產隊的牛馬飼養員的熱炕頭上聊閒天。女人和老太太們的夜晚依然是聚集在某家園子的地蔭子裡紡棉花。而孩子們則永遠不會失去他們天真、淘氣、好玩的本性。既便是在冬天也不會安靜和耐於寂寞的。特別是有月亮的時候,在皎潔的月光下,他們照樣在大街上嬉戲、玩耍。他們就是蒼天給予人類的快樂天使,也更是人類的未來與希望。

那時故鄉的天空極為蔚藍、清澈。空氣也是無比的清新。滿天的繁星在浩瀚的夜空中不停地在閃爍、在眨巴著眼睛,看著人間。鄉下那時剛剛通上電,但停電的時間比有電時要多好多倍,就像是聾子的耳朵。並且街上也沒有路燈,夜晚的照明還是靠月亮。

那時滹沱河河道很寬,河面也很大。十里河道,碧波蕩漾,河水流緩而清澈。 (Shutterstock)

童年時的冬天是十分寒冷的,氣溫比現在要低很多,大地都凍得裂著大縫,滴水成冰。下過雪的房檐下凍著長長的冰凌,好久不化。屋內窗戶的玻璃上天天凝結著一層漂亮的冰花。大街上馬車軲轆軋出的溝裡都結成了厚厚的一層冰。但在孩子們玩耍的字典裡卻沒有寒冷的字樣,依然成群結夥的在大街上玩遊戲:老鷹抓小雞、招兵買馬、捉迷藏、滑冰等。

鄉村的夜晚本來很寂靜,孩子們的歡笑聲、嬉鬧聲給寧靜的村莊帶來了勃勃生機。有時孩子們嫌街道上的冰道太窄、太短,滑得不過癮,便跑到村南水田邊的葦地坑(大水塘)裡去滑冰。水塘邊上冰層很厚,我們在冰上滑冰,用小板凳當雪橇互相拉著玩。常常是玩到月上中天了,我們才踩著被汗和冰水浸濕了的鞋子回家。

推開虛掩著的家門,桌子上的煤油燈溫馨而明亮。家人倚靠在炕頭牆邊打著盹在等我們歸來。太累時也會先躺下睡了。煤火爐上烤著的焦皮紅薯和玉米貼餅,散發著誘人的香氣。爐子上蒙著的爐火搖曳著紅紅的小火苗,烤在手上熱乎乎的,非常舒服。我們吃完夜宵,把濕鞋豎靠在爐邊烘烤上,便鑽入暖乎乎的被窩,很快就進入了甜蜜的夢鄉,準備迎接明天紅彤彤、金燦燦的朝陽……

時光荏苒,斗轉移星。不覺間,已幾十年過去了。曾經的抓鬏孩童已然雙鬢飛霜。昔日的故鄉也早已名存實亡,再也找不到兒時的影子了:河流乾枯,河灘光禿。全部的土地和宅基地都歸國有。村莊的房子統一規劃,都成了一排排整齊劃一的窄小的幾乎沒有院落的火柴盒。整個村莊看不到一棵大樹。物不是,人亦非。街上再也沒有孩子們的嬉鬧、喧譁,只有在牆根晒太陽、聊天的留守老人和太陽能照明燈杆上的一個個攝像頭……

年少時的故鄉也只能留在我記憶的最深處,留在了筆下的文字裡……

我想起了那首聖者所寫的詩:

《醒來吧中華民族》

六十五年後的中國已不國
粉飾太平的高調還在蠱惑
藍藍的天飄著白白的雲
在過去的記憶中有過
綠色的山野清澈的小河
人們聽過父輩的傳說
那時一夥流氓引來了紅禍
殺掉了中華民族的精英
焚毀民族幾千年的文物古貨
否定著歷史人性傳統
五千年的文明從此衰落
清醒吧中國人
解體這惡鬼紅魔
回歸那天朝古國〔1〕

我期待著,神州歸正道。我盼望著,江山復清明。我期望著故鄉的環境能恢復到童年時的美景,人心像古人一般純正……我想,那一天已經不遠了……

注:〔1〕李洪志師父詩詞:《洪吟(四)》

點閱《年少的月光(上)》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少年時唱的歌,必有一些終生難忘,遲暮之年再回味那些熟悉的旋律,彷彿又回到當年的歡樂中去。19世紀後期,日本詩人國木田獨步說:「如果說少年的歡樂是詩,那麼,少年的悲哀也是詩;如果說蘊藏在大自然心中的歡樂是應該歌唱,那麼,向大自然之心私語的悲哀,也是應該歌唱的了。」我的少年時期正值上世紀50年代,生活平淡無憂無慮,沒有學業重負,更談不上悲哀,卻充滿嬉笑與歌聲。那時小學校每禮拜都有專門唱歌的音樂課,至今回想依然歷歷在目。
  • 兒時就經常老人們念叨: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時光已到了三九,北方的冬天也到了最冷的季節。兒時的記憶裡這季節是滴水成冰,是我和小夥伴們穿著厚厚的棉衣到冰湖上快樂的去滑冰的季節。而現在的天氣卻出奇的暖和,反常的令人驚奇、咋舌。
  • 「在郊區有一塊地,那真的很美好!」來春說。我似乎能聽出這話裡的得意。或許,在這片她小時候瘋跑瘋鬧、捉魚爬樹、恣意成長的土地上,她能迎來中年的蛻變,重覓兒時無憂光陰。
  • 沙坡如浪,無垠延伸遠方,駝隊像一幅油畫,充滿高昂,充滿倔強,充滿堅毅,肩負使命,一直向心靈那片聖潔美好彼岸前行、前行……面對任何乾渴、飢餓、狂沙、酷熱、嚴寒,都不會猶豫和倒下!
  • 八十年代的中國,農村裡出來的大學生堪稱天子驕子,而從大學畢業的珉茹進了當地縣城最好的高級中學任教,那時教師是讓人無比尊敬的職業,更何況是重點高中的教師呢。那時的她,工作穩定,面容姣好,於未來有著無盡的幻想與憧憬。曾經以為,她的人生會一直守著這三尺講台,直至退休。
  • 繪畫《鄉村福音》,作者:方外。(明慧網)
    一碗雞湯泡麵下肚,整個人都暖和起來了。此時暮色已經降臨,煙花在空中頻頻綻放,我看到父親推出了自行車,我知道接下來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 眾生皆可覺悟,只需一顆向善的心,便能開闢新生。這是一場靈魂的覺醒,是一場跨越苦海的航行。在師尊的引領下,我們穿越層層魔障,跨越魔障風暴,走向那片寧靜祥和的淨土。
  • 經歷過黑暗中的掙扎,而今我能站在光明中守護信念。真正的自由不是逃避黑暗,而是在黑暗中點燃微光,讓它照亮更多人的內心。
  • 即便是一道陽光,一縷炊煙,甚至路人呵出的一口口「霧氣」,也會讓人心底生出一絲暖意來。叫人不由得想起簡陋的屋子裡「呼呼」燃燒的火爐,想起穿著單薄圍爐取暖的人們那愜意的談笑。 你會不自覺地想到諸如生機、光明和溫暖之類的字眼,那是能夠叫人生起希望,充滿力量的美好事物。
  • 好多年以後我才意識到,一段純潔無瑕的記憶,對於一個生命來說是多麼的珍貴。所以在故鄉的那段最純真、最無邪的時光也就成為了我一生中最美好、也最難以忘懷的記憶。故鄉也就成了我筆墨用得最多的地方,因為那是我的靈魂與大自然最親近的地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