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四位御醫與帝王有著不解之緣

文/顏丹
明代許多御醫都極富有傳奇色彩,治好了天子的急症、頑疾。(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1700
【字號】    
   標籤: tags: , , , ,

明代的許多御醫的一生都極富有傳奇色彩,有的因帝王愛重而在醫官的最高品階上連任了好幾朝;有的敢直言進諫,勸皇帝反躬自省;有的則與帝王暢談養生之道,讓其清心寡慾、保養正氣。這些御醫都是品性高潔之人,醫術更是不同凡響。他們治好了天子的急症、頑疾,還能通過診脈預測出其福禍吉凶。而本篇介紹的這四位也同樣與帝王有著不解之緣。

成祖親派頂尖御醫教授的御醫王彥昭

王彥昭,字文仲,是江蘇武進人。成祖未登基時,王彥昭的父親就曾在他的府上侍奉。成祖登基後,有一次把王彥昭召進了宮。那時他尚未成年,可與皇帝奏對時,卻出口成章,說出的話深邃高遠,頗有意境。皇帝立刻感到,這是不可多得的奇才,於是把服侍了朱家三代帝王的御醫戴思恭(字元禮)找來,讓他親自教授王彥昭藥理和醫術。

戴思恭謹遵聖意,不但悉心指導,還把家裡私藏的一些罕見的脈書和藥方拿給他看。從那以後,王彥昭在醫術上大有長進,尤其在配方用藥上,更是出神入化。但凡皇帝需要的方子,他都能配出來。成祖見他方子配得不錯,就經常派他去給一些親近的臣子看病。

一天,太子少師姚廣孝的頭風病犯了,別的醫生去看,都說治不好。王彥昭去了以後,只用一副藥,就把他的病治好了。姚廣孝覺得不可思議,問他是如何醫治的。他回答:「您常年迎風而坐,風邪進了頭和眼睛裡,只需清理一下就好。」張主事的兒子得了癲癇,治了很久都不見好。王彥昭給他把脈後說:「這是陰癇。」於是,他對症下藥,很快病人就沒事了。

按照中醫的理論,不只癲癇有陰有陽,傷寒也有不同的療法。陳都督得了傷寒,王彥昭煮了發汗的藥,他喝下就好了。後來,王郎中的弟弟得了傷寒,有醫生也讓他服用發汗的藥。之前,王彥昭給他把過脈,發現他的脈象很沉很實,於是主張用下法[注1]。只是,負責診治的醫生不聽,最後把人治死了。

劉御史的家鄉本在湘湖一帶,他入京後不久,就因為水土不服病倒了。他哥哥請王彥昭去診治,他把脈後說:「病人已經不行了,最多還能活一個月。」劉御史的哥哥不信,又去找別的醫生,可沒到一個月,劉御史還是去世了。

王彥昭當了多年的御醫,一直都頗得聖心。後來,成祖還委以他看管宮城城門的要職,在出入軍中時也總是帶著他。等戰事平息後,成祖又要給他加封官職,可他卻以母親年邁為由,辭官回鄉了。

用一副藥治好了成祖頑疾的御醫韓彝

成祖在位時,御醫韓彝頗受器重。他原名叫詒孫,太祖在位時,本是蘇州的一位醫學正科。以前,朱棣當燕王時,詒孫的哥哥韓奭(字公茂)是他府上的良醫正,靖難之役後,被擢升為太醫院院判。

有一天,成祖突然問韓奭:「你還有弟弟嗎?」他回答:「有,臣弟詒孫一直在跟我學醫術。」成祖聽了,便召詒孫進宮。面聖時,他奏對得宜,成祖很高興,於是賜名「韓彝」,字公達。後來,成祖見他醫術超凡,就讓他進宮當了御醫,不久還委以他太醫院院判一職,讓他與哥哥平起平坐,並且將致和街的一處宅邸也賞給了他。

多年來,韓彝一直在成祖身邊伺候。一日,成祖腹痛難忍,韓彝一看便知,這是他常年喜歡生吃水芹而積下的痼疾。韓彝發現,他腹中已生出了許多蟲子,需要儘快打下來,於是說道:「皇上,請您服用雷丸、大黃、木香等藥材熬成的湯劑吧!」成祖剛把藥喝下去,沒過一會兒,就排出了六十二條細小的菜蟲。折磨他多年的頑疾被治好了,成祖很高興,立刻對韓彝論功行賞。除了馬匹和裘衣,還將大明門內的一座宅邸賜給了他。

永樂十一年,成祖親征漠北,韓彝跟著服侍在左右。因上了年紀,他回來後就一病不起了。成祖很關心他,不時讓身邊的臣子去探望,還請高人為他占卜吉凶。沒過多久,韓彝還是去世了,成祖按三品官員的儀制給他下葬,哀慟不已。

用雪治好了皇太子喉疾的御醫許敬

許敬,字孟寅,他家世代都是浙江嘉興府的感化鄉人。祖父和父親本就是江南一帶的名醫,以擅長治療齒痛而名噪一時。成祖在位時,太醫院院使戴思恭(字塬禮)將他父親召到京中。那時,尚在太子位上的仁宗聽人說起他人品出眾,且醫術不凡,於是沒見面就送了許多賞賜給他,還推薦他去一個兒子的府上擔任良醫正一職。

許敬子承父業,到宣宗繼位時,已是享譽京城的名醫。於是,太醫院院判蔣主善將他推薦到宮裡。未久,年幼的太子患上了喉風病,其他御醫都束手無策。就在大家一籌莫展時,許敬找來了一些乾淨的雪,並竭力說服那些御醫,讓太子把雪含在嘴裡。沒想到,雪剛融化,太子的喉疾就不藥而癒了。

宣宗得知有御醫竟能用雪治病,覺得不可思議。但等他親眼看到小太子又重新恢復了健康,就立刻對許敬肅然起敬。宣宗大擺筵席,當著眾人的面將美酒佳餚都賜給許敬,還讓他入職太醫院,正式成了宮裡的御醫。

德術兼備 令神宗感佩的御醫朱儒

神宗在位時,嘉興秀水這個地方有醫生名叫朱儒。他不但醫術高超,而且人品貴重。朱儒家有兄弟四人,但分家產時,他一分都沒要。

朱儒在當地久負盛名,後來又被召入宮中,在太醫院從吏目一直升到了院使,頗得皇帝信任。有一天,神宗把他叫到文華殿,讓他來把脈。朱儒診脈後,就如實說道:「皇上,您的病灶在肝腎處,服藥還是其次,關鍵是要放寬心,更要以養心正氣為重!」神宗聽了,連連說是。

從那以後,宮裡的太后、妃子、公主只要身體不適,就去找朱儒開方配藥。她們都說,朱儒的方子是最奏效的。那時的朱儒,人在宮廷,名聲卻已遠播四方。宮外有許多達官顯貴、名流商賈,都紛紛來找他診病療疾。

多年後,他收入漸豐,卻從來不把錢用在自己身上,而是統統拿出來救濟當地的窮苦百姓。沒錢的人來找他,他不但分文不取,還把一些金箔夾在藥方裡送給他們。

朱儒對家鄉的父老鄉親也很講仁義,有人去京城找他,他就盡地主之誼,好好款待。若有同鄉客死在京城,他就親自操辦,負責喪葬等一切事宜。他為善多年,自己的兒子也頗受皇帝器重,後來還被委以太子太保兼大學士一職。

[注1]:下法,一種中醫療法,是通過通便、下積、瀉實、逐水以攻逐邪實,蕩滌腸胃,排除積滯的治法。

參考資料:《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現代社會,有些人會認為算命先生能算準別人,卻算不準自己。其實在中國古代,能算準自己命運,甚至離世之期的高人、術士比比皆是。因天機不可洩,有時是不便說與外人聽的。
  • 在現代社會,已有醫學研究者表示,「人體的每一系統、每一器官都是造物主的傑作。」西方宗教人士也認為,人的身體「不只是化合物組成」,「而是上帝別出心裁的創造」。
  • 在中國古代,一些修佛、修道的世外高人能製作出功能顯著或療效神奇的藥丸。這與他們掌握的祕術,尤其是修煉出的神通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世間雲遊時,若遇到具足慧根或頗有悟性的人,他們就會拿出這樣的藥丸,目的是讓人能有所了悟,從而促成修煉的機緣,踏上返本歸真之路。
  • 中國古代的針灸術源遠流長,尤其是針術,更有出神入化的功效。據史料記載,中醫鼻祖神農氏曾「嘗草制砭」「嘗百藥而制九針」。在中醫大家的必讀書目《黃帝內經》中,就記載著「九針」的樣式和用法。將細針緩慢地扎入身體就能治病,這種異乎尋常的診療方式也證明了人體中用顯微鏡都觀察不到的穴位是真實存在的。
  • 古代中醫有許多診療方法都極為神妙,而其中的太素脈就堪稱一絕。說起太素脈,有人認為是脈術,也有人說是相術。因為它與一般的脈術不同,不但能診斷病情,還能預測人的貧富貴賤、禍福夭壽。據史料記載,太素脈始於唐,興於宋,而流傳於後世的則是明代「青城山神仙張名太素者」所著的《太素脈決》(後為《訂正太素脈祕訣》)一書。
  • 資深中醫師趙豐宇非常欣賞坤德中醫養生軒遵循中醫傳統療法,將針、灸、藥草、拔罐、刮痧等古法,融入適合現代人生活習慣與步調的治療中。(shutterstock)
    在過往幾千年中,隨著朝代更迭,人們漸漸背離了對天地、神佛的正信,在世風日下的社會中,人心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敗壞。瘟疫若在某一個特定時間集中爆發,一般就是這個朝代到了覆滅之時。比如明朝,就是在各類瘟疫的密集爆發中,加速走向終結的。
  • 有關異人的記載,在中國古籍中並不少見。他們一般隱居在山野之中修煉著出世之道。到一定層次後,便具備了一些神通法力,又或者精通於某種異能異術。當機緣成熟時,他們會出山尋找有德之士,比如懷有大慈惻隱之心的行醫者,將能治病救人的祕術或法術傳給他們,使之得以善用,並讓世人也能福蔭並感恩於上天的好生之德。
  • 中藥有「升降浮沉」的不同性質。(Shutterstock)
    古代醫者多以救人性命為重,甚少有拿醫藥當牟利手段的。為窮苦的病人出義診,動輒還施金、贈藥的醫生比比皆是。這就是古代中國民間大夫對淡泊名利的身體力行。
  • 他們深知,煉就醫術之前,先要領悟醫道。心中有道,望、聞、問、切之法才能真正救人於病痛疾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