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潔自律、謙虛仁愛的宋朝良將——曹彬

作者:秦文
乾德六年,朝廷派兵征討北漢,曹彬再為前軍都監,他所在的部隊從不濫殺無辜,受到百姓敬重。(公有領域/大紀元合成)
font print 人氣: 281
【字號】    
   標籤: tags: , , ,

曹彬,字國華,河北真定人。曹彬成長於後周時期,曾跟隨周世宗柴榮南征北戰,深得信任,他也受到宋太祖趙匡胤重用,是北宋時期的著名將領,為北宋的統一作出重要貢獻。曹彬性情內斂,談吐文雅,舉止莊重,辦事謹慎,雖然從軍多年,擔任過很多職務,但是他始終保持廉潔自律、謙虛仁愛,因此受到帝王稱讚,也得到同僚的推崇和敬重。

曹彬是昭勛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公有領域)

周世宗顯德五年(958年),曹彬奉命出使南方的吳越國,在完成使命準備回國時,吳越國的文武百官紛紛前來送禮,曹彬婉言謝絕後馬上乘船北返。然而吳越國的人駕船追上他,堅決請求帶上禮物,曹彬無法推辭,致謝後,令人將所有禮物登記造冊,回到京城他上交了所有禮物。

周世宗聽說後非常感動,對曹彬說:「以前奉命出使的人都向對方索要禮物,以致後周被周圍小國輕視,愛卿這個舉動非常好,但是,這畢竟是送給你個人的,你應該收下。」曹彬奉命又領回了禮物,但隨即他就將所有禮物轉送給親朋好友和隨行人員,自己一件沒留。

趙匡胤管理禁軍時,曹彬既不過分親近,也不敵視。後來趙匡胤詢問緣由,曹彬回答道:「自己是後周國戚,又任宮內職務,端正做官仍害怕有過失,哪裡敢妄自結交呢?」趙匡胤因此對他敬重佩服。宋朝建立後,趙匡胤對曹彬仍然重用。

宋太祖趙匡胤建立新政後,重新整頓軍政秩序,許多人貪圖名利,都主動去拜訪趙匡胤,積極參加各種宴會,曹彬卻從不參加。他謹言慎行,沒有公務絕不登太祖宮門。宋太祖看他潔身自好,不愛名利,對他越發器重。

乾德二年(964年),北宋攻打後蜀,宋軍大獲全勝。主帥王全斌等人開始尋歡作樂,對士兵不加管束,任由他們掠奪女子、財物,令蜀地百姓苦不堪言,怨聲四起。曹彬當時也是隨軍將領,他多次勸王全斌約束部隊,班師回朝,王全斌卻不聽。

朝廷為了安置投降的蜀軍士兵,下撥資金作為路費,令他們開赴京城聽侯調用。王全斌為了一己之私,想方設法扣發路費,導致蜀軍士兵憤怒造反,各地百姓也紛紛響應,大殺宋軍。王全斌見勢不妙,一面殺害尚未開撥的2.7萬蜀軍,一面令副將劉光義和都監曹彬平亂。這二人統帥的部隊紀律嚴明,百姓都很支持,他們一面說服一面作戰,很快穩定了局勢,平息了混亂。

宋軍返回時,大多數將領都攜金帶銀,唯獨曹彬行李簡單,只有書籍、衣服。趙匡胤將宋軍入蜀後的情況調查清楚,處罰了王全斌等很多將領,只有曹彬獲得重賞。趙匡胤認為曹彬為官清廉,又是將帥之才,維護了朝廷形像,堪稱軍中楷模,任命他為義成軍節度使,曹彬推辭不掉,只好接受。

乾德六年(968年),朝廷派兵征討北漢(十國之一),曹彬再為前軍都監,他所在的部隊從不濫殺無辜,受到百姓敬重。

開寶七年,北宋軍隊進攻南唐(十國之一),金陵城被曹彬統帥的大軍圍攻,在城將被攻破之時,曹彬忽然稱病不理事,諸將領都來探望。曹彬說:「我的病不是藥物所能治好的,只須各位真心實意發誓,在攻下城池後不亂殺一人,我的病自然就好了。」眾將領應承,一起焚香發誓。第二日曹彬病情好轉,第三日城池被攻破。李煜和他的臣子出城投降,曹彬安慰他,用賓客的禮節對待他,還讓他進宮備辦行裝,最後李煜和他的臣子得以保全性命。宋軍紀律森嚴,秋毫無犯,得到南唐軍民支持,曹彬的大名也傳遍四方。

宋太祖曾許諾曹彬,打敗李煜後讓他當宰相。副帥潘美祝賀他,曹彬卻說:「不會這樣,這次征討,依仗天威,遵照皇上的妙計,才能取得勝利,我有什麼功勞呢,何況宰相是多麼重要的職位啊!」等到他們得勝回朝後,宋太祖果然沒有兌現,曹彬沒有任何怨言,卻說:「人生何必一定要做宰相,好官也不過是多得幾個錢罷了。」不久後,曹彬官拜樞密使、檢校太尉、忠武軍節度使。

咸平二年(999年),曹彬病倒,宋真宗親自看望,親手為曹彬調藥,又賜給他一萬兩黃金。六月曹彬去世,時年69歲,宋真宗與朝中大臣皆痛哭流涕。宋真宗追贈曹彬為中書令,追封濟陽郡王,贈諡號為武惠,配享太祖廟庭,贈其妻高氏為韓國夫人,任命他的親族、門客、親校十多人為官。

資料來源:《宋史》

──轉自正見網

(點閱【經典歷史故事】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自束髮從軍到收復建康,岳飛征戰八年,身經大小二百餘戰,終成一位統領精銳部隊的青年將領。金兵撤退後,之前潰逃的宋兵淪落為匪寇,繼續在江西、兩湖橫行作亂。岳將軍來不及撣去一身征塵,毅然投入平定賊寇的戰事。
  •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一曲《揚州慢》,唱出外族入侵時古城揚州的蕭條景象。南宋初年,不僅是揚州,江南半壁江山,都在金兵鐵蹄下遭受著戰火浩劫。亂世中成長起來的大將岳飛,在一片哀音中譜出不一樣的聲調。
  • 公元1127年,趙宋的年號從「靖康」改為「建炎」。宋高宗登基稱帝,歷史正式從北宋過渡到南宋。20多歲的新天子,對金人是戰是和仍然是舉棋不定的態度。同樣年輕的岳飛,卻呈上一封言辭懇切、情感激越的奏章。
  • 岳飛早期從軍抗金,雖然職位低微,卻憑藉非凡的武功和才能,得到宋朝老將宗澤的器重。文官出身的宗澤,卻不贊同他的作戰方式:「你的勇敢機智和才能武藝,遠超古代的良將。但是你喜好野戰,不是萬全之計啊。」岳飛的回答,卻有著過人的智慧。
  • 公元1103年,也就是北宋末年,中國最著名的抗金名將岳飛,誕生在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一戶農家。他祖上世代務農,父母過著清苦的日子。但就是這樣一個平凡的家庭,卻出了一位名垂千古的大英雄!
  • 弓箭在古代生活中,既是儒家「六藝」中的必修課,更是戰場上殺傷力極強的兵器。因而,無論文人還是武人,射箭都是一項必須掌握的重要技能,人們也用「百步穿楊」「箭不虛發」等辭藻讚美神乎其技的射箭技術。
  • 朱勃二十歲當縣令。過了二十年,馬援當將軍,朱勃還是縣令。不過,兩家人關係一直很好。及至馬家遭冤,正是這位平凡的老朋友,第一個站出來說話。到底互相了解,感情深厚。當然,也只有品格高尚的人,才能做得到。
  • 初唐武功赫赫,高宗時唐軍開疆拓土,先後滅西突厥、百濟、高句麗,版圖達到唐朝之最。風雲際會的時代,正是英雄大顯身手的舞台。由太宗慧眼擢拔的白袍勇士薛仁貴,也在此時正式開啟他建功立業的征途。
  • 貞觀治世中,絳州龍門、也就是今天山西河津的一個村子裡,有一個種田為生的小伙子。他有武功、善騎射,卻無力改變貧賤的生活。於是,他想到一個「捷徑」:遷祖墳,改風水。
  • 岳飛坐鎮江西、湖北一帶,籌劃北上收復中原的抗金事業,牛皋有幸調任到岳飛帳下,成為岳家軍中「神武軍」的一位統領。當牛皋加盟岳家軍時,史書特別提到「飛甚喜」。看來岳飛對牛皋的本領非常欣賞,說不定已經等待他多時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