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1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常懷仁台灣台北報導)《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法》上路至今將滿週年,民間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聯盟20日舉行記者會提出多項訴求、建議,包含建立專業的服務品質評鑑、落實24小時及時通報、加強與其他組織間之聯繫合作機制、從「資訊提供」進步到「觀點倡議」的新聞處理。
聯盟表示,犯保協會過去的工作成果報告未盡明確,外界難以直觀了解其是否達成績效,內容上也缺乏歷年績效之圖表比較,此問題至今仍未改善。所以建議犯保協會於未來的工作成果報告,應有具體、直接地以表格說明各項指標的達成情形,如於執行時有難以統計或績效資料難以收集的困難,亦應於報告中直接指明,以供主管機關、社會各界知悉。
聯盟建議,犯保協會各分會應避免為了提高服務人次或預算執行率,而頻繁舉辦缺乏評估的康樂活動,並應於活動結束後蒐集活動參與者的回饋與滿意度、分析參與者的性質及分佈,以評估大型活動是否達到預期效益,並據以做為協會每年政策規劃方向及下一次活動策畫的調整基礎。
聯盟認為,檢察、警察及相關機關將案件移送犯保協會時,應同時提供報案時間、通知被害人家屬時間等資訊,以利犯保協會後續能進行精緻的個案服務,並檢討流程精進的統計,且犯保協會於收案後,應於工作指引訂定第一時間聯繫、接觸的工作目標,並就各分會實際執行、聯繫的狀況,予以調查、統計,並據以優化服務流程。
聯盟表示,請犯保協會各分會與各地法扶、家防中心應建立並落實聯繫會議;或於召開地方政府業務聯繫會議時,邀請當地法扶分會、家防中心一同出席,從避免造成被害人負擔、不便的角度,共同建置完善分流、轉介機制。
聯盟建議,犯保協會及各分會應建置對外重大案件、新聞的即時回應機制,以做到與社會對話、進行議題倡議以增加社會能見度的效果;並在重大社會矚目案件發生後,在不涉當事人個資、遵守偵查不公開的前提下,回應媒體和公眾的關注,針對議題從第一線服務的觀點為犯罪被害人發聲、發表觀點,並提供準確資訊、說明犯保協會能對家屬提供的相關協助。
責任編輯:杜文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