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1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肖婕澳洲悉尼編譯報導)悉尼近期發生的一系列反猶太襲擊案件可能是有人受僱所為。
在悉尼東區發生的一起縱火案中,一名嫌犯告訴警方,他之所以行凶,是因為自己欠債而使家人受到威脅。這一發現支持了新州警方最近提出的犯罪組織與近期反猶攻擊浪潮有關的看法。
法庭獲悉,在調查悉尼反猶襲擊案中,嫌犯芬尼根(Guy Finnegan)告訴警方,他縱火焚燒邦岱(Bondi)一家啤酒廠是因為自己欠了毒品債,並且受到了生命威脅。
去年10月,芬尼根涉嫌在邦岱放火焚燒科裡·劉易斯(Curly Lewis)啤酒廠,他告訴警方,有人給他下了最後通牒,他是被脅迫的。
這一披露包含在提交給法庭、雙方都認同的事實陳述中,為人們認識悉尼一些反猶襲擊事件的動機提供了新視角。
據澳洲廣播公司報導,新州警察總長韋布(Karen Webb)說,正在調查這些襲擊案件的警察認為,犯罪分子可能是受到了黑社會組織的僱用,實施襲擊,以換取報酬。
「我們可以向法庭提供一些現有信息,表明他們是受他人指使的,」她說。
去年10月,31歲的芬尼根在案發後第二天被警方逮捕,當時他試圖藏在自家屋頂上,口袋裡還裝著2克甲基苯丙胺(俗稱冰毒)。
這名來自薩瑟蘭郡(Sutherland Shire)的失業男子有大量犯罪前科,面臨37項指控,其中包括偷竊山地自行車在臉書交易市場(Facebook Marketplace)出售。
他已承認縱火損壞公司財產的控罪, 並被判入獄10個月,這是其18個月總刑期的一部分,其它罪行包括藏有毒品及盜竊。
據澳洲廣播公司了解,他沒有向自己的律師或警方透露他欠了誰的毒資。
他的同案被告、37歲的班托夫特(Craig Bantoft)的案件細節顯示,這兩人都希望得到賞錢。
班托夫特週三在韋弗利(Waverley)法庭對同樣的指控認罪。
監控電視顯示,在邦岱釀酒廠的前門台階上,這兩人一起點燃了火焰,然後逃之夭夭。
一分鐘後,大火自行熄滅,但給該企業造成了6.5萬澳元的損失。
在班托夫特的案件中,向法庭提交的事實陳述中有他和芬尼根在加密應用程序Signal上發送的短信,兩人似乎是在接受一個化名為「詹姆斯·邦德」的人的指示。
事件發生後,班托夫特給芬尼根發短信:「你和詹姆斯談過了嗎?」
芬尼根隨後向班托夫特轉發了一張來自「詹姆斯·邦德」的憤怒短信的截圖,「詹姆斯·邦德」怒斥這兩人搞砸了縱火事件。
警方正在調查邦岱啤酒廠的縱火案是否與該區科勒維斯街(Curlewis Street)的一家猶太熟食店的案子有關。
班托夫特會於3月5日被判刑。
澳洲聯邦警察(AFP)正在調查是否有外國勢力收買當地罪犯實施襲擊,但新州警方說,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確鑿證據支持這一說法。
警方尚未查明邦岱啤酒廠縱火案幕後黑手的身分。
到目前為止,新州警方珍珠突擊組(Strike Force Pearl)已經針對反猶太主義案件以59項罪名起訴了9人。
責任編輯:岳明
了解更多澳洲即時要聞及生活資訊,請點擊 dajiyuan.com.au
(本文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