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4年07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簡惠敏台灣屏東報導)屏東南國天物運銷合作社歷經2年多,成功取得環境部碳足跡認證,為全國首發具有碳標籤認證的巧克力;縣長周春米19日表示,屏東巧克力在TREE TO BAR的模式下,從產地到餐桌,減少不必要碳排放,跟上世界永續腳步,開創新篇章。
屏東縣長周春米、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台南分署副分署長祝瑞敏、可可農民、認購企業等人共同簽署「屏東可可.台灣巧克力」永續倡議,以平權、友善、永續、淨零、減碳五大目標落實ESG,推動屏東巧克力產業積極朝向2050淨零碳排目標邁進。

周春米表示,從前縣長曹啟鴻、潘孟安到現在,縣府輔導農民轉型在檳榔樹下種可可,屏東可可逐漸在國際嶄露頭角,承辦世界巧克力大獎亞太區的競賽,至今屏東可可已獲得逾400面的獎牌、種植面積約200公頃,現在取得碳標籤,是眾人共同努力的成果,實屬不易。
協助合作社取得碳標籤的創鑫綠活科技公司執行長陳麗萍說,巧克力取得碳標籤,需縝密盤點並記錄巧克力從種植到成品、包裝、運送完整生命週期的碳足跡排放量,合作社5項原料產品皆獲得環境部「碳足跡認證」。此外,裕雋生技公司使用廢棄的可可果外殼,透過生物萃取技術製成的洗髮精,同步獲得碳標籤,形成淨零碳排的產業鏈。
同樣協助合作社取得碳標籤的環穎永續發展科技公司總經理丁執宇表示,國外巧克力每公斤產生17-19 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合作社的巧克力則是每公斤產生7公斤碳排放,為國外的一半。他解釋,世界各國主要可可產區往往是砍伐雨林種植,巧克力在世界的動植物排碳量排名第五,而屏東是直接在檳榔樹下種植可可樹、食物里程數又短,故碳排量較少。
縣府客家事務處表示,屏東巧克力以其獨特的酸香與尾韻征服國際賽事的評審,近年來,縣府透過盤點、品牌形塑及整合行銷等策略,不斷提升產業水平,並引入循環經濟新思維,充分利用可可樹的多元應用,開發出如可可舒緩膏和巧克啤酒等高附加價值產品。


責任編輯:鄭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