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4年07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袁世鋼台灣台北報導)今年第3號颱風凱米24日上午轉為強颱,氣象專家吳德榮指出,凱米從台灣東北部登陸後,不排除會產生晃動、打轉等現象,但並未改變籠罩全台的環流,仍須留意破壞性強風及致災性超大豪雨。前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說,台灣西南側雨帶,與當年的「八八風災」時類似。
吳德榮24日稍早在媒體專欄中指出,從雷達回波合成圖可見,凱米已有小而紮實的眼牆結構,由於逐漸接近台灣,亦將脫離「海洋熱含量」比較高的海域,強度雖還有小幅增強空間,但已近巔峰狀態。而根據路徑潛勢預測圖顯示,凱米在台灣東方海面,向西北轉西北西前進,24日晚間將從宜蘭至花蓮北部一帶登陸。
吳德榮表示,凱米登陸後,由於颱風環流與台灣地形的交互作用,不排除會使得行進路線產生左右(南北)晃動,甚至打轉的現象,進而增加登陸時間、地點的不確定性;不過,其籠罩全台的環流並未改變,挾破壞性強風及致災性超大豪雨侵台的威脅,決不可小覷。
鄭明典則在臉書分析,凱米颱風外圍有一個相對強風環流帶,可以視為一個「季風低壓」的風場,這個較大環流已經環繞全台灣,颱風位於這個較大環流的偏東側,所以目前有向北移動的趨勢,未來會轉偏西;而此外圍環流受到台灣地形影響,南部平地有個弱風尾流區,尾流區西側有外圍環流受地形影響的輻合帶,對流稍有增強。
此外,鄭明典觀察,台灣西南側延伸通過巴士海峽,有一條對流極為旺盛的雨帶,這是颱風外圍環流和西南季風或西南氣流的輻合帶,當年的莫拉克颱風就是類似這樣的雨帶,持續影響南部山區。◇
責任編輯:唐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