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要離】施苦肉計 成就吳王闔閭成霸主

文╱常山子
慶忌一驚,回頭用手揮向要離,沒揮中;再揮手又落空;第三次一揮,慶忌揪住了要離的頭,接著按入水中,再提起放在自己的膝上,慶忌說,「你竟敢動矛來傷害我!」(清玉/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381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在歷史上,刺客通常授命去刺殺一個有身分、有地位的人,任務可能成功,可能失敗,但最終面臨的往往是喪失性命。

那麼,他為何答應去做這樣一件危及自己生命的事呢?為了盡忠,為了報恩,為了知己等等無一而足。而刺客要離為的又是什麼呢?

春秋期間闔閭二年(公元前513年),刺客要離進宮晉見吳王闔閭。但闔閭一見要離身高不到五尺,也就是一米多一些,身材瘦小,長相又極為醜陋,即大失所望。

闔閭不高興地說,「子胥說的勇士要離,就是你嗎?」

兩年前,王僚十二年(公元前515年),闔閭命刺客專諸,刺殺吳王僚後,取得王位。此刻的闔閭正擔憂身處衛國的王僚之子慶忌,聯合諸侯前來討伐,於是決定派出刺客,前去暗殺公子慶忌。伍子胥向闔閭推薦了要離。

眼前的要離如此瘦弱,闔閭不禁暗自抱怨起伍子胥,「怎麼推薦了這麼瘦小的人啊!」

「是的,在下正是要離。」看出吳王的心思,要離說:「我雖然瘦小乏力,迎面風吹就會倒地,背面風吹就前仆,但如果大王有命,我豈能不盡微薄之力。」

見闔閭沉默許久,要離便說:「大王您是憂慮公子慶忌吧?我能殺掉他。」要離知道,今日吳王的召見,就是要自己去行刺公子慶忌。

闔閭回說:「慶忌的勇敢天下聞名。他的筋骨結實有力,萬人都無法抵禦;他飛步能追上奔跑的野獸,一揮手可抓得空中的飛鳥。他的骨骼肌肉呈騰飛之勢,拍拍膝蓋能跑數百里。」

有一回,闔閭乘著駟馬之車,都追趕不上慶忌;朝著他彎弓射箭,慶忌居然接住了飛箭。「現在看起來,你的力量是比不過他的。」吳王說。

「我聽說安於自己妻子兒女的歡樂,不盡效力於國君的義務,就是不忠;貪戀家小妻室之愛,而不去消除國君的憂慮,就是不義。」要離說,「大王,您若決意殺公子慶忌,我就能殺掉他。」

要離居然有如此的決心與氣魄,吳王點了點頭,接著,便聽取要離預想的計謀。

按照計劃,吳王命人砍掉要離的右臂,要離接著假裝獲罪外逃,離開吳國。吳王也馬上派人抓走要離的妻子與兒子,殺害後扔在街市上。

吳王命人砍掉要離的右臂,要離接著假裝獲罪外逃,離開吳國。(清玉/大紀元)

要離外逃,每到一處,逢人即訴冤,吳王殺其妻兒。

最後,來到了衛國,求見了慶忌,要離說:「公子,您應該知道闔閭暴虐無道,如今闔閭殺我妻兒,把他們帶到街市上焚燒,他們沒有罪卻慘遭殺害。」

見公子慶忌信了自己,要離又說,自己對吳國的大小事,都了如指掌,「公子,我希望憑藉您的勇力,當可一舉擒獲闔閭。您何不與我回吳國,為您父王報仇!」

慶忌果然信了要離,當即挑選了一批士兵,馬上進行訓練。三個月後,要離隨行下,慶忌領兵出發,前往吳國。

這天,他們搭船前行,行至大江湍流之處,要離就坐在上風的位置。一陣風吹來,要離借助風勢,用矛鉤住了慶忌的帽子,又順著風勢,刺中了慶忌。

慶忌一驚,回頭用手揮向要離,沒揮中;再揮手又落空;第三次一揮,慶忌揪住了要離的頭,接著按入水中,再提起放在自己的膝上,慶忌說,「你竟敢動矛來傷害我!」

此時的慶忌也已意會:要離外逃,妻兒遭到殺害,都是為了刺殺自己所做的安排,他不由得欽佩要離對吳王的忠心與勇氣,「你了不起啊,真是一個天下勇士。」

一旁的士兵這時拿起刀準備殺死要離。身受重傷的慶忌卻趕緊阻止,「此人也是天下的勇士,怎麼可以一天之內殺死兩個勇士呢!」雖然死於要離手裡,慶忌卻對要離升起了惺惺相惜之情。

垂死的慶忌告誡左右的人:「讓要離回到吳國,以表彰他對吳王的忠心。」說完,慶忌即身亡。

要離乘船抵達江陵後,神情憂傷得不肯前行。隨從問道:「您為何不走了?」

「殺死自己的妻子兒子,以效力國君,這是不仁;為了新任國君而殺掉前任國君的兒子,這是不義;看重自己的生死,既不高貴也不合義。如今我貪戀活命而毀棄善行,就是不義。一個人活在世上,卻有這三種惡行,我還有什麼面目去見天下之士?」話音未落,要離就縱身跳入江中。

隨從趕緊將他救了上來。

要離說:「我怎麼能不死呢?」

「您暫且不要死,應回到吳國等著接受官爵、奉祿啊。」隨從說。

要離就斬斷自己的手腳,伏劍自殺了。

要離施了苦肉計,犧牲了妻兒,弒殺了前國君之子,自知是謂「合於忠而不仁不義」,最後痛苦地自殺了,絲毫不戀名利官爵。

《呂氏春秋》則評價要離,除了盡忠,不戀官位名利也符合了「廉」,曰:「要離可謂不為賞動矣。故臨大利而不易其義,可謂廉矣。廉故不以貴富而忘其辱。」

此後,吳王闔閭確立了地位,啟用「兵聖」孫武與伍子胥,最終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要離無條件事君盡忠,看似必然,這或許也正是冥冥中的安排,在闔閭承天命崛起的過程中,要離刺殺慶忌,以免去王位爭奪,避免吳國百姓受戰亂之苦。同時也演繹了──刺客:這個在歷史上悲壯的、悲劇性的角色。@*#

事據《吳越春秋》

【註釋】關於慶忌之死,史書記載不同。《左傳》記載為吳人所殺。不過在《吳越春秋》、《東周列國志》等古籍裡,都詳實記載了要離刺殺慶忌的過程。◇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伍子胥是春秋時期楚國人,後來在吳國受封於申,故又稱申胥。他一生中謀略迭出,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智勇兼備的名將,但命運坎坷、屢遭磨難,最後甚至得不到善終。
  • 關於「臥薪嘗膽」的故事,很多中國人都耳熟能詳。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越王勾踐,他在被吳王夫差打敗後,臥薪嘗膽,最終反敗為勝。而吳王夫差亡國前亦有先兆。
  • 只見孫武威武的站在原地,他嚴肅的對宮女說:「戰場上,士兵紀律弄不清楚,號令不熟悉,這是將領的過錯。」接著他沉默了一下,繼續說:「但現在已經解說的得清清楚楚,卻不遵照號令行事,那就是軍官和士兵的過錯了。」
  • 「白髮滄浪上,全忘是與非。」在水邊隱居的高人,經常親近自然,日常活動都能保持心態純淨。徐明義畫集8—世外(彩墨)局部(徐明義 提供)
    誰是古今「茶神」「茶聖」呢?愛好茶道之人都會想起陸羽(字鴻漸、季疵,公元733年-804年)。在千年前,陸羽的足跡踏遍中國種茶名山和名泉,進行實地調查研究,並將所得結果作成了《茶經》傳世,開導後人茶文化的風尚流傳至今,並使得中華茶道成了世界茶文化的經典。陸羽對茶的研究為何能脫穎而出留下千古的功業呢?陸羽是怎樣和茶結緣的呢?冥冥中好像上天已經為茶神安排了他不同凡響的一生。一起來探索陸羽的生命之《歌》!
  • 清代女學興盛,才媛輩出,官眷閨秀的交遊聚會,往往充滿了儒雅和詩意。出身湖陽世家的惲珠,才思敏捷,少女時期的詩作《錦雞詩》,獨具嫻靜高華的氣質,而且流露出化凡禽為神鳥的超凡脫俗的志向。
  • 世人皆知梅花是早春花木,她為梅花作詩,偏要說:「一枝留待晚春開。」淪落風塵的她,卻因為這句詩,在及笄不久的美好年華遇見人生伴侶。從此,二人詩畫相酬,山水作伴,成就一段才女配名士的佳話。
  • 吳道子是唐朝著名畫家,他一生畫了三百多幅壁畫,並有近一百幅卷軸畫被皇宮收藏。民間畫工稱他為「畫祖」,史稱「畫聖吳道子」。
  • 清代詩壇有一位才女,長於書香之家,嫁入詩禮之族。她身邊的親友,皆是文士、才女,她本人更是這個文學家族中,一顆光華熠熠的明珠。
  • 山東才女王照圓,不僅是郝懿行治學生涯上的賢內助,自己也留下了補註古文的專業著作。
  • 飄然塵外,一潔如斯,她是一株淡雅超然的凌波水仙;欲飛還歇、徘徊空階,她也是一隻漂泊半生的秋日殘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