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有知】

一個空間通連兩個時空 奇特夢境竟然真實不虛

作者:懷忍忍
一個空間、兩個時空的奇遇。(孫明國/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4173
【字號】    
   標籤: tags: , , ,

清末民初知名人物郭則澐的《洞靈續志 卷五》記載了一個令人驚嘆的故事。故事主角是位村民,曾在一年的冬天到鄰鎮探望親友的路上經歷了一段「奇特遭遇」,而他的夢境竟然對應上了現實中的實況。以下來說說這位村民經歷的遭遇:

這個村民,一次往鄰鎮探望親友,路上突然大雪紛飛,天色漸暗,讓他陷入了困境。他身處荒野,前不著村後不巴店,幸好看到路邊有座荒廢的古廟,就暫時到廟中棲身。

這座古廟還挺大的,他在一間小室中休息,進入了夢鄉。夢中的廟宇是他所在的廟宇,然而卻是富麗堂皇,而且庭院內車馬雲集,來了許多位神明聚集在一起,正在討論重要事情的樣子。他隱藏著自己,驚訝地觀看著眼前的這一切。忽然,一名穿綠衣的差役向諸神報告說:「還缺一個車夫,正好有活人的生魂在此,可以讓他當個臨時車夫。」神明點頭同意了。差役就把他喊出來。他這才知道原來自己早就曝光了,任何事都瞞不過神眼。

他被神明們指派,駕一車隨行,來到了一個村落,在村口有位白鬍子老人恭候著眾神大駕光臨。原來是當地的土地神。他們跟隨土地神去到一處大宅前,院落鱗次櫛比,極為豪華。有位領頭的神明直接入內,吩咐土地神說:這戶人家因為惡貫滿盈,將交由火部行刑處死,奉天符旨意不可讓一人漏網逃脫。於是眾差役丈量豪宅土地、清點房屋,核實其家庭人口。任務結束後,他們返回古廟,綠衣差役向他致謝並給了他一百文錢作為報酬。

他醒來後,發現大雪已停,於是繼續上路,才走幾步,腳滑跌倒,意外地在雪中發現了一串銅錢——正如夢中差役給他的一百文錢之數!

當他抵達鄰鎮親友家,才知道附近發生了一場慘劇。鎮上一個富豪的大宅在夜間失火,由於冬季門窗緊閉,整個家族中沒有一人得以逃脫。村民們認為富豪家遭災死絕,是惡有惡報的結局。因為該富豪採用不正當手段發家,平日長期操控高利貸,橫行霸道,幹了很多壞事,並與貪官污吏勾結,人人畏之如虎,卻拿他沒有辦法。

於是這位村民將自己在古廟裡元神離體所見的經歷說了出來,所有人都感到這是一種神祕力量執行的因果報應,無不嘆服報應不爽!

他這個經歷意義深刻,顯示出人間禍福實非巧合,天道有知,善惡有報,冥冥中諸神在執行著因果的報應。
——
附記:記載這則故事的《洞靈續志》作者郭則澐(1882年—1947年,字蟄雲,一字養雲、養洪,號嘯麓),著力於搜錄真實的奇聞異事,其真實性應該是可信的。

郭則澐具有風骨,出身官宦之家,是湖廣總督郭柏蔭曾孫、禮部右侍郎郭曾炘長子、樸學大師俞樾的曾孫女婿。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中進士,同年閏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回國後歷任東三省總督徐世昌之二等祕書官、浙江金華知府、浙江提學使、浙江溫處道道台等。抗戰爆發,北平淪陷後,他拒任偽政府「禮制會顧問」「北京政權祕書長」等職,僅在國學書院任導師。民國建立後,歷任北洋政府國務院祕書廳祕書、政事堂參議、銓敘局局長、兼代國務院祕書長、經濟調查局副總裁、僑務局總裁。@*◇

責任編輯:王愉悅#

推薦閱讀

【天道有知】善惡報應何時報 神佛皆有安排

【未解之謎】災難背後有玄機 何人能逃離生死劫數?

【未解之謎】冥府見聞 真實存在的生死簿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更多證據顯現,靈魂真的存在,擁有多世記憶!前世殘酷折磨囚犯,泰國醫院院長怎樣才能還清罪業?《未解之謎》
  • 害了人命,自然是要償還的,自古都是如此,即便陽間法律無法審判,上天也絕不饒過,無論時間長短。有的是當世遭索命,有的是隔世被索命,以下三個發生在清朝的神異故事就在告訴世人:無論何時害了人命都難逃報應的。
  • 古今中外,在劇火的大災難發生時,誰能讓「神出手」得到奇跡福祐呢? 本文這些真人實事給了我們參考的好指引! 而且我們可以看到,善有善報,可能是事後報,也可能是立即就報!報應不爽呀!
  • 清朝撰寫《勸戒錄》的梁恭辰的父親曾擔任江蘇布政使,與蘇州江鐵君是以詩文相交的朋友。江鐵君曾出家為僧,後又還俗,回歸儒學,不過他應該還是相信因果報應的。他曾講了這樣幾件離奇之事。
  • 常人中有「好人沒好報」這樣的說法,意思是有些人做了善事,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善報,甚至還遭遇不好之事,因此感覺老天不公,甚至抱怨老天。殊不知天理衡量著一切,禍福早已註定,好人遇到的壞事,恰恰是老天在幫你消減之前的罪業,以讓你在消減完罪業後,來世得福報。清朝梁恭辰編撰的《勸戒錄》中記述了兩個耐人尋味的故事。
  • 清朝安徽商人汪某,在浙江一帶從事鹽業生意。他性格素來豪爽,雖每日與錢打交道,卻並無利慾之心。
  • 善有善報,自古不虛。據清朝梁恭辰的《勸戒錄》記載,浙江仁和縣(今杭州市)有一位汪先生,世代經營鹽業,家道殷實。
  • 人們常說善惡有報是天理,那麼如果心有所求的善舉,善報又如何呢?若僅是心生妒嫉的一念也會遭惡報嗎?這兩個故事耐人尋味。
  • 人間善惡報應的事,有的人信,有的人不信,因為直接的報應較少讓人親見。但是昭昭天理,總有時會向世人直些顯相,讓人不得不信,這也是上天挽救迷中人的一種方法吧!
  • 在中國古代,與律師相對應的叫「訟師」,其主要做的就是幫人代寫訴狀、謀劃訴訟等。除了訟師,古代還有一些文筆好,只替人家寫訴狀的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