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故宮推築城風雲特展 看台灣獨特築城故事

圖為1670歐弗爾.達波(Olfert_Dapper)《第二、三次荷蘭東印度公司使節出使大清帝國記》中的台南熱蘭遮城。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台灣故宮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1525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大紀元2025年01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台灣報導)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築城風雲:清代文獻與圖像中的台灣諸城」特展,透過院藏文獻圖檔等,爬梳台灣自17世紀以來歷經荷蘭、西班牙、清朝等不同統治者的獨特築城故事。

台灣故宮表示,「東門」「南門」「西門」「北門」這些全台常見的地名,召喚著台灣發展的歷史軌跡。故宮推出「築城風雲:清代文獻與圖像中的台灣諸城」特展,透過院藏文獻圖檔、善本古籍、府城舊瓦等「看見我們身邊的城與其不斷變化的牆。」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築城風雲:清代文獻與圖像中的台灣諸城」特展海報。(台灣故宮提供)

台灣故宮說,「城」係指以具規模的高牆圍繞某一區域之防禦建設。第一單元「這裡的『城』不一樣」介紹荷蘭東印度公司與西班牙帝國分別在台南、基隆、淡水等地陸續興建由厚重石牆、棱堡與砲台構成的西式堡壘,如台南的熱蘭遮城與普羅民遮城、基隆與淡水的聖薩爾瓦多城與聖多明哥城等。

清‧巡視台灣監察御史禪濟布《奏報台灣府城建築木柵情形》。(台灣故宮提供)

展出的荷蘭作家歐弗特‧達波(Olfert Dapper)所著《第二、三次荷蘭東印度公司使節出使大清帝國記》中,即可見完整的熱蘭遮城樣貌。城池具有統治的象徵性,並兼具防守功能,然亦可能成為抗官者的憑藉。

清‧巡視台灣監察御史禪濟布《奏報台灣府城建築木柵情形》。(台灣故宮提供)

第二、三單元「擺盪與猶疑之行」及「城牆的加固改造」展示清廷對在台灣築城由消極到積極的態度轉變。雍正三年《奏報台灣府城建築木柵情形》顯示清朝初期為避免龐大財務負擔,僅以刺竹、木柵圍繞築城。然而林爽文事件後暴露城池防禦能力不足,乾隆皇帝一轉原有的消極政策,同意加強城池建設,開啟了築城政策的變革,展出的「府城小西門殘瓦」由堅實城牆具現了清代統治台灣的分水嶺。

清‧巡視台灣監察御史禪濟布《奏報台灣府城建築木柵情形》。(台灣故宮提供)

第四單元「外力刺激下的變貌」呈現晚清時期為應對外來勢力挑戰積極展開的新城池建設,尤以恆春、台北與省城(今台中)三地為要。光緒元年《為台北口岸擬建府治統轄一所三縣以便控馭而固地方》奏摺中批准沈葆楨等人的建議,設置台北府,並於光緒十年(1884年)竣工,2024年為台北府城設置140年。

府城小西門殘瓦。(台灣故宮提供)

第五單元「基層之力」呈現民間基層自力所築大小不一、樣貌多元的「土城」。雖規模不若官營者,卻展現了社會各階層的自主性與防衛意識,亦是民間凝聚力和合作精神的象徵,顯示出當時台灣社會的多樣性。

《為台北口岸擬建府治統轄一所三縣以便控馭而固地方》(台灣故宮提供)

策展人書畫文獻處蔡承豪副研究員表示,其實清代的城並沒有想像中的遙遠,大家如果打開台北捷運路線圖,就可以看到「土城」「西門」「小南門」「北門」等與城有關的名稱,有些民眾或許就是土城國小、土城國中的校友。而2024年正逢台南400年及台北建城140年,至2025年,又即將迎來台南築「城」300年與恆春築城150年。

台灣故宮說,在故宮的檔案文獻與圖畫中,亦有眾多與台灣在地相關者,在這個具紀念性的時間點,能推出這樣的展覽,讓大家在紙上尋蹤,除藉由眾多獨一無二的硃批奏摺了解官方如何建城,也一觀基層如何建造自己的民城,並且還首次推出未曾展出過的府城小西門城瓦,著實是別具意義的。

責任編輯:李夢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最近北京故宮租輪椅可免排隊進入的事情引發大量討論。
  • 今年度人氣極高、引發熱烈討論的國際大展,由國立故宮博物院攜手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寶共同主辦的「大美不言—國立故宮博物院、 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及梵克雅寶典藏精粹」特展,目前在北院展出倒數計時,將於明(2025)年1月23日移師故宮南院。
  • 國立故宮博物院近年推出的文創商品頻頻遭中國民間廠商以「台北故宮」名義販售未經授權商品,誤導消費者。故宮正評估以「台北故宮」名義申請商標。國民黨立委黃健豪批評,這樣是配合盜版商而自我矮化。故宮回應,「國立故宮博物院」名稱還是會繼續使用,只是增列「台北故宮」商標,阻卻第三方濫用故宮名義。
  • 2025年新年伊始,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特別推出「繪心寫意-書畫裡的人情味」特展,包含宋代蘇東坡的書信,以及國寶《明 沈周 寫生冊》、〈明 沈周 廬山高圖〉、〈明 文徵明 關山積雪圖〉等歷代書畫名蹟,讓習慣使用即時通訊軟體一張貼圖一個按鍵便可聯繫情誼的現代人,感受古代書畫家將心意凝聚於筆墨,透過文字與繪畫所傳遞的情感。
  • 誰拿走了絕密文件?令美國總統害怕的懸案,至今無解,卻終結了兩位美國高層人士的政治生涯。
  • 30年代初,在世界面臨著經濟大恐慌之際,希特勒及其所率領的納粹黨以改革者自居,大行國家社會主義,一時將德國的經濟推向高峰,創造空前的政績。但在納粹黨取得政權之後,亦露出殘忍的本性:發動二次世界大戰、屠殺猶太人,前後總共造成了數千萬人的死亡。
  • 每當莫斯科舉行大遊行,大閱兵時,沒有一個莫斯科平民見過國家領導人是如何抵達了紅場陵墓上的觀禮台。不過,這並不奇怪。很多人早已聽說過那裡隱藏著一條華麗的密道,連接著克里姆林宮與紅場陵墓,以及市內的許多其它建築。
  • 多年前,我坐在飛馳的汽車上,汽車在渡橋過海。窗外是蔚藍的大海,最上面舖著藍天,懸著白雲。我忍不住對正在開車的石山說道:「這是我第一次看到有著自然環境的香港!我每次到香港,都只是看到鋼筋水泥的大都市。」當時的我,暢快得就像一隻衝破牢籠的小鳥。
  • 精神上深植於古老基督教信仰傳統的俄羅斯在文學藝術上具有深刻的内涵,是世界文化中彌足珍貴的瑰寶。這也一部分根源於酷寒的西伯利亞北國淬煉而生出來的一種内斂的精神力量。
  • 中共獨裁者毛澤東選定的兩個接班人劉少奇、林彪,一個被活活整死,一個墜機身亡。1973年,毛選了他的第三個接班人王洪文。王洪文的最終結局是:被判無期徒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