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1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夏楚君澳洲悉尼報導)一項獨立研究發現,在澳洲,向未持有優惠卡的新成年患者提供「統一報銷」(Bulk-Billing)計費問診服務的全科醫診所比例持續下降,此外,這類患者看全科醫生的自付費用越來越高。
根據在線醫療名錄網站Cleanbill週一(1月13日)發布的獨立報告,全澳範圍內的「統一報銷診所比例」已從2024年的24.2%下降到2025年初的20.7%。該比例是指願意向沒有優惠卡的新成年患者進行標準診療的診所數量與一地區診所總數的比例。
與此同時,這類患者看家庭醫生的自付費用有所上升,自付平均費用從2024年的41.69元增加至43.38元,增幅達到4.1%。
Cleanbill調查了全澳6925家診所,發現目前只有20.7%的家庭醫生診所願意向沒有優惠卡的新成年病人提供「統一報銷」計費問診服務。
報告發現,塔州幾乎沒有家庭醫生診所為這類新患者提供「統一報銷」計費問診服務,而成年患者平均需要自付54.26元,比兩年前高出7澳元。
相比之下,新州為沒有優惠卡的新患者提供「統一報銷」服務的家庭醫生診所比例最高,達34.5%。
報告還發現,塔州家庭醫生診金自付費用最高,緊隨其後的是首都領地(51.84澳元)、新州(44.05澳元)、北領地(43.86澳元)、昆州(43.33澳元)、西澳(42.66澳元)、維州(42.01澳元)和南澳(41.61澳元)。雖然南澳的自付費用最低,但該州的自付費用增幅卻是全國最大,比2024年上漲了7.6%。
行業協會呼籲政府注資 改善醫療服務可及性
Cleanbill認為,數據揭示澳洲基礎醫療服務的可及性「令人擔憂」。
澳洲全科醫生協會(RACGP)主席懷特醫生(Dr Michael Wright)在回應Cleanbill的最新報告時強烈呼籲政府對國民健保(Medicare)進行緊急資金注入,以支持更多的「統一報銷」計費問診服務,並降低患者的自付費用。
「患者補貼遠遠不足以覆蓋醫療成本,因此人們需要自付更多費用,家庭醫生更難提供『統一報銷』計費問診服務。」 懷特週一在一份聲明中說。
「當人們因為成本問題無法及時看家庭醫生或推遲就診時,他們的健康狀況會惡化,最終更可能需要進入醫院治療。這不僅對他們的健康有害,還會增加納稅人的負擔。」
他呼籲提高患者問診補貼,特別是對於越來越多需要長期就診的慢性病和複雜病患者。
「這將真正改善全澳患者和社區的健康福祉,減輕醫院和整個醫療系統的壓力」,他說。
政府對報告提出質疑
聯邦衛生部長巴特勒(Mark Butler)對Cleanbill報告提出質疑。週一,他在接受澳廣電臺采訪時表示,該報告未涵蓋兒童和優惠卡持有者的免費問診情況,其數據遠低於政府數據。
去年11月,官方數據顯示,全澳77%的家庭醫生診所提供「統一報銷」計費問診服務。
他强調說,自政府對「統一報銷」計費的问诊服务奖励增加以來,已經帶來了顯著的改善,去年全澳增加了近600萬次免費問診人次。
他還反駁說,報告稱塔州沒有「統一報銷」計費的診所並不能反映出這樣一個事實,即塔州70%以上的患者看病都是通過「統一報銷」結算的,而且自政府獎勵增加以來,這一數字增加了5%。
2023年11月起,針對為養老金領取者、優惠卡持有者和兒童提供「統一報銷」的家庭醫生診所,聯邦政府增加了兩倍獎勵。
責任編輯:宗敏青
了解更多澳洲即時要聞及生活資訊,請點擊 dajiyuan.com.au
(本文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