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韻流芳】羈旅又遇離別 愁是心上秋

font print 人氣: 98
【字號】    
   標籤: tags: , , ,

浩如煙海的古詩詞中,傷春悲秋、離愁別緒是一大主題。一個「愁」字,古人用了太多、太美妙的詞句去形容它:

愁有長度,李白說:「白髮三千丈,緣愁似箇長。」愁有重量,李清照說:「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愁有空間,柳宗元詩曰:「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愁也有時間,馮延巳詞曰:「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

在南宋的一個秋天,落魄的文人吳文英,在江南和友人道別。那時候秋雨才過,秋風颼颼,碧綠的蕉葉發出淒涼的聲響;佳人相送,垂柳依依,將行的孤舟彷彿被離情羈絆不肯遠去。吳文英傷感地想到,過往如夢境悠悠,又似流水落花不可挽回。

忽然,一道靈光閃現,他為自己的種種愁緒,想到一個生動形象的比喻,於是就有了這首《唐多令·惜別》……

古韻流芳】節目組製作

責任編輯:呂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得知朋友歸隱南山的心意,他也生起無限嚮往之意,便不再挽留,送上最深切的祝福。望著朋友絕塵而去的渺渺身影,他寫下一首五言詩,紀念這場送別。這首詩就是「詩佛」王維的代表作《送別》。
  • 浪漫的詩題,再加上一點神助,成就了一首科舉考場上的驚世之作。這就是大曆詩人錢起的《省試湘靈鼓瑟》。
  • 有一座樓閣,自初唐興建後的千百年來,一次次遭遇兵燹戰火的摧毀,又一次次在廢墟上重現高大富麗的模樣。人們在意的,不僅僅是延續一座古建築的生命,更多的是賦予它綿延文蘊的才子和他的詩文雙璧。這就是初唐詩人王勃在《滕王閣序》之後作的《滕王閣詩》。
  • 古詩說: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文人的情感總是細膩而含蓄的,這位書生望著荷花,想著家鄉,將滿腔的思鄉情緒,倚著詞牌《蘇幕遮》的聲律,輕輕吟唱出來……
  • 在現代社會,有些人會認為算命先生能算準別人,卻算不準自己。其實在中國古代,能算準自己命運,甚至離世之期的高人、術士比比皆是。因天機不可洩,有時是不便說與外人聽的。
  • 自束髮從軍到收復建康,岳飛征戰八年,身經大小二百餘戰,終成一位統領精銳部隊的青年將領。金兵撤退後,之前潰逃的宋兵淪落為匪寇,繼續在江西、兩湖橫行作亂。岳將軍來不及撣去一身征塵,毅然投入平定賊寇的戰事。
  •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一曲《揚州慢》,唱出外族入侵時古城揚州的蕭條景象。南宋初年,不僅是揚州,江南半壁江山,都在金兵鐵蹄下遭受著戰火浩劫。亂世中成長起來的大將岳飛,在一片哀音中譜出不一樣的聲調。
  • 公元1127年,趙宋的年號從「靖康」改為「建炎」。宋高宗登基稱帝,歷史正式從北宋過渡到南宋。20多歲的新天子,對金人是戰是和仍然是舉棋不定的態度。同樣年輕的岳飛,卻呈上一封言辭懇切、情感激越的奏章。
  • 「白髮滄浪上,全忘是與非。」在水邊隱居的高人,經常親近自然,日常活動都能保持心態純淨。徐明義畫集8—世外(彩墨)局部(徐明義 提供)
    誰是古今「茶神」「茶聖」呢?愛好茶道之人都會想起陸羽(字鴻漸、季疵,公元733年-804年)。在千年前,陸羽的足跡踏遍中國種茶名山和名泉,進行實地調查研究,並將所得結果作成了《茶經》傳世,開導後人茶文化的風尚流傳至今,並使得中華茶道成了世界茶文化的經典。陸羽對茶的研究為何能脫穎而出留下千古的功業呢?陸羽是怎樣和茶結緣的呢?冥冥中好像上天已經為茶神安排了他不同凡響的一生。一起來探索陸羽的生命之《歌》!
評論