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陽光如何提升能量?抓住最佳時機曬太陽!

正在享受日光浴的夫婦。(Ala Skazava/Shutterstock)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

【大紀元2025年01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施嘉韻編譯報道)許多人為了預防皮膚癌而躲避日曬,但這樣可能會錯失陽光帶來的多種健康益處,例如改善心理健康、增強免疫功能,以及降低罹患慢性疾病(如癌症)的風險。那麼,我們該如何在享受陽光好處的同時降低其風險呢?答案在於了解陽光如何影響我們的細胞運作。

重症監護及內科專家羅傑·謝威爾特醫生(Dr. Roger Seheult)曾用陽光幫助新冠重症患者康復,他分享了他對陽光治療效果的深入見解。

陽光如何預防疾病?

謝威爾特醫生指出,適當的日曬可以降低癌症風險。他引用瑞典一項研究的結果:這項長達 20 年、涵蓋 30,000 名女性的研究顯示,避免日曬的女性死亡率是高日曬女性的兩倍。

此外,陽光的紅外光譜,尤其是近紅外線(Near Infrared,NIR),對健康有顯著益處,因其能提升細胞的能量生產效率。

陽光與維生素 D 的關係

日曬能刺激人體生成維生素 D,而維生素 D是一種對健康至關重要的營養素。研究顯示,維生素 D 水平充足的人感染流感和新冠病毒的風險較低,病死率也相對較低。

整合醫學專家楊景端醫生指出,維生素 D 缺乏與多種慢性疾病有關聯。他表示:「在我接診的患者中,無論是慢性疲勞、抑鬱、焦慮,還是失眠,95% 以上的人都有維生素 D 缺乏的問題。」在美國,維生素D不足的情況也相當普遍。根據2011-2014年美國國家健康與營養檢查調查(NHANES)的數據,約24%的美國人口維生素D水平不足。在新西蘭,維生素D缺乏的情況也值得關注。根據一項針對紐西蘭成年人的研究,約5%的人口有維生素D缺乏問題,另有27%的人口存在維生素D不足的情況。

近紅外線:細胞健康的關鍵

人體細胞內的線粒體是主要的能量生產中心,但在能量生產過程中也會產生氧化壓力,可能引發糖尿病、心臟病、阿茲海默症和癌症等慢性疾病。

謝威爾特醫生解釋,近紅外線可以滲透皮膚,促進線粒體內的褪黑激素生成,這種激素能減輕氧化壓力,相當於為「過熱的引擎」降溫。他強調,透過近紅外線自然生成的褪黑激素效果遠勝於服用補充劑。

人工光源能替代陽光嗎?

對於難以獲得充足自然光的人來說,人工生成的紅光或近紅外線光療(Photobiomodulation)是一種不錯的選擇。研究表明,光療可促進癒合、降低發炎,甚至對認知障礙患者有所幫助,例如改善睡眠、情緒、精力,並減少焦慮。

如何安全地曬太陽?

雖然陽光具有預防疾病的潛力,但過度曝曬也可能帶來風險,例如曬傷可能引發 DNA 突變,進而導致皮膚癌或皮膚老化。因此,學會在合理的防護下享受陽光至關重要。

最佳的日曬時間

  • 日出與日落:適合每天日曬 20-30 分鐘以獲取近紅外線,這對細胞健康和抗氧化有益。不過此時紫外線較弱,因此維生素D的生成效果可能較低。
  • 正午日曬:正午陽光中的UVB輻射最強,這是人體生成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深膚色人群因黑色素濃度較高,確實更能抵禦UV輻射,但長時間曝曬仍可能導致皮膚損傷。因此,無論膚色深淺,正午日曬需限時,通常10-15分鐘即可,且應避免曬傷。

穿著與防護

  • 穿透光性較高的布料(如棉質或聚酯)可阻擋有害紫外線,同時允許近紅外線進入。但遮蓋力強的衣物(如緊織牛仔布料)會減少近紅外線的穿透,因此選擇合適的材質與密度很重要。
  • 根據美國猶他大學建議,選擇淺色、密織衣物,能更有效保護皮膚。不過在炎熱氣候下需要確保其兼具透氣性。

防曬用品選擇

  • 廣譜防曬霜:可同時防護 UVA 和 UVB。
  • SPF 值:建議日常使用至少 SPF 30 的防曬霜,長時間戶外活動時可選擇SPF 50以上的防曬霜,並需定時補擦(約每2小時一次)。
  • 適合膚質:選擇能調節皮脂分泌的產品,特別是乾性或油性皮膚。建議選用不含香料和致痘性成分的防曬產品,以降低刺激。

總結

陽光不僅能改善心理健康和提升免疫力,還能幫助預防慢性疾病。但在享受陽光時,掌握適當的時間和防護措施非常重要。

責任編輯:喬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