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肝帶原者未定期追蹤 發現時已是肝癌二期

李斯凱醫師提醒,B型肝炎病人要定期追蹤檢查,才能預防嚴重併發症發生。(大千綜合醫院提供)
人氣: 14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25年01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陳文敏台灣苗栗報導)一位73歲的王女士是B型肝炎帶原者,卻從未定期追蹤,直到出現嘔吐及皮膚黃疸等症狀就醫,才發現已是肝癌第二期。大千綜合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李斯凱表示,台灣約有300萬B型肝炎帶原者,呼籲民眾應重視定期追蹤的重要性。

經檢查發現,王女士的肝右葉有一10公分的腫瘤(紅圈處)。(大千綜合醫院提供)

李斯凱醫師進一步說明,這位病人除了嘔吐及皮膚黃疸外,還出現食慾下降、皮膚搔癢等症狀,體重更減輕3公斤。經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她的肝右葉有一顆10公分大的腫瘤;再安排腹部電腦斷層掃描,確診為肝細胞癌第二期,且腫瘤已壓迫到肝內膽管。目前病人已接受體內引流治療,並安排進行肝臟切除手術;術後恢復良好,並持續於門診追蹤。

避免與B肝感染者共用衛生用品,如:牙刷,才能避免感染風險。(大千綜合醫院提供)

B型肝炎是由B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肝臟疾病,具有高度傳染性,可在人體外存活至少7天,在這段期間內仍具有傳染力。主要傳染途徑有:1.母嬰垂直傳染(懷孕期間從帶原母親傳給胎兒、分娩過程中的接觸傳染)。2.血液接觸傳染(共用針頭或注射器具、接觸被污染的醫療器材、輸用未經篩檢的血液製品、未經消毒的器具進行穿耳、紋身等)。3.體液傳染(性行為接觸、開放性傷口的體液接觸、與感染者共用個人衛生用品,如:牙刷、刮鬍刀)。

在台灣,每五位成年人中就有一位是B型肝炎帶原者,比例約在15-20%之間。雖然驗出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呈陽性,並不能直接判定肝臟受損程度,但大致可分為四類:

1.不活動型帶原者:這類病人的肝功能及腹部超音波檢查都呈現正常。

2.慢性肝炎病人:其GOT、GPT指數會異常且有起伏變化。

3.肝硬化病人:需要透過腹部超音波或肝穿刺確診。

4.肝癌病人:需要透過血中胎兒蛋白檢驗及腹部超音波檢查來診斷。 李斯凱醫師強調,B型肝炎帶原者應該定期進行追蹤檢查,透過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預防嚴重併發症的發生,維護自身健康。⬦

責任編輯:黃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