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1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莊璦筠台灣台北報導)基隆市多位工商界13日表態支持台電四接,希望協和電廠盡快通過環評;環團對此回應,協和電廠轉型後,每年排放的溫室氣體將較過去多出數倍,應投入節能、能源管理、儲能及再生能源才是真正有助基隆工商發展的能源轉型,呼籲政府及台電應提供正確資訊,而非誤導工商界。
環境部將於17日上午召開「協和電廠更新改建計畫」(四接)環境影響評估報告第6次初審會議,此案已延宕四年、歷經五次初審仍卡關。基隆工商界13日表態支持台電四接,理由包括環評沒過要續用燃油機組、AI產業要用電、電廠油改氣減少空汙及碳排、台電已縮小填海造地面積等。
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召集人王醒之表示,協和燃油1、2號機已於2019年除役,3、4號機因空污防治設備已無改善空間,未來難以符合三級防制區加嚴標準,今年6月30日除役。所以無論四接環評是否通過,老舊的燃油機組都必須除役,並無繼續用的問題。
王醒之說,依環評資料,現況100萬瓩的協和電廠,轉型260萬瓩大型燃氣火力電廠,每年將排放623萬公噸溫室氣體、1,221公噸空污,是增碳而非減碳,空污排放量也將較轉型地熱等再生能源更高。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表示,輝達公司的永續報告書,承諾透過再生能源為辦公室和資料中心提供全球所有電力,預計到2025年1月26日財政年度結束時,間接排放(指公司自用的外購電力)排放量為零。
蔡雅瀅說,Google、Meta、微軟等國際科技公司,也在積極尋求以地熱維持資料中心運作,北東既有豐富的地熱潛能,應要求政府將協和轉燃氣的龐大資源,投入節能、能源管理、儲能及再生能源等真正低碳排的永續四能,才是真正有助基隆工商發展的能源轉型。
針對「填海造地」,反對台電四接方案陣營也再次重申,國際上許多研究都指出「填海造地」會嚴重損害漁業資源,能源開發不該只有在「水產動植物繁殖保育區」填海造地一種選項。過去中油三接也曾多次縮減造地面積,最後在藻礁公投期間,提出「不造地」,重視基隆漁業發展,應要求台電做出「不造地」承諾,而非有縮小造地面積就好。
責任編輯:鄭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