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周真能預測命運?北宋大將曹彬小時候抓到了什麼

文/洪熙
抓周也稱為「試周」、「試晬」、「試兒」。(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3213
【字號】    
   標籤: tags: , , , ,

曹彬為一代名將,北宋的開國功臣。曹家一門出了不少賢能之輩。比如賢德的曹皇后,出家修道的曹國舅等。

根據《玉壺野史》卷一記載,曹彬滿周歲時,曹家舉行了慶生宴會。曹彬父母把上百的玩具和器物全都擺在宴席上。眾人也都好奇,小曹彬能抓到什麼呢?

小曹彬在宴席上轉來轉去的,他左手捉住了干戈,右手抓到了俎豆(註:俎和豆,古代祭祀、宴饗時,用來盛放祭品的兩種禮器),然後又抓取了一隻大印。除此之外,對其它的器件小曹彬都是視若無睹,連看都不看一眼。小孩兒的表現,令眾人嘖嘖稱奇。那麼,後來曹彬的命運是否如同他抓周所示呢?

小孩滿周歲時,長輩將各種物品擺在孩子面前,讓他隨意抓取,由此推測未來的志向。圖片出自《清俗紀聞》。(公有領域)

曹彬本就是出身於武將之家。五代後漢時期,他成為成德軍牙將。到了後周時,由於他是周太祖的外甥,所以頗受重用。

後來曹彬輔佐趙匡胤開國,升為左神武將軍,又兼樞密承旨。北宋開國後,曹彬主要參加了四次大戰。其中一場是曹彬率領大軍征討江南,是他一生中最輝煌的一頁,因其約束部下不殺不掠而享有盛譽,被稱為「宋良將第一」。

曹彬為一統江南立下赫赫戰功,有功於社稷,行事卻非常低調,毫無囂張跋扈之心,也從不以爵祿自大。

凡是有到訪者,他都謙遜地走下台階行禮相迎,一點功臣的架子也沒有,而且也不隨意指使下面的小吏。

凡是官員要來稟報事務,即使是酷暑,也都必會穿戴好衣冠,才敢去見曹彬。他們都知道,曹彬雖然不拘小節,謙遜待人,但同時也很注重禮節。

曹彬討伐江南時,其他的將領收繳了不少財物,都是滿載而歸。惟獨曹彬只是搜集了大量的圖書帶了回來。

他擔任藩帥,行路途中遇到朝紳(朝廷大臣或曾任朝官而退居鄉間的紳士),他必會主動讓出車道,予以迴避。每當經過街市時,他都戒導差吏減少車馬隨從,以免堵塞街市,妨礙交通,給百姓造成不便。

曹彬雖是武將,但是稟性寬厚心懷仁恕,行事謹慎為人清正,而且他很博學,記憶力特強,很有才學,也很善於談論。

作為開國功臣,他雖然功勳赫赫,居官顯赫,但是家境清白猶如寒儒,並沒有儲存多少家財。作為一員大將,他坐在軍營的大帳,也只是穿著粗糙的衣物,坐素簡的胡床而已。

曹彬擔任將領握有兵權,後來又出任樞密院,宰相。他去世之後,朝廷追封他為濟陽王,配享祭祀皇帝的祭品。他幼年抓周,抓到了干戈、大印和俎豆,他的命運果真應了抓周的預示。真可謂奇矣。

曹彬半身像取自清顧沅輯,道光十年刻本《古聖賢像傳略》。(公有領域)

出自《玉壺野史》卷一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十年間不經科舉,方觀承從一文不名成封疆大臣。(古瑞珍/大紀元)
    在祖父、父親被貶謫到黑龍江時,方觀承還只是個少年,但他與兄長每年輪流去塞外看望祖父、父親,徒步往返萬里。有一年,他輾轉先去了浙江寧波,打算找一個富裕的親戚借點錢再北上。
  • 王七收下師父給的盤纏,準備離去時,道士提醒他說,「你回去以後,要好好的修身養性,否則這套本事就不靈了。」
  • 楊延昭傳奇——穆桂英大破天門陣。(清玉/大紀元)
    在玉皇殿主陣失利後,王蘭英、楊延昭及穆桂英率領將士一度攻下玉女、銅光等數十陣,並成功讓黑水、西夏國軍士倒戈投向宋營,然而此時遼國蕭太后前來親自坐鎮,遼軍士氣大增,宋遼雙方互有勝負,戰況陷入膠著狀態長達數月之久,宋軍諸將士苦思對策,始終難有進展。
  • 等大夥兒進入內室,只見壁間掛了一幅趙子昂所繪之馬,內有一匹,毛色與丟失的馬兒非常相似,馬尾巴處被香頭的火炷所燒。此時崔生方始悟到,那馬,原來是東鄰家的畫中之馬,每天跑到他家的破院子睡覺呢。
  • 古籍曾記載一位高人。此人常常與虎為伴。我們常說伴君如伴虎,意思是說虎是危險的動物,這位古人為甚麼會與虎為伴呢?他又是如何馴服猛虎的呢?其實非常簡單,就是一顆善心,在處理問題上動善念。
  • 明仇英《漢宮春曉圖》
    他進了屋內,看見男嬰,心裡一驚,「這孩子好面善啊!」他又想了想,「不就是剛剛的夢中人嗎?」
  • 廉廣畫了一隻大鳥。畫完後,試著呼叱,大鳥果然展翅欲飛,於是廉廣乘上大鳥飛出牢獄,大鳥載著廉廣一直飛到泰山頂上才落下來。
  • 楊延昭傳奇——穆桂英大破天門陣。(清玉/大紀元)
    再連破二陣之後遼軍對接近宋軍大本營的各陣加強兵力防守,對此穆桂英及楊宗保又找來將士們商議後續破陣對策,各路將士到齊後一個熟悉的身影從後台徐徐走來,正是本臥病在床的楊延昭。
  • 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忽有兩虎驟然奔至,狼群嚇得四散奔竄。
  • 這些昧了良心、只認錢財而草菅人命的賊寇,長久以來盡幹壞事,以為人不知鬼不覺的逍遙法外,可「人心生一念,天地盡皆知。」那城隍感動於朱公的仁民、愛民胸懷,利用夢境以詩謎點化因而破案,冤情得以昭雪。所以為人得安分守己才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