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國民法官案件每件成本近2400萬 台民團籲司法院檢討
台灣陪審團協會等多個團體3日舉行記者會。(常懷仁/大紀元)
【大紀元2024年09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常懷仁台灣台北報導)針對司法院日前公布的「2023年國民參與審判案件實施情形報告」,台灣陪審團協會等多個團體3日舉行記者會指出有五個問題,包含國民法官制的執行力僅達5%,每件成本近2400萬;只有量化數據,而沒有質性資料的報告;資料分析的深度不足等,呼籲司法院應進行檢討,重新審視政策失敗的結果。
該場記者會的出席者有陪審團協會理事長鄭文龍及秘書長林秉豐、時代力量黨主席王婉諭、台灣公民人權聯盟律師許幼林、真理大學法律系系主任吳景欽。
陪審團協會指出,原先預計每年有300件案件適用國民法官制度,但去年僅有108件,其中僅13件實質結案,執行力僅達5%。但相關預算達3億餘元,平均每件結案的案件花費2390萬元。
陪審團協會表示,報告主要依賴量化數據進行分析,缺乏制度參與者如:國民法官、法官、檢察官、律師等的意見或經驗分享等質性資料。僅依照數據量化統計,毫無制度檢討的功能。
陪審團協會指出,報告雖然提供大量的統計數據,但多數僅止於呈現客觀現象的數據,缺乏更深入的分析與探討。如:被告認罪與否,是否影響國民法官最後的量刑結果。報告並未進一步分析此數據背後可能的原因或影響,如:案件複雜度、各案件類型不同等因素是否對此有影響。
陪審團協會提到,報告僅針對現象的描述和數據的羅列進行統計,未深入分析國民法官制度的問題、挑戰和改進方向方面,內容十分薄弱,缺乏與一般刑事訴訟的對比分析;甚至沒有與各國人民參與審判制度的交叉比對。
最後,陪審團協會指出,報告本身謹記載施行以來之數據,並未進一步分析制度差異、案件類型檢討,報告欠缺政策檢討能力。
責任編輯:杜文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