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聖主(9):喜中悲悼 幼子罹禍

文/宋寶藍
唐太宗李世民畫像。(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561
【字號】    
   標籤: tags: , , , ,

李淵起兵之際,李氏家眷已從河東趕到了太原。當時,他的原配夫人竇氏已於大業九年(613年)去世,時年只有四十五歲。

竇夫人去世後,李淵納妾萬氏。萬氏生的兒子智雲,在途中失散了。這一堂歡聚,也是喜中帶著幾分悲悼。

李淵沒想到,女婿柴紹也來到了太原。柴紹出身將門,是鉅鹿郡公柴慎的兒子,也是後來大唐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此人任俠仗義,且矯捷勇武,以抑強扶弱而聞名關中。

於是問他怎麼來的?柴紹說:「小婿寄居長安,備官千牛,侍衛元德太子(隋煬帝長子)。因得到二舅兄的密信,因此小婿奉召前來。途中遇到岳父家眷,所以一同隨行。」

「為什麼只見到你,我的女兒(李氏,後來被封為平陽公主)為什麼沒有同來?」李淵很是不解。柴紹還沒來得及回答,李淵回首責問世民:「你既然召了你姐夫,為什麼沒請你姐姐過來?」

柴紹站在一旁,代世民回答:「她說不便一起同行,她自有妙計脫險。」

「那就罷了」,李淵接著說道:「只是可憐我那兒子智雲,只有十多歲,這次失散,不知道怎麼才能找到他?」

柴紹聽了,只能好言勸慰岳父,卻也無計可施。

既然家眷到得差不多了,李世民催促父親說:「大事迫在眉睫,亟待進行,須要速速商議出兵,眼下正是大好時機,唯恐遲延生變。」

李淵召集劉文靜、裴寂等人,共同商議出兵之事。劉文靜說:「唐公,要說出兵其實不難,只是突厥大軍來犯,會牽制我們的精力。今日之計策,不如先和始畢可汗通好,然後再起兵。」

李世民接過話頭:「這不失為權宜之計。」於是由劉文靜草擬書信,大致意思是說:目前我等大興義兵,將會與貴國和親,如隋文帝時期的故事。大汗若肯發兵相助,助我軍南行,幸勿侵暴百姓。倘若日後和親,大汗也只管坐受金帛,想要多少,惟大汗之命就是。

李淵親自謄寫後,即派劉文靜出使突厥,與始畢可汗結盟。李淵在太原靜待消息,為了避免倉促出兵,每日整頓軍隊,訓練士兵。

一連過去了幾日,劉文靜那邊還沒有傳來任何消息,不過李淵的兒子智雲卻已經有了下落。據報信的人所說,智雲被隋朝官吏抓捕,押送到了長安。長安留守陰世師聽說李淵要起兵反隋,一怒之下殺了李智雲。

這個消息令李淵心中大慟,那可是他的親生兒子啊,小小年紀竟被殘殺,身為人父豈有不悲之理?

看著唐國公淚水縱橫,裴寂等人都過來溫言相勸。

這是李淵經歷的第二次喪子之痛。竇夫人生的第三子李玄霸,也就是李世民的親弟弟,自幼聰慧善於辭令,但是十六歲那年一病而終,史書對他的生平事蹟,以及死因並沒有多少記載,民間傳言他因墜馬身亡。

李智雲比李玄霸小兩歲,善於騎射,兼工書章,只是沒料到,一個文武兼備的孩子被隋朝官吏抓捕後,竟慘遭屠戮。

想起這兩個死去的兒子,李淵流著眼淚說:「我大志未遂,兒子卻先死了,沒有和我共用天倫富貴,這豈不是我一大痛事?」說著,禁不住的又落下眼淚來。裴寂等人聽了,為唐公唏噓不已。

就在這時,忽然傳報,劉文靜遊說始畢可汗,已經安全地回來了。

李淵收起眼淚,忙召他入府詳述。劉文靜說道:「始畢可汗看了唐公的修書,說到:請唐公自為天子,我方好出兵相助。」

裴寂一聽,興奮地從座位上跳起來,拍手稱道:「唐公,突厥君主都希望唐公稱帝,這大事成了。哈哈!」

李淵再三推託,不敢自尊。裴寂勸道:「這可是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呀,應當乘機而行。」

劉文靜也附議:「如今義兵雖然齊集,但是馬匹尚少,突厥兵目前還不是我等急需的,但是戰馬卻是急用的。倘若延耽不去回復,恐怕突厥那邊會心生悔意,那我們真的就坐失良機,失掉了最好的助力。」

李淵還不習慣這等身分的轉變,來得實在迅速。昨日還是大隋的臣子,今日便是起義大軍的統帥了,不還被人推舉稱帝,心裡不免膽膽突突,他央求眾人,「諸君,還有沒有其它良策?」

裴寂說:「倘若實在不得已,不如尊今上為太上皇,另立代王楊侑為帝,暫且安定隋室,一面傳檄郡縣,改易旗幟。這樣一來,突厥那邊必會認為我們確有革新之意,以免他心生疑忌。」

李淵稱:「此乃掩耳盜鈴之計。事已至此,也顧不了那麼多了。」於是仍派劉文靜前往突厥,與始畢可汗約定:打下的土地歸唐公,而財物金帛歸突厥。

始畢可汗聞訊大喜,當即派人前往晉陽,饋贈了上千匹戰馬。搞定了突厥,李淵這邊也大大減少了牽制的力量,這才放下心來傳檄各處,公開宣告大興義兵。(待續)@*#

看更多【貞觀聖主】系列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秦王李世民東征,本來已如危卵的洛陽孤城,陡然出現了一股不可預測的救援之力——夏主竇建德。
  • 話說上一回,秦王李世民東征洛陽,下了一道嚴厲的軍令,誰敢妄言班師回朝,以軍法論處。但就在這個節骨眼上,他接到唐高祖李淵下的一道密旨:速速還朝。
  • 修真者要想御氣飛行,須修煉到通脈期,大周天通了之後才可。築基期以下只能藉助飛劍的靈力飛行。通脈期修者一日最多可飛行三百里,金丹期一日則飛行千里以上,元嬰期則可達萬里之遙。如果藉助飛劍的靈力,則可增加數倍行程。
  • 夏雲舟緩緩釋放神識,凝神感應林楓丹火融合的情況。「融合得很好,我已解開壓縮你靈力的禁制。這幾年你修煉的靈力會重新釋放,回到你的經脈中運行。」
  • 「老師,請收我為徒,我想跟您學煉丹。」林楓恭恭敬敬的跪拜在夏雲舟面前。
  • 晉陽城是大周朝築幽州下轄,西帕府西南邊角上的一個小城。背靠數千里的魔獸山脈 。靈田、礦產、藥材、高階妖獸無計其數,資源相當豐富。
  • 不知從何時起,穹宇中又產生了一個龐大的天體。這個天體和神界遙相對應,同樣擁有無量的眾生。雖然這個天體和神界平時並沒有直接聯繫,但自它產生開始,每經過一億年的時間,當蒼穹運轉、天體交匯時,神界與這個天體相連的空間隧道就會開啟。
  • 武林奇才、修煉高手不斷提升自身修為境界,下山歷練除三害,一系列情節曲折、扣人心弦的傳奇故事。清 袁瑛《溪山放棹圖》軸。(台北故宮博物院提供)
    隨著哨箭的發出,各路人馬是縱馬馳騁、爭先恐後,躍入春圍狩獵的獵場。伴隨著弓箭聲此起彼伏和駿馬的嘶鳴聲,林中的一場王者爭霸開始了。
  • 李世民親自督導大軍,傳檄各郡。他先禮後兵,勸令各郡速速歸降,以免傷無辜。檄文一下,各地豪雄帶領全城歸附,紛沓而知。而總管黃君漢率領的軍隊,用水師突襲,攻破回洛城,接連拿下二十多個城池。
  • 李世民班師回朝,唐高祖為兒子舉行慶功宴。喝到酒酣之處,本是喜慶的場面,高祖的臉上又突兀地泛起了一抹愁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